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南部一条河,发源与终点均为滏阳河,为何名字却称“支漳河”

 大运河时空 2022-07-11 发布于河北

如果在卫星图上看河北省邯郸市主城区,会发现城市南侧有一条粗粗的绿色线条,如同翡翠项链一般,半环绕在城市的东南部,这就是“支漳河”。

河北南部一条河,发源与终点均为滏阳河,为何名字却称“支漳河”

邯郸市卫星图,下方较粗的线条为支漳河

据网络上搜索到的资料,支漳河是滏阳河的分洪道,总长31.33公里,起点为滏阳河张庄桥分洪闸,途经邯郸市小北堡、南堡、兼庄、代召等地,在永年区莲花口汇入滏阳河。

而《邯郸市建设志》介绍得更为详细:

支漳河是1956年动工,1957年年底修建成的一条人工开挖的河道,属防洪河道。因滏阳河河底高于支漳河底标高,为控制滏阳河流量,以满足城市及滏阳河上游用水,在分洪口处建有片石、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滚水坝。1979年修建三孔节制闸一座(单孔宽8米,三孔总宽24米),闸两端为溢流形式,1981年工程竣工。1976年对张庄桥闸分洪口至永年片按20年一遇泄洪标准进行开挖,加深加宽了低水河槽,并加高加厚了两岸堤防。

河北南部一条河,发源与终点均为滏阳河,为何名字却称“支漳河”

邯郸市区防洪工程示意图

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些费解了:为何一条人工开挖的河道,起源与终点均是滏阳河,并且距离“漳河”直线距离足有30多公里,却起名为“支漳河”?

“支漳河”的名字还真的得自于“漳河”

在我国历史上关于漳河最早的记载,应该是描述大禹治水功绩的《禹贡》了,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在书中对于漳河在两个地方进行了记载:

冀州:……覃怀厎绩,至于衡漳……

导河:……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其中的“衡漳”“降水”指的就是漳河,大禹导黄河在冀州、兖州之间入海,漳河成为黄河的支流。据专家们考证,这个时期的黄河由魏县、肥乡、曲周一线经过今天邯郸市区域,显然漳河如果汇入黄河的话,肯定是东西方向的河流才对。

河北南部一条河,发源与终点均为滏阳河,为何名字却称“支漳河”

战国时期的邯郸一带,漳河汇入黄河

但在地理位置上来看,邯郸市区却位于漳河流出太行山脉山口的正北方向,显然在这个时期,漳河是不可能到达邯郸市区一带的。

战国时期的漳河河道到不了邯郸市区外围,但是并不意味着永远到不了。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黄河。

黄河河水因为泥沙含量巨大,而华北平原地势平缓,有利于泥沙沉积,久而久之就抬升了河床,一旦达到一定的高度,黄河河床不但不能作为漳河水流的通道,反而成为障碍。漳河水东流受阻之后,河道开始向西、向北移动。

河北南部一条河,发源与终点均为滏阳河,为何名字却称“支漳河”

清朝《畿辅通志》中的漳河

由于漳河发源于山西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上游山区河床坡陡流急,河道出山口后,地势平坦,河床高仰,多为地上河或半地上河,河道泄水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河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因此极易决口改道,也具有类似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它改道的范围,北到滏阳河,南到黄河故道形成的卫河,因此就有“南不过御(指卫河),北不过滏”的说法。

据清光绪年间的《广平府志·山川》记载:

案漳水,昔时经流郡境,每岁涨决为患,支派纷繁,所在多有。自康熙二十三年南徙而郡境无漳患者二百余年。……

在这段记载中,先是说明了漳河因为改道次数众多,因而“支派纷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漳河汇入卫河,成为卫河的支流之后,位于邯郸、永年等县漳河沿岸的村庄才彻底摆脱了漳河水患的影响。

河北南部一条河,发源与终点均为滏阳河,为何名字却称“支漳河”

清朝光绪《广平府志》中的永年县图,以及漳河故道图

河北南部一条河,发源与终点均为滏阳河,为何名字却称“支漳河”

清朝光绪《广平府志》中的邯郸县图,以及众多的漳河故道团

邯郸市区的这条“支漳河”也正是漳河众多“支派”的一条,在1957年为了分泄滏阳河的洪水,利用漳河古河道进行重新开挖而成,故命名为“支漳河”。

河北南部一条河,发源与终点均为滏阳河,为何名字却称“支漳河”

1930年的张庄桥一带的地图,当时还未开挖支漳河,左侧红线示意渚河,右侧为支漳河

其实在1957年开凿用于分泄滏阳河洪水的“支漳河”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支漳河”用于泄水之外,还有配套的滏阳河张庄桥节制闸及分洪闸(口门)工程、张庄桥南滞洪区内围村工程。

滏阳河张庄桥节制闸及分洪闸(口门)工程。这项工程是为控制滏阳河、渚河、涧河的洪水进入城区,使部分洪水分向支漳河的防洪工程。节制闸建于1957年,单孔孔宽6米,最大过洪流量为60立方米每秒。分洪闸位于张庄桥东南滏阳河右岸,原建于1957年为分洪口门,1979年改建为分洪闸,三孔,每孔宽8米。1981年全部建成,最大分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

张庄桥南滞洪区内围村工程。原张庄桥分洪口门所分的洪水,在张庄桥新河以南、淦阳河以西较洼地带,暂时滞洪。1957年修建了该滞洪区内的郭庄、阎家浅、小张庄、南张庄、王湾等五个村的围村,以资保护。1981年将分洪口门改建为分洪闸后,支漳河底及分洪闸底都已降低,已不需要滞洪。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