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建筑的新灵魂 | 从“黑石公寓”到“黑石M 街区”

 zhp001007 2022-07-09 发布于上海
The great buildings have survived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ir form, one which is able to accommodate different functions over time.
—Peter Eisenman
图片

图片
NO. 22018
图片

黑石公寓是2021年初去看过的项目,也是我们“暴走”上海的第一站,当时是因为自己的项目里要用到玻璃砖,于是专门去参观学习。

图片

Photo Credit: 有方


黑石公寓始建于1924年,至今已近百年,是一幢带有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建筑,外观基本是三段式的格局,配以科林斯柱式以及精致的装饰线脚。

图片


建筑功能上除了31间套房外,还配有电梯、中央供暖、恒温泳池、网球场、停车场等,被当时媒体称为“中国最好的公寓”。

关于这幢建筑的故事,网路上已有大量介绍,笔者就不再赘述,主要讲讲它改造和更新的部分。

从上位角度来看,淮海中路、宝庆路和汾阳路之间构成的三角区域里,坐落着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博物馆,毗邻上音附中、上海越剧院以及一批乐器商店等乐音悠扬之处,有着悠久的音乐人文历史,也住着了不少音乐家和音乐专业的师生。

而在这个音乐三角区域里,看完一台音乐会后都没有一个可以适合观众吃饭、喝咖啡或停驻休息的地方。

图片

于是,黑石M+街区的概念应运而生,“M”指的是“MUSIC”,即以音乐以及其复合功能为主题的园区。

图片

整个黑石M+街区以历史建筑为基础,旨在将黑石公寓建筑及其狭窄的公共空间进行修缮和改造,意图打造一个集音乐书店、音乐咖啡厅、音乐酒店、音乐交流中心、音乐家工作室和音乐主题餐厅为一体的音乐艺术生态圈。

由此可见,街区基本是一处以“优秀历史建筑+文创园区”模式来运营的城市更新项目。

图片


大概是基于上海民众本身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之项目所在地的音乐文化街区属性,运营者巧妙的结合这两点,在黑石公寓的一楼入驻音乐主题书店“幸福集荟”,通过对原建筑空间的改造和再利用,以阅读、咖啡、唱片、文创为主题,形成有效的引流作用。

图片


而黑石公寓的顶楼,则经营着一家名为Deer Art Lab的小众画室,屋顶露台上的金色小鹿,就是这家小店的招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到街区,从公寓东侧的入口空间进入,左手边是一片青砖建造的响乐之墙”,以及水景,绿植及金属质感的景观小品,恰当反映了街区新旧交融的设计理念,而且这里的青砖在夜晚则会发出亮光,为街区带来更多活力。

图片

(发光的砖是用灯箱和喷涂后的亚克力板模拟青砖肌理,类似衡山坊的外墙做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景的尽头则是M+hotel,一幢改造后的Art Deco风格酒店,其中交织着工业化的极简性、考究的古典感与绿植带来的法南风情,酒店一层前厅的穹顶极具视觉延伸感,其中的细节设计也极为考究和复古。

图片

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外侧用玻璃砖包裹的楼梯间,在白天和夜晚都呈现晶莹的质感。

近看可以发现其使用的应该是实心玻璃砖,通过竖向钢筋和横向金属棒固定,再通过白色粘合剂强化其砖砌纹理。

图片

此外,街区内部利用原有建筑形成大小不一的口袋形空间,入驻了咖啡、轻餐、红酒、零售等业态,形成适于停驻的“街区客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部分建筑的外立面则通过更新窗系统、外包石材幕墙,以及石材隔栅作为立面更新,意图达到一种沉稳和低调的质感。

图片

Couch, Fraser,Percy在《欧洲城市更新》一文中指出城市更新涉及到“对已经丧失了的经济活动进行重新开发;对已经出现障碍的社会功能进行恢复,对出现社会隔离的地方促进社会融合;以及对已经失去了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进行复原”。

这反映出城市更新的三个基本议题,即业态开发、社会治理和环境复育。

以此为原则,“黑石公寓”转身成为“黑石M+街区”,对以上问题都做出了回应,为该区域的业态活力、生态环境、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带来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也使得这栋百年建筑至今仍然展现着非凡的活力。


图片

项目介绍:

黑石M+街区

景观设计 | Lab D+H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