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阴阳五行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

 逍遥_书斋 2022-07-10 发布于河南

一、传承中医需要讲清阴阳五行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

提到中医有哪些不科学的地方,人们多半会想到阴阳五行,有人甚至将它与玄学联系在一起。阴阳五行当然不是什么玄学,毕竟其效用在中医医疗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其实,中医和阴阳五行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以至于如果抛弃阴阳五行,就不成其为中医了。但问题是,迄今为止,不论是中医从业者,还是普罗大众,都没有弄清阴阳五行的确切涵义,不要说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更是玄之又玄,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中医的声誉,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无力应对西医崛起的挑战,并为中医黑者攻击中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部分人士对中医敬而远之,甚至把它当作玄学看待。

中医尽管在与西医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得不到足够的人、财、物等资源支撑,但还是凭借着疗效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近年来还有所发展,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由此说明一个道理:中医有其内在的价值,值得我们传承下去。但传承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传承阴阳五行学说?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只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盲目地传承,以免讲不清阴阳五行到底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只好用玄而又玄的语言来讲述,与科学精神相悖,人们难以理解,更难以接受。

笔者在自学中医时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阴阳五行与我的科学思维不兼容,完全是两回事,由于没法放弃科学思维,学不下去了,只不过后来受中医神奇疗效的鼓舞而恢复了学习。有感于此,此后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阴阳五行因中医显著的疗效,真理性得到了证明,但却不能以人们能够理解的方法展现出来,其原因何在?或者说,阴阳五行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经过十多年的不懈思考,终于弄清了其确切涵义,该成果就体现在笔者所著的《从人体健康到国家健康——共同体健康理论概述》(以下简称《共同体健康理论》)一书中。

《共同体健康理论》跳出了以医论医的窠臼,打破了把细胞当作物质看待的藩篱,通过人体与人类国家相参,同时辅以细胞的眼光看待人体,加深了对人体和人类国家的认识和理解,认为正是人体或人类国家等社会性生命共同体的存在,才是导致阴阳五行产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阴阳五行是与社会性生命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的,离不开体内生命共同体即人体或人类共同体即人类国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其实,在《共同体健康理论》看来,阴阳指的是生命特别是社会性生命的谋生特性,而五行则指社会性生命生存所处的五个不同的谋生环境,从而弄清了阴阳五行的真正涵义。

二、阴阳五行建立在人体是体内生命共同体的观念之上

过去,人们弄不清阴阳五行的真正涵义,认识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跳不出以医论医的窠臼,总是在医学范围内打转,看不到人体是体内生命共同体这一事实,是得不到正确答案的。二是把构成人体的细胞、细菌等体内生命都当作物质看待,忽视其生命特征,因缺乏人体是体内生命共同体的观念,同样得不到正确答案。

《共同体健康理论》认为,人体是由细胞、细菌等体内生命组成的体内生命共同体。此观念成为中医乃至阴阳五行存在的前提条件。所谓共同体,是指由众多社会性生命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结合体,其成员存在着分工谋生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对人类国家而言)和营养物质分配关系(对体内生命共同体而言)。能够结成共同体的生命都是社会性生命,包括细胞、细菌和人。彼此互为谋生的条件决定了它(他)们一定要结合起来,形成共同体,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

社会性生命结合成共同体,目的是通过参与社会分工,提高效率,获得比个体单独谋生要多得多的营养物质(对体内生命而言)或物质收入(对人而言),并创造出有利于自己谋生的环境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人员协作条件,经济性特佳,任何个体都不会有脱离共同体单独谋生的想法,否则,脱离共同体,对体内生命而言意味着即刻死亡,对人而言,虽不会立即死亡,但由于事事都要自己做,效率极低,生活艰辛,生存质量要差得多,远远比不上正常人(在社会生活的人),甚至连乞丐也不如,就像脱离社会流落荒岛的鲁宾逊那样。

把人体当作体内生命共同体看待,意义重大,原因在于体内生命共同体是中医的理论前提条件。不承认体内生命共同体,不把人体当作体内生命共同体看待,中医的各种理论和观念,包括藏象理论,阴阳五行概念及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等,都会失去存在的土壤而变得毫无意义,中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好用玄之又玄的语言来解释,人们不会相信,更不会接受。为了挽救中医,同时也是为了传承中医,有必要将人体当作体内生命共同体看待。

判断一种生命能否结合起来形成共同体,在《共同体健康理论》看来,关键要看彼此间是否形成互为谋生的条件,是否存在分工谋生和利益分配关系。只有这三大条件同时具备的生物,才是社会性生物,才能结合起来形成共同体。所谓共同体,是指由具有互为谋生的条件的生命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具有分工谋生和利益分配关系的有机体。人体和人类国家就是这样的共同体。

三、体内生命结合成人体的意义在于以人体小环境的相对稳定来抵御外界大环境的不稳定

比起人来,共同体对细胞等体内生命来说更重要,毕竟人是相对独立的生命,脱离共同体还能生存下去,而体内生命却不是有任何独立性的生命,一旦脱离共同体就会死亡,由此彰显体内生命结合成人体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生存和谋生的环境条件。现以环境温度为例(以下摘自《共同体健康理论》):人的要求比较宽泛,在零下四十摄氏度到四十摄氏度的环境都能生存,上下允许有80℃左右的变动范围。相比较而言,体内生命比较严格,由于需要满足化学运动的要求,温度应恒定在37℃左右,不能出现较大的变化,以免化学运动不是过快,就是过慢,甚至进行不了,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只不过人的这种宽适应范围需要建立在体内生命窄适应范围的基础之上,是在保证体温、水份等体内环境条件稳定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的,没有体内生命的窄适应范围——稳定不变的体内环境,就绝对没有人的宽适应范围——变化不定的体外环境,因而人的宽适应范围以体内生命的窄适应范围为前提条件,反之亦然,体内生命的窄适应范围以人的宽适应范围为根据。没有人的宽适应范围,何来体内生命的窄适应范围。体内生命只有组织起来,形成体内生命共同体——人体,相互提供支撑,营造有利于生存的相对封闭的小环境,才有可能以人体小环境的相对稳定来抵御外界大环境的不稳定,获得生存下去的理由。生物进化的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才是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生存不易,在环境的逼迫下,不得不进化到多细胞生物,而多细胞生物进化的顶点就是人类。退一步说,要是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也能生存得很好,是不会进化到多细胞生物的,更不会进化到人了。在环境多变的自然界,只有一些具有特殊本领的单细胞生物主要是细菌才能存活,其他的统统要进化到多细胞生物,通过组成共同体,抱团取暖,以共同体(社会)的力量创造有利于生存的小环境,弥补自身适应范围窄小的缺陷,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共同应对变化相对较大的外界环境,以此获得生存下去的理由。

四、阴阳到底指的是什么?

在今人看来,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朴素的,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例如,一块木板就有阴阳之分,向着太阳的一面属阳,背着太阳的一面属阴,阴和阳共同构成了这块木板。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物体的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阴阳的真正涵义不是这样的,由于今人搞不清,有人竟然认为人体的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或者认为人体外面为阳,内部为阴,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没有多大价值。

其实,根据笔者的理解,对某一事物而言,阳指的是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某一特性,如同面向阳光的木板那一面,而阴指的则是对阳有支撑作用的另一特性,如同背向阳光的木板那一面。但问题在于,研究事物,科学就能解决问题,阴阳作用不大,自然没有存在的价值,而研究生物则不同,科学至今是有盲点的,尚有一些问题没能解决,阴阳可以提供新的解决方法,作用很大。具体对生物而言,人们首先注意的则是它的行为,主要是谋生行为,故阳与其谋生行为有关,而支撑其行为的则是谋生所获得的食物,故阴与所得食物有关。《共同体健康理论》通过分析阴阳在中医中的作用,根据阴阳生五行的说法,认为阴阳描述的是细胞等体内生命的谋生特性,其中,阴是指谋生付出努力所得到的营养物质;阳是指谋生为得到营养物质所付出的努力。没有谋生,由于没有利益分化,是不会产生利益性群体的,阴阳生五行也就没有来由。正因为有了谋生,个体因努力不同,所得利益不同,而发生利益分化,所处利益性群体也就不同,利益性群体的产生也就有了切实的根基。

弄清了阴阳的概念,中医“阴虚”和“阳虚”概念也就迎刃而解。阴虚是指体内生命群体所得营养物质不足,而阳虚则指体内生命群体努力不足。既可指人体整体上的阴虚或阳虚,又可指人体部分阴虚或阳虚,即某一体内生命群体的阴虚或阳虚。

五、其他与阴阳概念相关的概念

有阴阳,就会产生阴阳活动。所谓阴阳活动,是指生物在谋生过程中,消耗努力阳而获得利益阴(主要是食物)——通过付出努力而获得食物;消耗食物阴而获得努力阳——通过消耗食物而获得谋生的能力。阴阳活动其实就是对生物谋生相偶性的一种描述,所产生的阴阳消耗与再生现象,在消耗食物阴的同时产生努力阳,又在消耗努力阳的同时得到食物阴,推动阴阳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正是基于生物谋生的阴阳活动,产生了阴阳概念。

有阴阳活动,对社会性生命而言,就会有阴阳平衡问题产生。阴阳活动是持续不断进行的,只要生物还在谋生,就不会中断,消耗阴是为了产生新的阳,消耗阳是为了得到新的阴,阴在消耗的同时有新的阳产生,阳在消耗的同时也有新的阴产生。对非社会性生物而言,由于没有分配,阴阳总是平衡的,不存在阴阳失衡现象,也就不会有阴阳平衡问题产生;但对社会性生命而言,由于存在分配,受共同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谋生所得与所付努力有可能不相称,阴阳不平衡,存在阴阳失衡现象,从而产生阴阳平衡问题。

根据《共同体健康理论》,对社会性生命而言,阴阳不平衡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不足或过盛,必定会损害另一方:阴不足,食物不够,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必定损害阳,阳就会受损,造成努力不够,没有生命活力(如体力、智力等)完成谋生任务;阳不足,努力不够,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必定损害阴,阴就会受损,造成食物不够。阴阳不足不行,阴阳过盛同样也不行:一方面,阴盛必定导致阳衰。个体所需的食物过多,必定要求付出更大的努力阳,有可能超过生命机能的限制,身体就会过劳受损,从而引起功能衰退,出现阳衰。我国许多杰出人物就是因为过劳而英年早逝的。另一方面,阳盛必定导致阴衰。努力过分,有可能超过生命所许可的限度,身体就会受损,从而减少对食物的需求,导致阴衰;或者所需食物因努力过分而过度消耗,数量剧减,导致阴衰。

对社会性生命而言,有阴阳平衡问题存在,就会催生阴阳运动。阴阳运动在《共同体健康理论》看来,其实就是阴阳纠偏活动,纠正阴阳的偏向,使阴阳回归平衡,即谋生所得能与所付努力相称。读者对人体的阴阳运动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对人类国家的阴阳运动就会有较深的体验。其实,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革命都与之有关,我国历史上的历次革命和近期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分配严重不公、阴阳极度失衡所导致的阴阳运动的反映。其他国家也不例外,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同样是分配不公、存在阴阳失衡和阴阳运动的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阴阳只对社会性生命才有意义,不仅存在阴阳活动,还因分配的存在,所得利益可能与所付努力不相称而处于不平衡的阴阳失衡状态,共同体存在恢复阴阳平衡的内在动力,而产生阴阳运动。但对非社会性生物,如老虎、大象等,由于不是分工谋生,阴阳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只存在阴阳活动、缺乏阴阳运动而没有意义。

六、五行到底指的是什么?

在中医中,五行是与五脏联系在一起的,是五脏五行归类的结果。弄清了五脏的涵义,当然也就知道了五行到底指的是什么。五脏从人体解剖学上看,即从功能的角度看,只占人体很少一部分质量,并不能代表人体整体,其相互关系如何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从利益的角度上看,则不是这样的,能把整个人体体内生命都涵盖进来,因而能代表人体整体,其相互关系如何会影响人体健康。中医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就是例子。《共同体健康理论》认为,细胞等体内生命因努力不同,所得营养物质不同而存在利益的分化,所加入的利益性群体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五个利益性群体即五脏。

五脏虽说是五个不同的利益性群体,但也可看作五个不同的谋生环境,毕竟每一群体的谋生环境都不相同。读者可能对此不理解,认为既然都在同一个人体之内,所有体内生命的谋生环境都应相同,不应有所区别才是,但只要看一看人类国家,所有人的谋生环境都相同吗?上层人士与下层民众的谋生环境可谓天差地别,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可以说,对细胞等体内生命而言,所在利益性群体不同,所处谋生环境也就有所不同。

通过五行归类而与五行建立了联系的五脏,既然指的是体内生命的谋生环境,那么,五行一定也是指体内生命的谋生环境,不仅如此,还讲述了每一行环境有何特性,由其属性决定: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因此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因此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火”。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因此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土”。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因此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因此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1]

如果参照人类国家利益性群体谋生环境的特性,可以加深我们对五行各行环境特性的理解。以下摘自《共同体健康理论》:

社会土,是由追求收入利益的人士组成的。但凡追求收入利益的人谋生,努力不大或投资不多,对社会的职业贡献不大,社会只能以收入回报,故在社会中既无地位也无声誉,只能算是社会普通的一员,同时,地位享有者或声誉享有者都要经过这一阶段的培养,在付出更多努力之后,才有可能进入到追求地位利益的高一阶层或追求声誉利益的更高阶层;而那些努力不够的地位享有者或声誉享有者因竞争失败,位置被新人占领,又会重新退回到追求收入利益这一低级阶层中来。这样的人,在整个社会看来,是社会的基础和支撑力量,所呈现出的精神特征,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如同土一样起着基础性的承载作用和孕育、受纳作用,故追求收入利益的人士应归属于社会土。

文化木,是由追求地位利益的人士组成的。但凡地位享有者谋生,同那些追求收入利益的人士相比,努力要大得多,或投资要多得多(投资应与努力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社会的职业贡献大得多,都是一些取得较大职业成就的人,而地位利益就是社会对他们谋生作出较大贡献的回报(主要是付出较大努力的回报)。这样的人,在整个社会看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就其个人而言,处于这个阶层并不是事业的顶峰,而是事业的中继,还有相当大的发展余地,应当继续努力,向事业的顶峰发起冲击,所呈现出的精神特质,给人们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犹如木一样向外生长、条达,展现出社会的勃勃生机,故追求地位利益的人士应归属于文化木。

经济火,是由追求声誉利益的人士组成的。但凡声誉享有者,都是那些取得相当大职业成就的人,对社会做出了相当大的职业贡献,在同行中是最多的,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不要说那些追求收入的人士比不上,就是同那些地位享有者相比,也要大得多,而声誉利益就是社会对他们谋生付出很大努力的回报。这样的人,在整个社会看来,是社会的主导力量,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领袖的作用;就其个人而言,已经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再怎么努力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当然也要维持很大的努力。努力下降,就会剔除出去,除非取得他人无法逾越的成就),无法再上一层楼,所呈现出的精神特质,给人一种光彩夺目的感觉,犹如火一样炎上,放射出人生的光芒,展现社会的整体面貌和精神风采,故追求声誉利益的人应归属于经济火。

环境水,是由追求生存利益的人士组成的。但凡追求生存利益的人,都是那些因生理、心理或社会等原因无能谋生或无法谋生的人士。在人类社会,人首先是生物人,需要生存,然后才能加入社会,参与社会分工,进行分工谋生,成为社会人。故人作为生物人的首要条件就是生存,要满足生存的自然性条件,但部分人群因老弱病残缺乏身体条件,无能谋生,或因失业缺乏谋生的物质技术条件和人员协作条件,无法谋生,需要作为人类之一员而有尊严地生活,就需要有物资救济或医疗救济。这样的人,在整个社会看来,由于无法谋生或无能谋生,得不到收入利益、地位利益或声誉利益,只能追求生存利益,所展现的精神气质,就是社会的救助对象,为各行各业提供后备军,或者接受各行各业退出谋生的人们,犹如水的就下一样,展现出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故追求生存利益的人士应归属于环境水。

政治金,是由追求公平利益的人士组成的。但凡追求公平利益的人,都是那些不满利益分配(主要是收入分配)的人士,并且认为自己是这一分配的受害者,所得利益与贡献(努力或投资)不相称,或者生存利益与整个社会发展不相称。这样的人,在整个社会看来,由于来自于追求生存利益、收入利益、地位利益甚至声誉利益的利益性群体,故他们的利益特征与各自原来所属的利益性群体无异,但因为对分配不满,追求公平利益,又在思想上共同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利益性群体,欲求对社会施加压力,改革分配制度,以满足社会公平的愿望,实现分配公平的自由,所展现的精神气质,就是社会的变更力量,是改革现有分配的决定性因素,犹如金之从革一样,故追求公平利益的人士就应归属于政治金。

五行讲述社会性生命的环境特性,还可以从五方、五季、五谷等方面得到证明。现以五方为例:五方——东西南北中,对人而言,每一方位的谋生环境特性各不相同(以我国地域的谋生特性为参照)。以下摘自《共同体健康理论》一书:

中央,孕育之地。在中国的历史上,指的是中原地区,作为孕育中国文化的地方,当时所有的文化都在这里孕育、生长,并向外扩展。该环境的特性,对中国人来说,如同孕育万物生长的土地一样,故称之为中央土。

东方,日出之地。气候适宜,又有大海,温暖湿润,对动植物生长极为有利。该环境的特性,如同不断向上生长的树木一样,物产丰富,适合人类的繁衍生息,人数最多,故称之为东方木。

南方,火热之地。气候炎热,动植物生长迅速,适合动植物的生长。该环境的特性,如同火焰一样不断向上扩展,物产极其丰富,基本适合人类的繁衍生息,人数较多,故称之为南方火。

西方,肃杀之地。气候干燥,又有高原地势,对动植物生长不利。该环境的特性,如同被肃杀的兵器扫过一样,土地贫瘠,物产不丰,不适合人类的繁衍生息,人数较少,故称之为西方金。

北方,荒漠之地。气候寒冷,对动植物生长极度不利。该环境的特性,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同样不适合人类的繁衍生息,人数不多,故称之为北方水。

五方对石头等非生物一点意义也没有,石头不管放在什么方位,对其存在都一样,没有任何不同。五方只有对生物特别是社会性生物才有意义,环境的不同能影响其生存质量。南方和北方的生存环境就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同等努力所得的区别上。

需要指出的是,五行所描述的环境特性,只对包括人体和人类国家在内的社会性生命共同体内的社会性生命有效,却对非社会性生命,包括独居性动物和群居性动物在内,都不适应,不能用来描述它们所处的环境特性。

七、阴阳五行调节的目的都是为了体内生命共同体即人体的健康

阴阳失衡,对细胞等体内生命而言,就是谋生所得营养物质与所付努力不相称,虽然利益受损,但自身却不会因此得病,在《共同体健康理论》看来,受影响最大其实还不是个人,而是体内生命共同体即人体,后者甚至会因此而得病。这就像人类国家,分配不公虽然会使个人利益受损,但人们却不会因此得病,是一样的道理。国家有可能受此影响,而导致国家疾病,发展乏力。此时,进行阴阳运动,恢复阴阳平衡,虽然能使原先得利的个体受损,但目的都是恢复体内生命共同体健康,每一个体都能从中受益。否则,阴阳不平衡,受益却只有一少部分个体,但却因体内生命共同体不健康而最终受损。可见,人们创建阴阳五行概念并不是为了体内生命个体,而是为了体内生命总体——体内生命共同体,目的是维护共同体健康。

五行不平衡,即五脏不平衡,意味着在某一脏器强盛的同时,有其他一个或多个脏器衰弱,或者在某一脏器衰弱的同时,有其他一个或多个脏器强盛,所带来的机能不正常,影响人体健康。在此情况下,人体就会通过五脏间生克制化关系,削弱强盛的脏器,增强衰弱的脏器,恢复各脏器间的五行平衡,确保人体健康。其实,生克制化关系的目的是维持五脏间的平衡,防止某一脏发展过度而强盛,或者发展不足而衰弱,损害人体机能,从而保持人体健康。

总而言之,五脏间生克制化虽然会使部分个体利益受损,但目的却是维持人体健康。人体健康对任何体内生命而言都有好处,否则,人体不健康,每一个体都会受损,特别是不健康所引起的体内生命共同体崩溃,人体死亡,任何个体都难逃死亡的命运。至于五脏间为什么会存在生克制化关系则留待下文论述。

八、阴阳与五行有何关系?

中医有“阴阳生五行”的说法,认为正是阴阳的存在,导致了五行的产生。如果不了解阴阳五行到底指的是什么,这一说法因太过玄妙,是不好理解的,或者理解不透的。只要我们了解了阴阳指的是体内生命的谋生特性,五行指的体内生命的谋生环境,阴阳生五行也就顺理成章,很好理解了。体内生命谋生所付努力和所得营养物质的不同,所处的利益性群体也就不同,从而得到五个利益性群体——五脏,此即所谓的“阴阳生五行”是也。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本文阴阳五行所指内容的真实性。

注释:

[1]、唐云:《走近中医》,p.2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