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美中防己黄芪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大乌乌 2022-07-09 发布于北京

【配方组成】防已12g,黄芪30g,白术24g,生姜10g,大枣5枚,甘草10g

【作用与功效】补气祛湿,退肿壮表.

【适应证】风水证.

【岳氏临证心得】病例1:傅某,男,40岁.患风水证,

久而不愈,于1973年6月25日来就诊.患者主诉,下肢沉重,腹部浮肿,累则足跟痛,汗出恶风.切其脉浮虚而数,视其舌质淡白,有齿痕,认为是"风水".尿蛋白(+11+)红、白细胞(+),诊断属慢性肾炎.下肢沉重,是寒湿下注;浮肿,为水湿停滞;汗出恶风,是卫气虚风伤肌腠;脉浮虚数,是患病日久,体虚表虚脉亦虚的现象.

选用防黄芪汤:防己18g,生黄芪24g,白术9g,炙

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擘),水煎服.嘱长期坚持服用之.1974年7月3日复诊:患者坚持服前方10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服2个月,蛋白尿基本消失,一切症状痊愈.现唯体力未复,为疏补卫阳,兼利水湿,用黄芪30g,白芍12g,桂枝9g,茯苓24g,以巩固疗效,并恢复健康."去风先养血,治湿先健脾",此为一定之法则.

本证乃风与水相乘,不是血虚生风,所以但用治风逐水健脾之品,而不人和血药.方中防己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领诸药斡旋于周身,使上行下出外宣内达,为治风肿水肿之以主药;黄芪生用,能强壮肌理,逐肌表之水,兼治风注皮肤;白术燥湿健脾,与黄芪并用止汗,合姜、枣调和营卫补脾胜湿.方中但温运脾阳,而不用温肾之药,因本病乃积湿下注,导致下肢重而浮肿.若肾虚寒重之素体,附子、杜仲亦可加人.

【解读赏析】黄芪用于多汗而浮肿.《金匮要略》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黄芪量最大,用五两,主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风水,是全身性浮肿;汗出可沾衣,说明出汗的量比较多.

《金匮要略》中配伍最简单的黄芪方为防己黄芪汤,药味共6味,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则主治风水,"其人或头汗出,…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可见也有出汗与浮肿.简单地说,黄芪主治汗出而肿.

汗出,以自汗为多见,即在未服用发汗药,也未剧烈运动,气温室温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出汗量较多,并可伴有气短乏力、恶风、头晕、容易感冒等症状,"气虚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被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出汗以上半身为显着.临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为主诉,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红枣,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大枣10枚,水煎服.所谓肿,主要为全身性的浮肿,但以下肢为明显.由于体位的变化,早晨面部有浮肿,而下午则下肢浮肿.有些人虽无明显的浮肿,但肌肉松软,体型肥胖,犹如浮肿貌.由于浮肿,患者常常自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关节重痛.

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记载:王某患肿胀病,自

顶至踵,大便常闭,气喘声嘶,二便不通,生命垂危,求医于海宁许珊林.许氏用生黄芪120g,糯米30g,煮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频频送服.药后喘平便通,继而全身肿消而愈.

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治疗一例产后浮肿,腹大如鼓,后渐及全身,按之软,皮肤不起亮光.病人气喘脉软,十分危急.范文虎遵照以上方法,用生黄芪30g煎汁,煮糯米半杯,成粥,淡食,5d其肿即消.据传说1920年冬,胡适患糖尿病、慢性肾炎合并心脏病,全身水肿,协和医院不治,后请中医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十两,相当于300g左右)配党参等而愈.这些案例,均提示黄芪能退肿.

另,下肢沉重,腹部浮肿,还有一可靠的食疗方可供

参考选用.用黄芪蒸鸭子治疗.做法是:活鸭1只,黄芪60g,先将鸭子宰杀洗净,放沸水中透捞出,肚中放入黄芪、生姜、葱白,放入少量胡椒粉,并在腹中放少量水和酒,用棉线缝好,装盆内蒸2h.去黄芪,吃肉喝汤.一只鸭可分3d吃.本方是有效的食疗方,可作为慢性肾病运用本方的佐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