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正传」苦参学简史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07-11 发布于日本
2022-07-11 10:45·中医学生王世杰

苦参首载于东汉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书中云:“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提出苦参有破症消积,祛湿退黄,利水,消痈肿之效,书中并言苦参有“补中,明目,止泪”之功。

魏晋时期,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言苦参:“无毒,养肝胆气,安五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治恶疮,下部蛪,平胃气,令人嗜食”,指出苦参具有补益脏腑,益精,醒神定志,通窍,清热除湿止痢,消疮,杀虫之功。

五代时期,《日华子本草》言:“苦参,杀疳虫……治肠风泻血,并热痢”,指出苦参具有祛风止血,燥湿止痢之功。

唐代甄权所撰写《药性论》记载:“苦参能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提出苦参具有祛风清热解毒,止痛,消积之功。

宋金元时期,苏颂的《本草图经》一书言苦参:“古今之方用治风热疮疹最多”,强调苦参的清热祛风之功。由寇宗奭所著《本草衍义》言“ 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提出苦参可治疗齿病,但久用伤肾。

明代《滇南本草》记载苦参“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最良。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消痰毒”。

清代陈士铎的《本草新编》对苦参功效主治具有较为全面认识,如下:“治肠风下血,热痢刮痛难当,疗狂言心燥,结胸垂死;赤癞眉脱者,祛风有功;黄疸遗溺者,逐水立效。扫遍身痒疹,止卒暴心疼,杀疥虫,破症瘕,散结气,明目止泪,解渴生津,利九窍,通大便……至称益肾、安五脏、定心志……”。《本草从新》指出苦参可“燥湿, 胜热, 治梦遗滑精”。

现代研究发现,苦参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苯丙素、二苯甲酰基衍生物、萜类、甾体、有机酸、脂肪酸、挥发油等类型,其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是其主要的结构类型,在抗菌、抗炎、抗病毒和抗肿瘤方面均有重要研究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