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论语》载,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讲的是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真正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真正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不过了。厌恶不仁的人,他行仁的目的是使不仁的事物不靠近自身。有没有人能在一整天将其心用在行仁上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这样的人吧,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 孔子说,没见过真正爱好仁德的人,也没见过真正厌恶不仁的人。此话说的如此绝对,令人有些瞠目结舌。仁德是孔门最高的道德追求,而孔子说他竟然没见过真正爱好仁德的人。我们无法理解孔子此言的真实含义,但可由此反省一下我们自己,别说达到仁德目标,连爱好仁德也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世间声称爱好仁德的人不在少数,问题在于是否真正爱好。而若非真正爱好,如何能成就仁德呢?对此言还有另种理解,说孔子讲,我没见过真正爱好仁的人,去讨厌不仁的人、看不起不仁的人。即我没看到一个真正爱好道德的人,去讨厌一个不道德的人。这就与以上的理解大不相同了。这里的问题是仁者对不仁者到底应步应讨厌?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讲的是不应讨厌不仁者,否则他就不能算个仁者。或曰若我们讲道德,别人不讲道德,我们就讨厌他,我们就是以不仁的心理对待人,那我们的仁就做得不圆满。孔子讲的是什么,我们无法得知,但可以此激励自己真正去爱好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