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导演:孤独的电影人-《汾阳小子贾樟柯》

 Teyo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最孤独的电影人

中国的电影人有过几次的改朝换代,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七代导演都在为中国的电影事业而努力奔波。除去主流电影人之外,有些初出茅庐的导演也在电影圈打拼得风生水起,其中不乏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导演冲出时代的重围,特立独行于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念。而贾樟柯就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星。《小武》《站台》《世界》《天注定》等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也都出自科长之手,即便在大陆许多电影因为部分原因无法上映,但并不能因此而阻碍人们对于科长电影的热爱和追逐。

《汾阳小子贾樟柯》让贾导作为电影中心人物,通过巴西,法国和汾阳三地转换而让人深入了解贾樟柯的创作思路和成长的过程。在记录的过程中也穿插入贾导电影中的名场面,如《站台》中的骑行自行车,《小武》中面对房屋拆迁时人们的对话,天注定中那庄严的毛主席雕像以及大海的居所。历历在目的景象也构成贾导电影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这些元素也成为贾导寄托真情实意的最好映射。

贾导电影中有三位常客:王宏伟,赵涛和韩三明,他们对于贾导的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王宏伟是贾导的大学同学,他们早已计划过拍摄电影,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真实的中国社会和农村样貌。而赵涛作为贾导电影中常驻女主角,也在电影中扮演各类身份不同的角色,也成为贾导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女性角色。而韩三明出生普通,本是汾阳矿场的煤矿工人,在贾导的引导下拍摄《三峡好人》,也成为电影中最写实的角色。他们和贾导有着对人生不同的认可和态度,但在电影中他们的张力让角色变得活灵活现。

对于贾导来说,童年和青春时期带给他的回忆也总是会在电影中体现出来:九零年代时期的潮流和那些流行歌曲,人们对于新世界的向往通过追逐火车来诠释,那些即将被拆除的建筑也曾经见证过贾导的过往经历,还有父亲交给自己的乐器,这一切都是贾导电影所呈现出的风采,也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追忆逝水年华。

对于贾导来说,最痛苦的事便是自己的电影得不到认可,不能被推向大众的视野。或许是因为电影中隐隐约约的讽刺和揭露会被认定为不允许,而这也成为电影发行的心头之恨,或许在自己的视角中,这些都不算问题。但只要被搬入程序,或许一切都面目全非。但贾导依然在努力,他跑到国际电影节去比拼,获得世界的认可,也在不断争取让自己的能够在中国树立起自己的牌坊,只是这一天还需要耐心的等待和坚守。

借用豆瓣中的短评:“他是中国最孤独的电影人,他也是最值得敬佩的电影人。因为他只在乎人本身。”走下去的出路又在何方?


Movie Review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