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风跑者》181章 跑步“10%”原则

 憨厚的大海牛 2022-07-12 发布于四川

这一周很快就过去了。

李月光虽然没有跑步,但是在和谭兵的交流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五川大学戈友的故事,也体会到了很多五川大学戈友们的奉献精神。这一周,也机缘巧合般地接触了这个叫刘莹的女孩,也见证了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李月光一觉醒来,在家中的日历上画了一个圈圈,今天星期天,也是自己出山的日子啦,哈哈。上周因为参加半程马拉松受了点小伤,队医古玉要求自己休息一周不跑。今天正好就是解禁的日子,李月光的双腿已经饥渴难耐了。

周日上午的阳光格外温和,今天这个天气不跑个15KM简直不过瘾。

李月光已经在家换好了运动服,随便吃了点东西,准备出门。

这时,王振南给李月光发来一条消息:“干啥呢?”

李月光回复道:“准备跑步呢,咋了?”

王振南:“跑多少?”

李月光回复道:“好久没跑了,今天多跑点,跑一个15KM吧。”

王振南:“不行,跑多了,今天你只准跑5KM。”

李月光大惊,问:“为啥?我平时训练都跑8KM~10KM。”

王振南:“你果然啥也不知道,幸好我多问你一句,要不然你又要骚整。跑步'10%’原则,懂吗?”

李月光:“啥'10%’原则?没听过,讲讲呗。”

王振南开启了科普模式:

“10%原则:是一个训练基本原则。指每周所增加的训练强度不应该超过上一周训练强度的10%,否则容易因为激进而受伤。比如本周跑了10公里,那么下周就最多增加1公里,总距离变为11公里。这样你的身体才拥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你因为受伤,所以你的训练中断了,当你重新开始训练时,要将你的日常训练跑量对半砍,然后再按照10%原则一周周往上加。所以你这周每天只能跑5KM,下周每天5.5KM。”

李月光:“我去,那我得好几周以后才能恢复到之前的训练量啊,不过瘾啊。”

王振南:“因为我必须对你负责,所以我考虑的不仅仅是跑量。如果10%原则只考虑距离要素,那就太简单了。当我们讨论增加训练量时,跑者必须考虑许多的因素:强度、步伐、频率、环境等,这些所有因素也都会影响训练的安全与难易程度。比如有些跑友在秋高气爽的塑胶跑道上锻炼长跑,有可能每星期就能增加10%~30%的里程,而且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现象。反言之,如果在冬天,跑者基于10%原则坚持户外晨跑时,就要更加慎重的增加里程数。因为在冬天户外跑步时,有新的环境因素影响着训练安全。所以,10%是你现在的极限。

李月光又好奇地问道:“那是不是所有人受伤后,都是将训练量减半,然后按照'10%原则’每周往上叠加呀?”

王振南:“'10%原则’只是一个基础指导,具体要因人而异。比如有些人本身更容易因为运动过量受伤,比如O/X型腿、扁平足或高弓足,或可能存在旧伤、生病还未痊愈就硬扛跑步。这时如果墨守陈规的坚持'10%原则’,是达不到避免运动损伤的初衷。建议可以采取跑一休一的方式,或做一些交叉训练,强度以微汗为宜。最好每天写训练日记,这样可以更好地读懂和控制自己的身体,记录每周的跑步行程以及每次跑步后的感觉。例如跑者可能会发现在每周的跑步行程超过30km后膝盖会疼,那么就应该马上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村上春树说:'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自己。’其中意味只有真正跑在路上的人才会知道。跑步是自我成长的外在方式,让身体带动心灵,静下心倾听身体的声音,这才是高手的法门。”

李月光:“好嘛,听你的,慢慢跑。少跑一点。”

向下滑,可以翻看李月光和王振南的聊天记录哦~~

王振南

干啥呢?

准备跑步呢,咋了?

跑多少?

好久没跑了,今天多跑点,跑一个15KM吧

不行,跑多了,今天你只准跑5KM

为啥?我平时训练都跑8KM~10KM

你果然啥也不知道,幸好我多问你一句,要不然你又要骚整。跑步'10%’原则,懂吗?

啥'10%’原则?没听过,讲讲呗

10%原则:是一个训练基本原则。指每周所增加的训练强度不应该超过上一周训练强度的10%,否则容易因为激进而受伤。比如本周跑了10公里,那么下周就最多增加1公里,总距离变为11公里。这样你的身体才拥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你因为受伤,所以你的训练中断了,当你重新开始训练时,要将你的日常训练跑量对半砍,然后再按照10%原则一周周往上加。所以你这周每天只能跑5KM,下周每天5.5KM

我去,那我得好几周以后才能恢复到之前的训练量啊,不过瘾啊

因为我必须对你负责,所以我考虑的不仅仅是跑量。如果10%原则只考虑距离要素,那就太简单了。当我们讨论增加训练量时,跑者必须考虑许多的因素:强度、步伐、频率、环境等,这些所有因素也都会影响训练的安全与难易程度。比如有些跑友在秋高气爽的塑胶跑道上锻炼长跑,有可能每星期就能增加10%~30%的里程,而且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现象。反言之,如果在冬天,跑者基于10%原则坚持户外晨跑时,就要更加慎重的增加里程数。因为在冬天户外跑步时,有新的环境因素影响着训练安全。所以,10%是你现在的极限

那是不是所有人受伤后,都是将训练量减半,然后按照'10%原则’每周往上叠加呀?

'10%原则’只是一个基础指导,具体要因人而异。比如有些人本身更容易因为运动过量受伤,比如O/X型腿、扁平足或高弓足,或可能存在旧伤、生病还未痊愈就硬扛跑步。这时如果墨守陈规的坚持'10%原则’,是达不到避免运动损伤的初衷。建议可以采取跑一休一的方式,或做一些交叉训练,强度以微汗为宜。最好每天写训练日记,这样可以更好地读懂和控制自己的身体,记录每周的跑步行程以及每次跑步后的感觉。例如跑者可能会发现在每周的跑步行程超过30km后膝盖会疼,那么就应该马上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村上春树说:'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自己。’其中意味只有真正跑在路上的人才会知道。跑步是自我成长的外在方式,让身体带动心灵,静下心倾听身体的声音,这才是高手的法门

好嘛,听你的,慢慢跑。少跑一点

披上五川大学的彩虹服外套,李月光出发了,虽然距离被限制了,但能跑总比不能跑强。

来到了金湖边,环湖一圈,刚好5KM,嗯,就这么干。

热身完毕,李月光开始了慢跑。一周没跑步,状态还是有所下降,刚一起步心率上升得很快,李月光不得不将速度放慢了一些。

不知为何,李月光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父亲的年纪已经一天天的大了,但是还是喜欢成天喝酒,每次不把自己喝翻似乎就不尽兴。这个年纪的中年人是最危险的,得提醒他保养身体了。要是他也能和自己一样,出来跑跑步锻炼一下身体就好了。

可是想到这里,李月光又有一种无力感。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父亲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做事情比较固执,在家也常常是一言堂,李月光和父亲在一起总是觉得很压抑,自己的优点也得不到认可,自己无论多么努力也都被掩盖在父亲的光芒之下。渐渐的,李月光开始疏远父亲,自从上了大学,李月光就很少和父亲在一起交流,甚至故意不和父亲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因为这样,李月光才会感觉到一丝自己存在的意义。

所以呀,要想让父亲听自己的话,呵呵,这比登天还难。真是麻烦的父子关系。

“小哥哥……”好像是一个女孩的声音。

“小哥哥,小哥哥。”好像是叫自己的。

李月光侧过头,看见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向自己跑来,这个女孩18岁左右,吹弹可破的白皙皮肤,稚嫩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李月光茫然地用手指了指自己,问:“嗯?你叫我?”

小姑娘语气欢快地说:“你好呀,你是五川大学的戈友吗?”

李月光愣了一下,这小姑娘是谁呀?完全没有印象啊?她是看到我这身彩虹服而认出我来的吗?

李月光点点头,说:“嗯,我是五川大学的……呃……准戈友。”李月光想起自己还没考上五川大学的EMBA,“你是谁呀?”

小姑娘灿烂地眯着眼睛,说:“哈哈,还真是啊,咱们真有缘。我叫骆帆帆,请多指教……”

感谢《FUN RUN》提供资料

未完待续.......

感谢支持哦~~~

扫描二维码

继续阅读  

作者:汀汎

插图:小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