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常见5种震颤类型、临床表现及常见疾病

 tu8tu 2022-07-11 发布于河南
震颤(tremor)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的抖动,是由于对抗肌群反复交替性收缩与松弛引起关节的节律性运动。

临床常见的震颤类型、临床表现及常见疾病如下。
01
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频率4~6次/S,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也可见于下颌、唇和四肢等,是帕金森病的特征性体征。

震颤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首发症状,约75%患者首先出现该症状。帕金森病典型的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即患者在安静状态或全身肌肉放松时出现,甚至表现更明显。震颤频率为4~6 Hz,震颤常最先出现于一侧上肢远端,典型的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震颤,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渐波及整个肢体,甚至影响到躯干,并从一侧上肢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一般最后受累。上、下肢均受累时,上肢震颤幅度大于下肢。只有极少数患者震颤仅出现于下肢。

图片


静止性震颤是一种复合震颤,常伴随着交替的旋前旋后和屈曲伸展运动,而且不会单纯以一种形式出现,通常是可变的。发病早期,静止性震颤具有波动性,在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暂时消失,但数秒后又出现;至后期震颤在随意运动时仍持续存在,情绪激动、焦虑或疲劳时震颤加重,但在睡眠或麻醉时消失。目前,肌电图,三维加速测量计等技术可用于观察震颤的节律与频率,但尚无一项技术可作为客观评估震颤的标准。
02
意向性震颤
属于运动性震颤,常见于小脑及脑干病变,在运动时发生,越接近目标越明显,上肢重于下肢,频率4~5 Hz,幅度较大,不规则,可表现为辨距不良、共济失调和吟诗样语言。

意向性震颤又称动作性震颤,是皮质小脑受损的一种表现,是随意运动时出现的震颤。当肢体运动接近目的地时震颤加重,静止时震颤消失,常见于脊髓、小脑及传出通路的病变时。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行走摇晃呈蹒跚状,可以通过脑电图、头部CT、核磁共振以及神经科医生专业的查体明确体征和辅助检查。患者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肌肉在完成动作时因抖动而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意向性震颤是最突出的特点,动作越迅速,则抖动越明显,患者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速重复动作,但在静止时看不出肌肉有异常的运动。

图片

03
姿势性震颤
常见于特发性震颤、慢性酒精中毒、肝性脑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随意运动时不出现震颤,当运动完成、肢体和躯干保持某种姿势时才出现,肢体放松时震颤可消失,肌肉紧张时明显,震颤以上肢为主。
04
老年性震颤
常见于老年人,常表现点头或晃头,肢体出现细微的快速震颤,无肌张力增高。一般运动不受影响,精细动作受累,如不能持筷吃饭。
05
生理性震颤
正常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的肢体震颤,常见于焦虑、情绪紧张、疲劳、代谢紊乱或应用某些药物后,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
图片
—END—
 
来源 | AND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