分享

“针到痛除”——卓尼县医院腕踝针疗法见奇效

 新用户25016145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腕踝针疗法是近40年来极具特色的一种中医针刺疗法,为微针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取腕部和踝部特定针刺点沿着身体纵轴方向行皮下浅刺的一种现代针刺疗法。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刺激浅表部位的神经末梢,促进机体释放神经介质,改善微循环,兴奋神经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痛苦小、应用广泛的特点。可治疗各种痛症以及穴位所属脏腑、器官失常等引起的各种病症。

文章图片2

【关于腕踝针】本疗法的特点是将身体分为6个纵区。在手腕和足腕部各定6个针刺点,根据症状表现部位按区选点,进行皮下浅刺,以取得治病效果。其相较于体针简单易学、安全方便。

文章图片3

在骨伤科,腕踝针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术后疼痛:骨科术后疼痛是每一个手术患者和临床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不仅给患者躯体、精神、心理等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是引起术后尿潴留、便秘等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命质量。腕踝针疗法通过对患者腕踝部的特定点行皮下针刺,疏通其经络、调和其脏腑,发挥镇痛的作用。研究报道:腕踝针的应用可降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并且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2.骨折性疼痛:中医认为疼痛产生的原因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腕踝针针刺部位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即 “皮肤”与 “分肉 ”之间。腕踝针的作用是激发卫气而实现镇痛的疗效 。

3.腰突症引起的疼痛:现代研究发现,经络线皮下的角质层较薄,有低阻抗特性,腕踝针作用于低阻抗线上,通过外界的静电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的效果。并且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腕 踝针留针能提高大鼠的痛阈,并且具有镇痛、修复神经根损伤的作用。

文章图片4

今年5月份,省中医院对口帮扶专家郭雪梅护士长将腕踝针技术引入县医院骨科,通过组织理论培训及手把手实践带教,科室每一位护理人员均已能熟练操作并灵活应用,截至目前已累计对30余例各类骨折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了腕踝针治疗,有效率达95%,临床实践显示,应用腕踝针镇痛,可减少止痛类药物的使用,减轻如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身体依赖性等毒副反应,从而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文章图片5

研究报道:腕踝针的应用可降低患者疼痛VAS评分,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并且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腕踝针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痛症、神经精神疾病及其他的一些病症。随着现代医学医源性疾病的多发,人们回归自然疗法,对腕踝针这一安全、无副作用的方法寄予厚望,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它将在很多疑难痛症治疗方面发挥更大优势,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文章图片6

中医护理技术的传承、创新及推广,不仅要着眼于理论、应用于临床,更要加强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规范管理,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的推广落到实处。(县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