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遮蔽的人类之子

 黎荔专辑 2022-07-11 发布于陕西

被遮蔽的人类之子

黎荔


最近上热搜的周杰伦最新MV——《最伟大的作品》,带领大家穿回1920年代巴黎,梵高、莫奈、达利、马蒂斯、常玉、马格利特、徐志摩等大师,印象派、超现实等画派,《星空》《睡莲》等名作,莎玛丽丹、莫奈花园等名胜,一一呈现在歌词与画面之中
相信大家对其中青苹果与黑帽男人的画面会有深刻印象,那就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作品《人类之子》。这幅画又称《戴黑帽的男人》,马格里特的自画像,创作于1964 年。绘制的是一个戴着圆顶硬礼帽、穿着长大衣的男子,不偏不倚站在画面正中央,其背后是只到腰的砖墙(或者说,有可能是分割世界的一座桥),更远处云和大海。男子的脸被一个悬空的青苹果挡住了,使我们并不能看见其长相。这幅怪诞神秘的画,到底在表达什么呢?用马格利特自己的话来说: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背后往往隐藏了别的事物,我们往往对被隐藏的事物更感兴趣,而不是我们所能瞧见的。被隐藏的往往比被显现的更有意思。这种兴趣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形式,一种较量,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较量。
马格利特还画过一幅《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与《戴黑帽的男人》相似,一只飞过的鸽子正好遮挡面部。为什么人类总要被遮蔽?而且是被一只尚未成熟的青苹果,以及一只扑棱棱飞过的鸽子,挡住了视线,蒙住了双眼?虽然马格利特宣称自己的作品与命名之间没有联系,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选择都不会是随机的,我们仍然可以从画作名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联系。《人类之子》这幅画的命名,显然具备着基督教的象征意味。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马格利特希望让肖像呈现的,并不是什么小丑与滑稽,而是一个高度象征的人类形象,被逐出了伊甸园之后的人类,也就是世间的芸芸众生。

为什么是一个青苹果呢?难道不是亚当夏娃的青苹果吗?大家都知道基督教的原罪故事,上帝创造的第一对人类亚当和夏娃,在世界创建的时候没有任何可遮掩的,他们天真纯净、坦坦荡荡,在伊甸园当中,享受永恒的生命和安乐,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可是有一天,夏娃受到了一条蛇的蛊惑,吃了上帝禁止他们触碰的善恶树上的苹果,还劝说亚当也吃了,从那以后,他们再看到彼此的裸体,感到了羞耻,开始用树叶编成衣服,遮挡身体。上帝知道之后,就叹息说,人类必将堕落,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从此男耕女织,代代繁衍,女性还要忍受生育的痛苦,人生苦短,受尽折磨。
我觉得基督教的这个人类起源故事,是在讲,所谓的上帝领域,绝对真理的永恒的世界,是不受判断之苦的世界,相当于东方哲学当中的那个形而上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它是一个一元论的浑然原初世界,是一个没有分别、没有遮蔽的完整世界。如今,我们作为人类之子,堕落到人间后,生活在一个布满了价值判断的对立性、充满了种种差异和区别的有限世界中,再也不可能回到所谓的极乐,永恒的一元了。
遮蔽我们视线的苹果是什么?有时它是金钱,有时它是身份,有时它是爱情,有时它是某种知识。这里说的知识,其实不单是那种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包括了信息、概念、规律、常识、观念、认知、技能等等。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人与人的知识状态也是,于是,傲慢和偏见总是无所不在。达成共识真的很重要,这甚至是推动世界高效运转不断进步的关键,可是这实在太难太难了,即使经过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人们也未必能够达成共识,从而有效沟通,因为人们总是被自身掌握的那堆知识所遮蔽。你认为简单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却很难。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却是天方夜谭。
想起意大利诗人莱奥帕尔迪写过一首著名的小诗,题目就叫《无限》:我坐在山冈上,篱笆遮住目光,使我难以望尽遥远的地平线,但我仍然眺望无限的空间,在一片寂静中感到无比深沉的安宁我于是想起了永恒/同那逝去的季节/生气盎然的岁月,它的乐音/我的思绪就这样/沉落在这无穷无尽的天宇/在这无限的海洋中沉没/该是多么甜蜜。莱奥帕尔迪表述的,应该也是与马格利特画中相似的涵义:每一个渺小的人类个体,都不可能窥见那些被有意无意遮蔽着的世界全貌与存在真相。
超现实的马格利特,原本想画的不是什么小丑,而是你,我,他,我们千千万万人。被遮蔽的人类之子,脸上的鸽子没有飞走,苹果还孤零零悬在半空。到底已经解决了什么?只要我们还活着,关于我们生命的问题不是都还像树叶挡住我们的视线一样悬而未决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