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宽平 || 中唐诗豪刘禹锡,咱洛阳人的骄傲(四)

 艺笋 2022-07-10 发布于河南

中唐诗豪刘禹锡,咱洛阳人的骄傲(四)

 作者:郭宽平

引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两句特别令人振奋、深受鼓舞的诗句是刘禹锡写给好友白居易的回赠金句。追寻历史文化的深刻足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便是到了晚年,刘禹锡依然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锐气和坚贞不渝的志节。
 

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827年)的一天,刘禹锡奉召回到了东都洛阳,被任命为主客郎中(官从五品,负责一些官员进殿接受皇上相谈事宜)。按理说,已经五十有六的刘禹锡应该感到幸运了,抨击时政、屡遭贬谪几十年,而今终于回到故乡,还得了一个闲差,应该悠然自得地好好养老了。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到了(828年)的春天,刘禹锡的豪迈之情又一次得到空前的释放。一天,他到玄都观旧地重游,看着“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摇于春风耳”的玄都观,刘禹锡故意旧事重提,向那些打击过他的权贵挑战: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大和年间的官宦势力盘根错节、复杂至极。大和四年(830年)九月,好友且时任宰相的裴度因被大宦官李宗闵所妒忌,而被下放到山南东道任节度使(官从一品,相当于现今大军区司令员一职)。随之,李宗闵取代裴度任宰相一职,成为宦官们结党营私的后台大老板。大和六年(831年)十月,六十岁的刘禹锡第三次被排挤出朝,去往苏州担任刺史。
 
大和六年(832年)二月,刘禹锡抵达苏州。到任后,已是花甲之年的刘禹锡根据社情民意,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了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力排众议、从国库粮仓调拨十二万石米赈济灾民,因831年苏州发生严重水灾,此举使灾民渡过难关。二是积极向朝廷申请进一步减免老百姓的租税,使大家有了对生活的进一步生息机会。三是把流亡在外的灾民找回后,有序进行生产自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奋斗,苏州又恢复了先前比较富庶、百姓安居乐业、商贾一片忙碌的可喜景象。为此,苏州人民专门兴建了一座“思贤堂”,里边供奉有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三贤”的坐像,这也是老百姓对他的最高奖赏。(特注:你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把你挂在心头。三贤都是唐朝著名诗人,又先后在苏州同样做过“刺史”一职。)
 

刘禹锡的官场生涯基本上都是在贬谪、移迁中度过的。大和八年(834年)七月,已经63岁的刘禹锡又被改任到汝州任刺史。在汝州屁股还没有坐稳当,于835年10月,又被改任同州刺史。在这两次变动中,刘禹锡还同时兼任御史中丞、本道防御史、长春官等职。到了836年秋天,刘禹锡因患严重足疾,才被皇谕召回东都洛阳,任太子宾客。
 
然而,即使到了晚年,刘禹锡依然雄心万丈、意气风发。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岁,而且也患上了足病、眼疾,连走路、看书都十分困难。为此,白居易一度时间十分悲观消沉,。有一天,他在《咏老赠梦得》诗中曰:“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而刘禹锡却不这么看,马上写了首《酬乐天咏老见示》予以开导劝说: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多么励志、精彩、鼓舞人心的诗句,这既是对老友白居易的衷心劝勉,也是对自己“老当益壮“情感的真实流露。(特注:如今许多老人能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发挥余热、健康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着,无不与这两句诗的作用和心态有关)。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诚如刘禹锡所言,再强劲的生命也总有走到尽头的一天。到了会昌二年(842年)这个令人心碎的年月,刘禹锡自感来日不多,于是抱病为自己写了自传《子刘子自传》。在这篇长文里,刘禹锡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运动”辩护就里,为恩师王叔文的蒙冤正本清源,为自己的一生气节深表无愧、至死不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大浪淘沙,留在最后的才是黄灿灿的真金。这不仅是刘禹锡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也是历史对他的正确评价。是年(842年)七月,豁达坚韧、昂扬乐观的一代诗豪与世长辞。随后,他被朝廷追授为户部尚书。
 
通篇结束语:中国文学真是太博大精深了,仅仅数十万字的《全唐诗注解》文本,就够我们研读它一辈子。也仅仅诗豪刘禹锡一人,就让自己泪水涟涟、苦心研读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写下了近八千字的系列文章,就这仍觉意犹未尽,抱恨自己笔拙啊!
 

2022.7.10.


【作者简介】郭宽平,中国一拖公司叉车厂工会干事,现已退休。喜欢文学。九十年代初期至2002年,先后发表杂文、小说、散文、论文、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达三十多万字。现有作品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  ※  ※

编辑:杨来治(河南洛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