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书

 玖壹聚 2022-07-11 发布于河南




书山虽有路,常走者不多,学海虽无涯,上岸者居少。

——晰瑞

总体来说,这些年买的书越来越少,原因有很多,经常搬家,太多书籍劳力费神;电子书流行,相当一部分书都可以通过手机浏览;一些不常用的纸质书价格,其成本着实有点高。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没有太多心劲儿去看。

很早之前看书,多是想从书中找到一些装X的资本,所谓寻章摘句多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表现出一些卓尔不凡,那时候无论看什么书,如果一本下来没能从中找出几句金句或者“名言”总觉得是白看了。

再往后看书,便有了固定分类和喜好,一段时间热衷于历史,一段时间热情于散文,一段时间钟爱于故事,从中也多是想找到某种情绪共鸣,把自己带入的同时,也多是想发寻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反观自己,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指导自己。

那段时间以为这才是看书的目的,但也因为这种目的过分明晰,多少还是显露出一些功利,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从书里面找到答案,现实中很多问题本身也没有相应的答案,困惑一直都在,有些问题的提出不一定非要当下去解决,小了看是自身的局限,大了看是时代的困顿。

当一些宏观性的概念过于宽泛,也就又一次做出改变,一些社科性或思想性的内容多是用来娱乐,后来把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技术性的内容上,因为较之于技术本身而言,几乎都能在特定领域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就好比电脑蓝屏,要么是硬件的毛病,要么是软件问题,确定是哪方面的问题以后,再进一步细分,是软件本身的升级,还是中病毒,层层追问下去,问题总能解决。

如此想来,对于一些书籍的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其中多是一些“工具书”的浏览,这或许也是人到中年更加务实的判断,少了一些曾经的想法和浪漫,多了更切合现实需求的观感,即便是现如今家里的桌子上还摆放着基本工具书,《调色师手册》、《平面设计基础指南》······

现如今,则是一些书混着看,或者说已经抛开了特定的目的、方式和手段,早上通勤路上会用手机听书,晚上回去会翻看几页“指南”,每周末还是会固定去书店看看新上了哪些书,以便给自己提供个参考。

我还是想着有一天能够给自己做个书柜,慢慢添,慢慢看,尽管问题不是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但很多情绪却可以从里面找到慰藉,一些专业领域里面,书籍作为一种媒介,远比任何一种方式更加方便查看。

很小的时候,便偎依在爷爷的怀里,听他读唐诗宋词,那时候尽管字还认不全,但却已经对一些名篇做到熟稔于心,不晓得一些习惯的养成是否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直到去年,我也写了一本书,书脊虽薄,却也算一番自我搅扰,留下一个念想吧,没什么不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