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蕉小娘子

 祥宏讲夷坚 2022-07-10 发布于北京
宋代段子:这是个因色亡身的故事,给人以警示:控制自己的欲望是终生的功课。欲望属于人的本性,也是人们重要的修行功课。不能过关,相当麻烦。

【原文】

潘昌简,绍熙三年知鄂州蒲圻县,携婺士陈致明为馆客。

邑小无民事,潘每出书院,与陈款饮。庭前芭蕉甚盛,常捧杯属客曰:“只令蕉小娘子佐尊。”如是一岁,陈遂有所感。一女子绿衣媚容,入与之狎,寝则同衾。涉历百许日,憔悴龙钟,了无人色。

潘初不悟其然,以为抱病。招医疗拯,略不能成效。迨疾棘,问其所致,乃云蕉小娘子也。潘即命芟除,已无及矣。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巴蕉精||芭蕉上鬼||徐五秀才||饶氏妇||开福院主||松毬||平阳杜鹃花||蓝氏双梅

【白话语音文字版】

潘昌简在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做鄂州蒲圻县(今湖北同名市)的知县,他带着一位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士子陈致明来做家庭教师。蒲圻县小,平时民事(纠纷)不多,所以潘昌简经常来书院,跟陈致明聊天喝酒。

书院庭院前种的芭蕉树长的很茂盛,每当此时,陈致明经常举杯跟在座的客人逗笑说:“咱们就让蕉小娘子来陪酒!”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陈致明好像有感应了。有个穿着绿衣的女子满脸媚色,来到书院跟他亲热,两人还在一个被窝里睡觉。这样的日子过了一百多天,陈致明精神憔悴,呈现出龙钟老态,整个人都没有正常气色了。

潘昌简开始没明白陈致明为什么会这样?以为他生病了,于是找来医生治疗拯救一番,但一点效果没有,直到陈致明病体沉重了,潘昌简问他病这么厉害到底是什么原因?陈致明才说:“都是因为这个'蕉小娘子’啊!”潘昌简当即命人把书院的芭蕉树全部砍掉,但陈致明已经救不回来了。

【祥宏点评】:鄂州,在宋代指现在的武汉;芟shān,割(草)、除去;《夷坚志》讲过不少“芭蕉精”的故事,她是积聚在芭蕉树上的精灵?还是芭蕉树自身幻化出来的精灵?还是陈致明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似乎不好有个定论,也许三者本是一回事。似乎在过去的衙门中,人们喜欢种植芭蕉,因为同类故事常常发生在官府的庭院、花园里;另外,故事描写到传统社会士子的一种生态:不管是士大夫,还是殷实的富户,都喜欢找一些有水平的士子来做家庭教师,这种角色被称为“馆客”。比如清代的蒲松龄,生命中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做“馆客”,能做馆客,对于那些没考上功名的读书人来说已经不错了,毕竟是一份有收入的工作;这是个因色亡身的故事,给人以警示:控制自己的欲望是终生的功课。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7-《夷坚志》中的“男女之事”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