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卒年

 吴营洲文存 2022-07-11 发布于河北

曹红读札 

吴营洲

曹雪芹的卒年

 
 
曹雪芹究竟是哪年故去的?红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想想也挺无聊,因为不论曹雪芹是死于马年还是羊年,就目前情形看,并不影响《红楼梦》的伟大了。然而,倘若我们连这样一位伟大作家的卒年都弄不清楚,确也是一种悲哀。
现在我想就这一问题,试着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于曹雪芹的卒年,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壬午(乾隆二十七年)说,二是癸未(乾隆二十八年)说,三是甲申(乾隆二十九年)说。
1928年,胡适先生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根据甲戌本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认为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762年2月12日)
但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1947年,周汝昌根据敦敏的一首小诗,即《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此诗约作于癸未年二月),认为曹雪芹“壬午除夕”并没有死。若是死了,敦敏怎么还会在癸未年的年初约曹雪芹于“上巳前三日”前去赏花饮酒呢?再者,《四松堂集》底本有《挽曹雪芹》一诗,题下注甲申,诗中又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意思是曹雪芹的爱子“殇”于“甲申”年的“前数月”(即癸未年的下半年)。由此推断出曹雪芹本人实卒于癸未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壬午”乃脂砚误记。
1980年,梅挺秀又提出了“甲申”说。认为“壬午除夕”四字,实为上一个批语的系年,与“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不能连读。所以,曹雪芹不可能死于壬午除夕,也不是死于癸未除夕的,而是死于甲申年的春天。因为有关曹雪芹的挽诗,均是作于甲申年春。梅挺秀的观点出来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大有一举推倒“壬午”“癸未”说之势。
当然,卒年一事,虽然公婆各执一词,但绝不能见仁见智;因为一个人只能死一次,众多说法里只能一种是真,其余皆假。
在我看来,脂砚斋说的没错,曹雪芹实卒于“壬午除夕”。因为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时常给人以名二实一的幻觉),所以他不会记错这种生死大事。而且,周汝昌的那种只信“除夕”不信“壬午”的观点,也于理不通。
那么,敦敏作于癸未二月的“小诗代简”,又该如何解释?(敦敏小曹雪芹十多岁,彼此是忘年挚交。然而,朋友间关系再好,玩笑开得再大,也不至于去请一位已经故去的人来赴自己弟弟敦诚30整寿的酒宴吧。)
在我看来,实际情况只能是:当时的敦氏兄弟并不知道曹雪芹已经故去了。
“小诗代简”的原题是《小诗代简寄雪芹》。一个“寄”字,清楚无误地说明这封“小简”是敦敏“托人传达或递送”给曹雪芹的,敦敏本人并没有亲自去请。
也许有人会问,这首小诗既然是以“简”的形式“寄”给了曹雪芹,怎么会出现在敦敏自己的诗集里?(一般人是不会把应酬之作或普通的往来信札编进自己诗集的。)
在我看来,情况当是这样的:敦敏托人将“小诗代简”捎(寄)给了曹雪芹,但那人到了“西山黄叶村”,并没有见到曹雪芹(其实曹雪芹此时已经不在人世了),也没有见到曹雪芹的家人,只见到了一扇紧掩的柴扉或一处空空的院落,而曹雪芹的邻居或房东又都不知他究竟在哪里(曹雪芹病卒于北京东郊的通州所以他西山的邻居不清楚),也不清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人没办法,只好将此信又辗转还给了敦敏。后来,敦敏得知曹雪芹已经泪尽而逝了,便意识到这首“小诗”有了记念意义,于是就编(插)入了自己的诗集。(据说,敦敏的《懋斋诗抄》到此页有挖补过的痕迹。)
另外,敦敏的诗作,一来是按年月编定的(即编年体),二来有着很强的记实性。在敦敏接下来的诗作中,记述了敦诚的这一寿宴,来宾是敦敏、敦诚的叔叔墨香,弟弟宜孙(贻谋)、敦奇(汝猷),朋友朱渊(大川)、汪易堂(苍霖),并无曹雪芹。假如曹雪芹接到了信而又活着,能不赴约吗?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当时的敦敏、敦诚一直住在北京城里,曹雪芹早已迁到了郊外西山(今香山一带)。由于山遥路远,交通不便,所以他们相聚的机会并不多。壬午年秋天,曹雪芹曾经进过一次城,彼此相遇甚欢。当是此后不久,曹雪芹的爱子突然便“殇”了(相传是殇于这一年的中秋节),曹雪芹“因感伤成疾”,遂就一病不起,泪尽而逝于这一年的大年三十(壬午除夕)
曹雪芹患病及去世的情况,他的挚友敦诚、敦敏并不知悉。如果知道的话,敦诚就不会在他的《挽曹雪芹》中写下“一病无医竟负君”这样的句子了。全诗为: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垄孤儿泣,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插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
 
这两首挽诗(权且称作“前两首”),大概作于癸未年(乾隆二十八年)的春末夏初,距曹雪芹去世约有三四个月的样子。到了甲申年(乾隆二十九年),敦诚在整理自己的诗稿时,遂将这两首诗改成了一首(权且称作“后一首”),题目也改作了《挽曹雪芹·甲申》。全诗为: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
 
从敦诚挽曹雪芹诗的修改情形来看,我们也能感知到曹雪芹病卒的时间。
敦诚的这“后一首”挽曹雪芹诗,自然是作于甲申年,因为敦诚自己在题目中就已注明了(《挽曹雪芹·甲申》)。从敦诚这首诗在他诗集内的编排次序看,这“后一首”诗当作于甲申年的年初。
既然这“后一首”诗作于甲申年的年初,那么他的“前两首”《挽曹雪芹》诗的创作时间,就不会在甲申年了。
理由有二:一、若是同时创作构思的(也就是说“前两首”仅仅是“后一首”的草稿),那么“前两首”诗稿就实在没了保留的必要。二、“后一首”诗的末句是“絮酒生刍上旧垌”,其中的“旧垌”,是指“旧葬处”,说明敦诚在写“后一首”诗时,曹雪芹的坟已经不是新坟了。而敦诚在“前两首”的诗中则写道,“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这是“预期将来策马出郊,过雪芹之墓时的心情”,出处同上),“宿草”(隔年的草)尚是“他时”的,说明曹雪芹此时坟上的草还是些“新草”,这意味着敦诚写这“前两首”诗的时间距曹雪芹逝世的时间还不是太远,因为曹雪芹的坟上生出的只是些“新草”(也意味着敦诚写这“前两首”诗的时间也不是曹雪芹下葬的时间,因为曹雪芹的坟上已经生出了“新草”)
由此可知,敦诚的“前两首”挽诗与“后一首”挽诗不仅不是同时写成的,中间还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近一年)
既然这样,我们由“后一首”挽诗的创作时间甲申年年初往前推,便是癸未年。也就是说,“前两首”《挽曹雪芹》的写作时间当是在癸未年。
既然敦诚在癸未年就写了《挽曹雪芹》诗,那么曹雪芹怎么可以会死于癸未年的除夕呢?(死于甲申年的春天的说法同样也是不对的。)
1992年在北京通县的张家湾,发现了曹雪芹的墓石。此墓石的左下角刻有“壬午”二字,碑文则为“曹公讳霑墓。”在我看来,这个墓石若是真的,更能证明我上面的的推断不假;若是假的,也不足以否定如上推断。
 
 


相关链接:

曹红读札:曹雪芹对“人”的认识……

曹红读札:曹雪芹为何关注日常琐事……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迷”与“悟”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母亲、曹雪芹的童年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生日、曹雪芹的相貌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慈悲心怀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晚年心境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西山生活

曹红读札:曹雪芹的“新妇”

曹红读札:黛玉临终前到底想说什么

曹红读札:林黛玉绝对不是贾宝玉的亲表妹

曹红读札:宝玉、湘云绝非“恋人”

曹红读札:宝玉的“情”,以及“悬崖撒手”

曹红读札:曹雪芹与但丁

曹红读札:感悟曹雪芹的“人生理念”

曹红读札:清朝文字狱阴影下的《红楼梦》

曹红读札:贾府中的末世众生相

曹红读札:红楼人物,来到人间太悲催

曹红读札:王熙凤的“恶”

曹红读札:王熙凤识字吗?

曹红读札:晴雯“认了错”又如何?

曹红读札:香菱的记性

曹红读札:那一刻的宝玉,便是你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