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吃山空

 karlinms 2022-07-11 发布于上海

上卷 第七十五回 第三节:

【原文】

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贾母听了正不自在,恰好见他姊妹来了,因问:“从那里来的?可知凤姐妯娌两个的病今日怎样?"尤氏等忙回道:今日都好些。贾母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王夫人笑道:都已预备下了.不知老太太拣那里好,只是园里空,夜晚风冷贾母笑道:“多穿两件衣服何妨,那里正是赏月的地方,岂可倒不去的。”说话之间,早有媳妇丫鬟们抬过饭桌来,王夫人尤氏等忙上来放箸捧饭.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贾母因问:“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fú còu)的时光了。”鸳鸯忙道:“我说过几次,都不听,也只罢了。”王夫人笑道:“不过都是家常东西.今日我吃斋没有别的.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贾母笑道:“这样正好,正想这个吃。”鸳鸯听说,便将碟子挪在跟前.宝琴一一的让了,方归坐.贾母便命探春来同吃.探春也都让过了,便和宝琴对面坐下.待书忙去取了碗来.鸳鸯又指那几样菜道:“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来,大老爷送来的.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一面说,一面就只将这碗笋送至桌上.贾母略尝了两点,便命:“将那两样着人送回去,就说我吃了.以后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来要。”媳妇们答应着,仍送过去,不在话下.贾母因问:“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又向尤氏道:“我吃了,你就来吃了罢。”尤氏答应,待贾母漱口洗手毕,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尤氏告坐.探春宝琴二人也起来了,笑道:“失陪,失陪。”尤氏笑道:“剩我一个人,大排桌的吃不惯。”贾母笑道:“鸳鸯琥珀来趁势也吃些,又作了陪客。”尤氏笑道:“好,好,好,我正要说呢。”贾母笑道:“看着多多的人吃饭,最有趣的。”又指银蝶道:“这孩子也好,也来同你主子一块来吃,等你们离了我,再立规矩去。”尤氏道:“快过来,不必装假。”贾母负手看着取乐.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众人都笑起来.鸳鸯道:既这然,就去把三姑娘的饭拿来添也是一样,就这样笨。尤氏笑道:我这个就够了,也不用取去。鸳鸯道:你够了,我不会吃的。”地下的媳妇们听说,方忙着取去了.一时王夫人也去用饭,这里尤氏直陪贾母说话取笑.到起更的时候,贾母说:“黑了,过去罢。”尤氏方告辞出来.

【端木持易见解】

我们今天先从几道饭菜说起,先说这个椒油莼齑酱,做法是将新鲜莼菜切碎了,拌上酱油、盐、姜末、辣椒油、麻油,或者剁椒等精心腌制而成,吃的时候撒上一把葱花儿。用料不复杂,做法本身并不复杂。但这道菜的奢华,体现在哪里呢?新鲜莼菜,犹如南方荔枝一般珍贵。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个典故大家应该熟知的吧?荔枝在南方,很普通的一个东西,运到北方,却价比黄金,特别是古代,交通运输靠马,大家就晓得它的珍贵了。

鸡髓笋,现在只有少数厨师知道它是一道清代浙江名菜,御厨的贡品,而且烹饪相当复杂。做法是先用浙江天目山产的竹笋12根用清水洗净,再剔除笋心,将竹笋放到开水中沸进沸出,再放到汤锅中加入清汤、糖煨入味,晾冷备用。然后将鸡脯肉去皮去筋,锤成鸡茸,加入清汤、蛋清、盐、葱油顺一个方向搅拌后备用。再用乌鸡腿剔除鸡腿肉,用刀背将鸡腿骨敲散,用竹签取出骨髓放在汤锅中,加入黄酒、姜汁、糖滚透去腥,再清汤煨透将骨髓切成条。最后取盘将笋心拌平鸡茸,在笋尖上点缀鸡骨髓,在底部配香菜叶,配成图案后加清汤入笼蒸两分钟再取出来。再加入清汤调味再勾芡,将鸡油和汤汗淋在竹笋上即成鸡髓笋这道菜。这道菜,看起来只是笋、鸡和清汤。但实际上做工如此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食材也必须是从江南新鲜的运过来。仅那清汤,就需要至少半天才能搞出来。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开水白菜”这道川菜最顶级做法,就知道底细了。

红稻米粥,有人认为就是血糯米粥,还有人认为是红米粥,其实都是不对的。这红稻米,在第53回出现过。在这一回里,写乌进孝进京交租,孝敬贾府的礼物单子上,有一样是御田胭脂米二石,这胭脂米,就是这里出现的红稻米。这红稻米,是我国河北省唐山市独有的一种水稻,原产于河北省玉田县亮甲店镇小泉村,因形美、色红、粒长,煮熟后“气香而味腴”,因此又被称作胭脂米,民间则称之为红稻米。小泉村,地处半山区,土壤肥沃,山涧终年泉水涔涔,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气候条件,都得天独厚,非常适合优质水稻的生长。这种红稻,株高150厘米,比普通水稻高得多,非常容易倒伏,生长周期比普通水稻还长,产量又低,亩产只有700800斤。所以,红稻米的珍贵,在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无可复制。据有人考证,这种红稻米的曹家祖上,实际上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舅哥李煦,他曾奉康熙帝之命,在江南种植红稻米,每年按例进贡。后来到雍正年间,李府被抄家时,其罪名之一就是收获早熟红稻米3000石,李家竟私用1993石二斗。可见,贾母吃的红稻米,极有可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

风腌果子狸,果子狸是栖息于南方的一种动物,又称牛尾狸或玉面狸,注意,也是南方运来。清代文学家袁枚《随园食单·果子狸》记载:“果子狸,鲜者难得。其腌干者,用蜜酒酿,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泔水泡一日,去尽盐秽。较火腿沉嫩而肥。”这东西过去没有大规模的养殖业,天然所取,非常有限,所以弥足珍贵。

下面进入正题,贾母这一顿便饭,就如此低调奢华,要耗多少人力物力,大家可以自行估计。那江南甄家的日子,又怎么奢华,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要是承平之年,天下富足,倒也无什么要紧的。可是呢,天有不测,“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遇到这样的日子,“巧媳妇也难作无米之炊”,大家都该节省着点儿。可实际上呢?吃惯了好东西,谁还愿意吃“白粳米饭”?更别说那“下人的饭”了。如果只是贾母一个人奢靡,恐怕天也不会塌,可是“多多的人吃饭”,都像贾母一样弄,那怎么够吃呢?于是只好怎么办呢?“去把三姑娘的饭拿来添也是一样”。

江南甄家就是这样被抄家的。京城的贾家岂不是一样呢?

上面拿下面的,大的拿小的,强的拿弱的,庄家拿散户,银行拿储户,长辈拿子孙……,拿来拿去,底层的都被抽干血汗,就成了干柴烈火了!“贾母负手看着取乐”,又能看多久呢?

有人说,贾母看着下面空荡荡的,子孙越来越稀薄,人老子孙薄,很是可怜,所以,总希望热热闹闹才好。但问题恰恰出在哪里呢?正在她一人,耗尽了子孙的未来啊!

贾母躺赢,不搞积累,不搞发展;贾家的一众主子们,也是这样躺赢,不搞积累,不搞发展;试问,贾家怎么能不衰败呢?

恩,我是不该替他们操心,“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作为我们个人或者家庭,还是别学他们的好。搞月光,搞负债消费,而不是搞积累,搞投资,那就一定没有前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