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岁女子全身乏力,一查已是尿毒症!可惜3年前错过这个信号………

 新用户83476033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警惕高血压

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病,这几个在老百姓看来似乎不太相干的疾病,在肾内科医生眼中却密切相关,因为这几个“难兄难弟”经常成双结对地出现。

出现高血压没重视,三年后确诊尿毒症

三年前,任女士在一次体检中偶然发现血压有点偏高,但是因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所以她一直不太重视,既没有按照医嘱正规服用降压药,也没定期监测血压,更没有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高血压的原因。

直到三个多月前,她感觉全身乏力不适,到医院重新做了次体检,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肾脏出了严重问题。

正常肾脏大小约10-12cm,任女士的双肾明显缩小,都不到8cm。

经测量任女士血压达174/117mmHg,肾功能检查结果提示血肌酐检测值高达1242μmol/L约为正常值的15倍,已是慢性肾病终末期,也就是通常说的“尿毒症”。这意味着任女士只能终身维持透析治疗或等待肾移植手术机会。

任女士是典型的肾性高血压,也就是由原发性肾实质或肾血管病变所导致的高血压。如果年轻人发现有高血压,且没有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十有八九是继发性高血压,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肾性高血压。

双肾萎缩,肾功能异常,才39岁的任女士,年纪轻轻却被确诊为尿毒症,让医生倍感惋惜。最令人痛心的是,如果三年前任女士能够对自己的高血压多上点心,能够进一步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结果也不至于这么糟糕。

二十几块钱,

能干点什么呢?

吃一顿快餐、

坐五六公里的出租车……

但如果用来做一次尿常规检查,

就可能及时发现肾脏病。

1/3的肾炎可通过早期尿检测发现,

专科规范治疗可逆转肾损害。

慢性肾病的增长趋势和病死率已不容忽视

目前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的疾病,慢性肾脏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正在迅猛增加,其致残、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前列。预测到2040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

慢性肾脏病还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高收入国家,透析和移植患者不到总人口数0.03%,却占据每年医疗预算的2%-3%。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因无法维持透析和肾移植以挽救生命,上百万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过早死亡。

目前在线登记正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约70万,随着肾功能减退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将有100多万人,每年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量仍以新增12~15万的趋势持续上升。

发现身体不对劲,马上就医来得及吗?

不,那时肾功能可能已“丢了”50%。

很多人奉行“没病不跑医院”,这一点可能是肾病一发现就是晚期的重要原因。

因为慢性肾脏病通常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很多甚至无任何不适表现,等到出现明显的面色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肾功能可能已下降超过75%!

更糟糕的是,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疾病的高发和年轻化趋势,很多上述疾病的患者并不知晓其肾脏器官已经受累。

做一个尿常规,就能发现肾病吗?

基本筛查如尿常规,是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

建议大家在每年体检项目中要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血清肌酐)、肾脏B超检查,从中发现蛋白尿、血尿、轻度的肾功能异常等情况。

这7种情况是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患者;

2、糖尿病患者;

3、心血管疾病患者;

4、体重超标、肥胖;

5、长期酗酒吸烟;

6、高尿酸血症;

7、慢性肾病家族史。

有上述情况1条或多条情况,应在每年或每几个月监测尿常规,血肌酐、肾脏B超的基础上,可增加检查尿蛋白/肌酐比值或尿微量白蛋白等针对性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损害和评估肾脏疾病的进展风险。

若有异常,请及时至肾脏内科门诊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