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知道是肾毒性药物,医生为什么还要我吃?

 caimin133 2022-07-11 发布于福建

图片

经常有患者向我表达不理解:

“他克莫司、环孢素有肾毒性,为什么医生还要我吃?”

“普利、沙坦降压药,吃了肌酐会升高,为什么还要我吃?”

可能有部分患者,认为肾科医生看病开药,开的是“保肾药”,就像“保肝药”那样。最不济,它就算保不了肾,也不应该伤肾。

是这样吗?

实际上,正经的肾科医生并不会开所谓的“保肾药”。或者说,世界上不存在保肾药。

肝病有“保肝药”,肾病就没有保肾药吗?

硬要说有的话,也有。比如虫草制剂:金水宝、百令胶囊等,已经被“默许”为保肾药,到处都在用,只是差一个名分而已。但它们是否能改善肾功能、是否能降低尿蛋白?患者没信心,医生也没信心。

肾病患者需要的不是保肾药,保几年,尿蛋白、血肌酐越来越高,有什么用呢?需要的是能解决病因、消除进展因素的药物。

肾病的病因很多、进展因素很多,在早期,最大的进展因素有2个:

1. 免疫炎症

2. 肾小球高压力

他克莫司、环孢素,可以缓解免疫炎症;

普利、沙坦类药物,可以减轻肾小球内压。

别小看这两个作用,做好这两点,早期肾友的尿毒症发生率能下降一大半,获益巨大。(晚期就没什么用了,需更换其它方案)

这个获益,有代价吗?

有。

肾脏药物有一个大体上的规律:正作用越大的药物,副作用越大,二者是正相关上升的关系。在细微之处不是严格对应,总体上符合这个规律。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与其它免疫抑制剂相比,最有特点的副作用就是肾毒性。这个肾毒性大吗?多数研究显示,一年的肾损害发生率约为1%.(肾移植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抗排异,肾损害发生率更高一些)。蛋白尿患者吃它们,差不多也就吃一年左右。

而中、重度尿蛋白患者,如果不控制尿蛋白,将来尿毒症发生率几乎是100%.

哪个风险大?他克莫司1%的肾损害,风险小太多了。而且这种肾损害如果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的话,是可逆的、可恢复的,注意监测肾功能。

普利、沙坦类药物也一样,小幅肌酐升高(20%左右)不碍事,不仅不会升高尿毒症风险,还会降低尿毒症风险。大幅肌酐升高(30%以上)比较少见,可以提前检查、规避肌酐大幅升高的现象。

医生可以保证不伤肾吗?当然可以,但是不该如此。

如果肾科医生只会给患者开一种“副作用小、正作用也小”的药物,省事是省事了,但达不到治疗目的。

肾病治疗不是保肾,而是权衡利弊,使患者的获益>风险,才能改善肾脏结局。

肾友们如果还有肾脏病问题,可加微信咨询,一对一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