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绝学《止学》:文中子洞悉人事成败关键,先要学会适可而止

 渐华 2022-07-09 发布于山东

中国历史上有位旷世大儒,一生教学以'王佐之道'为己任。隋朝刚开科举,他便考中秀才,拜见隋文帝,上奏《太平十二策》主张'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运天下于指掌。'深得隋文帝赞赏。

本应被安排东宫辅佐太子,没想被人排挤,任命到蜀郡,成为蜀王杨秀侍读。不久对朝廷失去信心的他,辞官归乡,开始潜心著述,教学。求学者自四方慕名而来,弟子多达千余人,有'河汾门下'之称。

其中学生有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薛收、唐太宗中书令的温彦博、宰相杜淹等,更有房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李靖等一众友人。他们成为隋唐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天下名人,皆出其门。

《三字经》有一句'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说的就是老子、庄子齐名的文中子——王通。

文章图片2

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道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道家。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他曾续写六经名震天下,于“服先人之义,稽仲尼之心。天下之事,帝王之道,昭昭乎。”可惜唐朝已失传。

王通认为通过教育才能帮助人养成完全的人格,达到'乐天知命,穷理尽性'的境界,最终被造就成君子、圣贤。在历史观上,他以'道'的主宰取代了'天'的主宰,还首先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

遗憾的是王通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三岁,他一生作品只剩下弟子编辑的《文中子说》,后世学者称他的价值一直被低估。他有一位同样英年早逝的孙子——王勃,仅凭一首《滕王阁序》千古留名。

今天分享这篇《止学》,摘自王通《文中子说》。古代有一种杯子叫'公道杯',酒装七成则容纳,超过七成则神奇般的遗漏殆尽,告诫人们办事不要贪心,适可而止,一切有'度'。

'止'字,关乎人的一生胜败荣辱,文中名句道破了在'止'与'不止'之间的处世智慧。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很多时候,人就是失败在不知进退上。

1、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止学·辨卷》

物品朴实无华才能保存,器具精巧华美会招致损伤。拙言拙语能隐藏真意,说话说尽,毕露锋芒。

2、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止学·辨卷》

见识比不过别人,不要说绝对的话。势力比别人弱,不要说忌讳的话。力量不如别人的人,不要说勉强的话。

3、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止学·辨卷》

王者不能和人争辩,争辩会折损他的威严。有智慧的人话语迟钝,话语迟钝可以迷惑敌人。勇敢的人并不多言,多言会使行动犹豫。

4、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也矣。--《止学·辨卷》

忠臣不会说他的功劳,窃取他人功劳是奸臣。君子能替人隐瞒缺点,诽谤贤德之士,定是小人。

5、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止学·智卷》

聪明到了极致也是愚蠢。圣人不是担心智谋少,而是担心品德缺失。

6、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止学·智卷》

依靠智谋算计别人成功,也会败在智谋上。能依靠智谋保全自己,也要懂得舍弃智谋。智谋有它缺欠的地方,你的对手也懂谋略,谨慎使用才能减少祸患。

7、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止学·智卷》

本身就才智不够,却整日谋划大事只能失败,每天算计不停,不懂谋长远的人也很难如愿。对有智慧者说智慧,对愚蠢人说愚蠢,用愚蠢来掩饰智慧,用智慧停止智谋,这才是真的大智慧。

8、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衿。--《止学·用势卷》

没有永久的势力,有德行的人不会依靠它。势力中藏着凶险,有智慧的人也不会夸耀它。

9、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止学·用势卷》

人多能成势,但一个人就能毁掉它。强者只会欺凌弱小,会遭人怨恨,使人离去。势力达到顶点,不退让会遭到猜疑,地位尊贵而不谦恭,使人嫉恨。

10、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止学·用势卷》

势力会失去,名声会被诽谤,少说怨言才能失而复得。而最后,势力一定会消失的,人也终会死亡,不骄纵才能惠及子孙。

11、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止学·利卷》

能迷惑人的,不过是利益,不求利益,就不能获得,不懂得施舍仁德,也无所积累。

12、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止学·利卷》

追逐利益的人众多,真正富贵的人却很少,贤明的人不居功劳,但他名望却高。利大伤身,利小能带来实惠,所以选择时要慎重。说到这,想到曹德旺的经营之道,他说谁跟他做生意,都要让对方赚钱。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贵在明智有节,一切行动要遵守戒规。

13、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止学·利卷》

君子重道义轻利益,小人贪恋利益而远信用,利益可以驱使小人但不能驱使君子。

14、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止学·利卷》

利益无穷尽,生命有终时,关键是不要懈怠。利益不能独享,运气有好有坏,心存畏惧,就是警醒。

15、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止学·誉卷》

喜好名声,多遭侮辱。赞誉太多,会让君主惊恐,名声太高,容易招来众人嫉恨。

16、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赞。贪巧之功,天不佑也。--《止学·誉卷》

名誉存在虚假,谄媚者用它来骗人。名望也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明智的人不会自我赞扬。巧取功名,上天都不会保佑他。

17、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求誉不得,或为福也。--《止学·誉卷》

人不出名也可以活,不是正道得来的名誉却能让人毁灭。求名不得,或许也是福气。

18、情滥无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测。--《止学·情卷》

放纵情感的人品行有缺,欲望太多会失了法则。保持神色不变的人,别人猜不出他的心思。

19、上无度失威,下无忍莫立。上下知离,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荣,情不可攀也。--《止学·情卷》

上司没有容人之量会失去威信,下属不能忍受委屈,成不了大业。上司和下属得懂得保持一定距离,地位自然无忧。君主和臣子太亲密,做臣子的反而会招来灾祸。小人显贵时,也不可以和他们攀交情。

20、情存疏也,近不过已,智者无痴焉。情难追也,逝者不返,明者无悔焉。--《止学·情卷》

情感上保持一点疏远,最亲近的人不会赶超自己,有智慧的人不会痴迷他人。失去的情感难以追寻,明智的人不应该一直懊悔。

21、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艰。情之不敛,运无幸耳。--《止学·情卷》

注重情感的人艰难多,缺乏情义的人磨难少。情感不加收敛,命运就不会有好结果了。

22、世之不公,人怨难止。穷富为仇,弥祸不消。--《止学·释怨卷》

世道不公平,怨恨就难以停止。穷人与富人互相仇视,祸患无法消除。

23、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小人存隙必报,必报自毁也。和而弗争,谋之首也。--《止学·释怨卷》

君子不计较以往的恩怨,计较以往的恩怨会损害君子的品行。小人心有隙怨一定要报复,这样只能让我毁灭。讲和而不争斗,这是谋略首先要考虑的。

24、名不正而谤兴,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释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结焉。--《止学·释怨卷》

名不正言不顺会惹来非议,名正言顺也容易独自委屈。有误解不解除,仇恨会加剧,想消除疑惑,学会自我谴责。没有自私的念头,就不会结仇。

这些话很难是课本上学到,却是人在社会立身处世要应用的的,想来,这就是熟读经典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