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财富 2020-02-27 20:37 ![]() 新冠疫情的社会经济影响,已经逐渐开始显现。但是,危机与机遇,往往是同时出现的。 尽管本次疫情会给经济,尤其是实体商家、中小商家带来巨大的影响,但危机过后,机会并存,借鉴2003年非典,在疫情过后,将迎来补偿性的消费增长,同时,也将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改变。 ![]() 补偿性消费的本质 “补偿性消费”的爽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按照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或在其他领域)来弥补这种缺憾、缓解焦虑、减轻内心不安。 为了”补偿“,我们便容易不考虑后果地疯狂消费,希望通过一次性地疯狂消费来弥补没有钱或者没有时间消费的遗憾,对生活表达一种无声的反抗或不满。 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寻求“补偿”自然是有好处的:它能成为维持心理平衡的内在动力。 哪些行业可能出现补偿性消费? 刚需类零售业 刚需类零售短期受到影响,疫情过后可能会补偿性反弹,可以恢复大半,甚至会激发新的需求。(因为受到就业与收入影响而消失的需求除外。)以汽车零售为例,遇到疫情,它们的线下业务短期会受影响。但是,因为汽车消费是刚性需求,等疫情过去,这个领域大概率会迎来补偿性反弹。 一方面,经历了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阶段性停摆,很多人突然意识到,没有车是不方便的。另一方面,尽量避免乘搭交通工具成了抗疫时期的共识。疫情过后,除了之前积累的刚性需求会恢复性释放之外,预计还会有一波因疫情影响而新激发的需求。 餐饮业 在疫情持续期间,很多消费需求其实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消费需求的实现时间出现了跨期。以餐饮消费为例,从近几年的消费需求看,外出就餐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2019年,餐饮收入比上年增长9.4%,快于同期商品零售额1.5个百分点。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封闭在家,当前外出就餐的消费需求无法实现,反而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疫情结束以后,消费需求可能会呈现补偿性反弹。预计在疫情结束以后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餐饮消费将出现小高峰,此后转为正常的增速。 文化旅游业 目前,旅游业受影响最直接的是出境游和酒店业,因为限制了出行。对从业者来说,当下是很难熬的。不过,疫情过去后,旅游业大概率也会出现补偿性反弹。 除了经历灾难后的及时行乐的心理在发挥作用,如果疫情结束得早,今年的“五一”小长假、“端午节”小长假和暑期将是旅游消费释放的重点时段,此后的“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将会恢复到正常增长区间。当然,具体而言,还要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和补偿性消费产生的实际情况。 社交性行业 由于这次的对疫情控制力度前所未有,疫情持续时间或将缩短。疫情限制了境外消费,转化的内需将会成为消费增长新动力。疫情抑制了消费行为,但却刺激了消费欲望,未来补偿性反弹的可能性很大,服务消费恢复增长的速度较快。同时,疫情提升了公共卫生意识,强化了网购习惯,创造了新的消费增长点。 根据数据显示,从非典时期的消费增长看,2003年消费增速显著下降,但是2004年消费增速达到13.3%,比2003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由此推断,预计疫情结束后3-6个月,消费将恢复到正常的增长轨道。 声明:本文根据中国产经新闻、财经涂鸦、电商达人-Coco等网络内容整理而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入市需理智,理财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 |
|
来自: 学院2009 > 《公文审核关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