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凤花开色最鲜,佳人染得指头丹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2-07-09 发布于江苏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小院边角常种凤仙花,盛夏时节,凤仙花开,大红、紫红、银红、粉的、白的,把个小院装扮得姹紫嫣红,分外好看。邻家的女孩常到母亲的小院子里,摘了半篮花瓣儿,用来染指甲、擦脸蛋,还簪进两根黑亮的麻花辫里。有人告诉母亲,说她院子里养了一大群美丽的仙子,常能听见仙女们嘻嘻哈哈的俏笑呢......

凤仙花是一年生草本花卉,又叫金凤花、小桃红,我们老家还叫它“枝桃子花”。它喜光耐热,盛夏时在烈烈骄阳下灿烂开放,毫无惧色。凤仙花还有别名,称作“指甲花”“染指甲花”,采了凤仙花叶和明矾一起捣碎,敷在手指、脚趾上,用来染指甲。这多是小孩子尤其是女孩儿喜欢做,纤纤手指染出红的紫的粉的,色彩艳丽,别具风韵。

凤仙花染指甲的习俗早在唐代就已盛行。被誉为“诗鬼”的晚唐诗人李贺曾创作过一首《宫娃歌》,诗中有句:“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诗人不经意间看见了邻家女子对烛染指,信笔成诗,这可能是古代女性用凤仙花“美甲”的最早记录。

宋代女子用凤仙花“美甲”更为普遍,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这段记载非常直白地描述出了闺阁儿女,用凤仙花捣碎染指甲的经过。


元代女词人陆琇卿对用凤仙花染甲更有深切感受,她在一首《醉花阴》中写道:

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

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

绛点轻襦笼翠袖,数颗相思豆。

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

她描述的染指甲过程更为细致,不仅如此,还写出了染甲后女子的神韵,纤长如玉的手指红彤彤的,像是“数颗相思豆”,女子的心情更美,宛如“红雨春心逗”。

元末明初文学家瞿佑著有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其中一篇《渭塘奇遇记》里有诗云:

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

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这是一幅制作凤仙染料、润染指甲的画面,情景交融,读来极美。


凤仙花之名,是因为它像花仙子,像金凤凰而得。《广群芳谱》称其“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是说它“宛如飞凤,头翅尾足俱全”。古人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凤仙、金凤之名多么美丽啊!南宋诗人王镃认为凤仙花是吹箫弄玉的一群仙子乘风下界,遨游人间,留恋凡世美景而不归,其《凤仙》诗云:

凤箫声断彩鸾来,弄玉仙游竟不回。

英气至今留世上,年年化作此花开。

明代诗人伍瑞隆的《凤仙花》写得更是奇巧,诗云:

五色含英暗自菲,绕梧穿竹弄朝晖。

秦楼一夜吹明月,几队临风学凤飞。

小园里的凤仙花开得灿烂,红的粉的白的花儿缤纷耀眼,在梧桐叶影间闪现,在青青竹林里绽露风姿。夜晚来临了,它们会不会伴着清幽的仙乐,乘着月光的翅膀,像仙女一样列队起舞呢?


生于乱世、文武双全的南宋文人舒岳祥把凤仙花称为“真仙子”,在给友人的诗中,他概括了凤仙花的品性,诗曰:

本爱真红一种奇,后来紫白自繁滋。

青冠轻举真仙子,彩羽来仪瑞凤儿。

石竹通家分异样,园葵附谱亦多姿。

莫嫌性急难撄触,我以为规胜佩韦。

诗人不仅深爱红凤仙,也喜欢紫色白色的凤仙花,它们俨然是天外飞临的真仙子,青色的帽子,彩色的羽衣,有凤来仪,给我们带来吉祥和幸福。石竹和园葵虽和凤仙花有相似相通之处,可缺少了仙风仙姿。待到秋来,凤仙结出了青褐色的果实,俗称“急性子”,盖因人们稍稍一碰,它就会弹射出褐色的籽儿。诗人自称自己是个“急性子”人,要摘了凤仙果儿穿成项链,引以为戒。

凤仙花枝叶青秀,花色鲜明,在炎炎夏日给人以清丽脱俗之感。唐代诗人吴仁璧赞曰: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

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凤仙花》

凤仙花最美的时候,是在清晨沾着晶莹的露珠,迎着初升的太阳开放,鲜艳的绿叶映衬灼灼红花,连粗心的蜜蜂蝴蝶都没有发现。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深爱这种朴素的花儿,他写道:

忆绕朱栏手自栽,绿丛高下几番开。

中庭雨过无人迹,狼藉深红点绿苔。

——《金凤花》

他曾在院外的护栏边,栽植了许多凤仙花,每到夏季,一茬接一茬盛开,给诗人带了几多欢喜。尤其是久雨初晴,篱边栏旁,落下了红红紫紫的花瓣,带来了夏日的一缕风情。

南宋诗人杨万里认为小院怡人的风情是凤仙花渲染出来的,他赋诗云:

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

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金凤花》

这一丛丛茂盛生长的凤仙花,都是花农辛苦培育的,用来把炎夏染得这般绚丽迷人。你看,有凌凌雪色的白花,有身着紫袍的紫花,更有深浅不一的红花。多姿多彩的凤仙花一丛丛一簇簇,使得夏天更添风情,更具魅力。


明代诗人林光艳羡凤仙的繁花迷人眼,幻想成为它们中的一朵,他说:

墙角株株得意时,能红能白看成痴。

清秋坐转虚檐日,我亦如花花不知。

——《对凤仙花》

墙角的几丛凤仙花恣意地盛开,红红白白撩人眼。诗人从夏看到秋,痴痴地品赏,痴痴地怀想:我要是能变成一朵凤仙花多好啊,悄悄儿掩藏在花丛中,它们浑然不知,与我且歌且舞且开怀。

凤仙花不避瘠薄,不择水土,常在乡间田野阡陌、山岭沟壑生长,也被栽植于农家小院的墙角、护栏外,静悄悄开放,开成了乡村一道旖旎风景,开出了夏日的小清新、小清凉。南宋初年的陈辉在《山村见凤仙花》中写道:

小种花开地不偏,生来枝叶本嫣然。

半痕奇艳添微粉,几瓣新红染翠钿。

色映疏帘欺睡后,香飘野砌到尊前。

莫嫌寂寞山村里,却有亭亭物外仙。

这种花儿开在并不偏僻的山乡,它是农家的美花儿,不仅可染指甲、妆姿容,还能摘了当染料,浆染衣物。午间一帘幽梦,被凤仙花渲染得那么美妙;夜晚一樽薄酒,也被它浸润得芳香四溢。不要嫌弃山乡冷清寂寞,这些亭亭玉立、翩然起舞的花仙子啊,会给你带来那么多的诗情画意!

南宋遗民诗人仇远世称“山村先生”,他写山乡的人和事,也写故土的花和草,诗人在《村舍即事》里描写凤仙花,诗曰:

凤仙绕砌锦斓斑,未著秋霜尽耐看。

不似南窗数竿竹,年年日日报平安。

凤仙花从盛夏一直开到初秋,斑斓繁花环绕着青石垒砌的小院,让人看也看不够。南窗下的数杆青竹是为人们报平安的,青石小院的丛丛凤仙花呢,它是庄户人家的吉祥花、幸福花啊!

想着念着这红红紫紫、白白粉粉的“乡情花”,我回到蜿蜒曲折的白马河畔那个小村庄,在母亲一方小院里凤仙花开得正火,“秋来花发笑嫣然,翠羽相嵌五色鲜。”我采了银红的,采了粉色的,还采了淡紫的,又采了院门前的绞股蓝、薄荷、艾草。我用一只青花瓷盆盛着,加上少许明矾,揉呀揉,搓呀搓,揉搓成花花绿绿的汁液,散发清清芬芬的芳香。

想起明人徐阶的诗句:“金凤花开色最鲜,佳人染得指头丹。”我想给扎着麻花辫的邻家小姑娘染指甲,可年少时那个邻家女孩不知去哪儿了,我已两鬓如霜,步履蹒跚。这风一样的日子,把人儿都吹淡了,把记忆都吹黄了.......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本文首发古诗词日历(gushicirl),转载请注明。

遇见是缘,点赞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