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导演的汾阳情

 小城雨田 2022-03-03


正式听到贾樟柯的名字,从一位语文老师的口中得知。当时的自己只感觉,曾经在视频或只言片语中,听到过这个名字,就只好乖乖的听对方讲述。对方发现我好像不是一个很好的陪聊着,很快结束话题。我便失去了一次倾听的机会,也失去了一次认识贾导的机会。

人总会对一知半解的东西充满好奇,好奇即是推动个人行动的助力,也是增强记忆力的法则。在数年后的一次书店闲逛,买了本关于贾导演的回忆类书籍,才知道,他是山西人。

山西汾阳是贾导演的老家。我没有去过汾阳,却两次从这里经过,一次是吕梁到临汾的游荡,一次是西安到平遥的自驾。对于这里的地理环境,心中也有几分熟悉。

一个封闭的空间,容易形成两种极致的思维方式。一种是封闭,空间中的人从行为到思维,都可以看到那种环境导致的朴实。朴实对于个人是一种好的品质,对于经济发展,却是一种制约。陕北,甘肃片区,可以作为对照物。一种是开放。诚实是开放的基础。在这个封闭区域内,每个人经过土地关系建立起了某种联系,形成一块熟人区域。这个时候,违反诚实的原则会产生极高的成本,致使每个人都会去遵守规则。遵守规则,才能更大胆的实施创新性的措施,让这片地区的经济表现更耀眼 。比如,成都,晋商。

这种略带单调的城市环境,以类似的重复留给当地人最深刻的记忆。一旦他走出这片土地,那种大都市观念的冲击,会比常人来的更猛烈。这个时候,贾导进入北京上大学,大学的名字是,北京电影学院。

贾导的专业更偏向于文字。在哪个年代,大家都喜欢写,都愿意写,故此,贾导自谦的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这样的文笔。文字这个抒发情感与思绪的通道对于贾导,显得有些狭窄,有些迟缓。他需要一种更直观,更直接的抒发通道来表达感情。学校在这个时候,显然也影响到他,电影,成为他的抉择对象。

他的第一部电影《小武》,就是汾阳城里的故事。在其后的影视生涯中,山西成为他最重要的素材。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山西的渐变就像是祖国的渐变。汾阳发展就是山西的发展,城内的每一个人就是城外的每一个人。他的影视就是这种思维扩散,从细节变化观察祖国的变革,从基层朴实的生活,感受人性的广博。所以,他的电影更像是纪录片,记录最震撼的时刻。

贾导的电影离我们的认知很远,于是那位语文老师停止了交谈;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于是她又想寻找一位倾听者。

书谈到这里,基本可以结束。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复。曾经的音容笑貌早已随风飘散,问题却留在心里。每个人都是一座封闭的城,我的城门不会让贾导进来,也不会让张导进来。毕竟没有介绍信,也不是我感兴趣的人。直到有一天,拆毁了城墙,让每一处信息可以更快更准确的进入曾经的城区,我才有机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世界。

防弹可可
2020.2.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