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叔说字——人篇(卩)

 春天来了hovy5i 2022-07-0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象形字,男人,男性    

   人篇   

字源演变

图片

说文解字

“卩jié”,这是一个在古代与“女”字相对,本义为男人的象形字。也是古文字中,通常用来表现与男性有关汉字的组字构件,如“令、印、见、鬼等古文字中的下部字符。

“卩”同“女”字一样,表现的都是“屈膝长跪”之形,不过,“卩”所表示的是跪跽着的男人。上古时代,古人衣着只穿裙子(裳cháng),因此,席地而坐时不可蹲着,也不可两腿叉开,以免下体外露。规范的坐姿是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与跪姿相当但上身挺直,形同今日日本人的坐姿。这种“踞坐”流行的时间很久,至唐代尚且如此。在古人看来,踞坐乃是人们相向谈话的端庄姿式,以此为雅、为敬。《论语》中记载有:孔子用手杖敲打原壤的膝盖。因为原壤没有釆用踞坐,而是把腿伸长席地而坐,孔子认为坐姿不雅乃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用手杖敲打他的膝盖以示警告。

跪跽时突出了腿的膝关节,因此,由人体膝关节的并合,引申又指物体各段之间的相连;古代调动兵马的“符节”最早用一节竹子所做,分为两半作为凭证,形同双膝可分可合。因而,这种“符”也称作“卩”。这一引申义,由孳乳而出的“節”(节)字专一承担。

文字出现以后,华夏社会逐步进入男权至上阶段。因此,“卩”的本义,即表示“男子”的意义升华为“组字构件”,用来表示一般意义上的人体。现代汉语中,“卩”已不再独立成字,而是作为汉字的偏旁构件,出现在诸如“印、仰、即、却、卿”等诸多汉字之中。



古文释义



《说文》,认为「卩」、「节」乃古今字。今用作偏旁,一般不做单字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