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茂林之家 2022-07-12 发布于湖南

前几天路过重修的“浏阳门”,看到青砖黛瓦,巍峨阁楼古朴城门。于是特意搜集了一些长沙“老九门”的历史片段。

“老九门”之说形成于明清时期。长沙“老九门”,一般是指明清时期长沙城的九个主要城门。

明清时期长沙城的位置大概是西至湘江边,北至湘春路,东至建湘路,南到城南路。

它们分别是:东边的小吴门和浏阳门;西边的为德润门(小西门)、驿步门(大西门)、潮宗门、古通货门(通泰门);南面为黄道门;北边为湘春门和古新开门(兴汉门、云阳门)。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清朝长沙城地图

西边由于临湘江,而湘江作为古长沙重要的水路通道,码头众多,所有开了四个门。从南到北依次是:德润门,驿步门,潮宗门,通泰门。清朝末年,西边又新开了福星门、碧沙门、太平街的太平门、古潭州街口的学宫门,(还有在东北角增加的经武门)。

驿步门是西边主要的门,也叫大西门。大西门位于如今五一路在湘江一桥东桥头位置。

大西门正街原为盐业一条街,“生生”“利生”等盐号均具规模。可以说是古长沙的一个门户。清末时期,长沙作为商埠,商业迅速发展。由于当时主要靠水运,在大西门附近,货运码头、客运码头相继在其左右建立。南至小西门,北至潮宗门,在沿江不到两公里的地段,码头一个挨一个。慢慢地,这里就形成了成了南北物资聚散的地,商贸云集,川流不息。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清末民初大西门义渡亭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清末民初大西门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清末民初大西门外

大西门南边500米就是小西门(德润门)。小西门入城,便是著名的坡子街。直到现在坡子街也一直是长沙商业活动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杜甫唐朝来到长沙,就是在坡子街口原小西门码头系舟登岸。后来租住湘江边民房,美其名曰“江阁”。后来就有了为了纪念他的“杜甫江阁”。(明清时期的长沙城,比唐代长沙城范围已经大不少,但大西门,小西门的位置大概相近。)

杜甫在长沙留下诗作五十余首,最著名的大概是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记载道:“长沙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绝无烟火气。远近舟楫,上者,下者,饱张帆者,泊者,理楫者,大者,小者,无不入画。天下绝佳处也。”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清末民初小西门

大西门往北是潮宗门。

潮宗门,又名草场门,从潮宗门进城便是潮宗街。朝宗,寓意为朝拜祖宗。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终日街头淌满河水,“朝”遂演化成“潮”。如今的潮宗街,也是迄今为止长沙市仅存的3条麻石大街之一。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潮宗街石牌

潮宗门往北就是通泰门,从通泰门进城即为通泰街,因通货码头而得名,亦称“通货门”。曾经的通泰街是土特产货物的著名集散地。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20世纪30年代通泰门

城南面只有一个城门就是黄道门,习惯也叫“南门”,黄道门门口即人人熟知的南门口。城门内对着的街就是南正街,后来改名黄兴路,就是如今黄兴路步行街的一部分。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20世纪初南门口照片

从黄道门出去可到达湘潭,衡阳和醴陵。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老南门口

黄道门的东边,古长沙城的东南角,就是长沙如今地面上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段古城墙。天心阁虽然没有城门,但因为是老长沙城的制高点,却也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现在的天心阁是上世纪80年代重修的,天心阁下面的城墙在战争中也损毁比较严重,修复的时候收集了很多来自市民家里的老城砖。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文夕大火前的天心阁

城东面是浏阳门和小吴门。

浏阳门位置在现在建湘路和浏正街交汇处。因出城就是长浏古驿道至浏阳而得名。浏阳门始建于五代十国,1910年填护城河修筑粤汉铁路,改建浏城桥。民国初年拆除老城墙,浏阳门不复存在。1990年铁路迁出,改建芙蓉路。2006年市政府在原城门遗址立碑。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清末浏阳门外

如今仿古浏阳门重建于浏正街口,成为老九门中第一个重生之门。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重建后的浏阳门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重建后的浏阳门

浏阳门往北,就是小吴门。

小吴门位于现在建湘路和中山路交汇处,对着的街叫正东街,现在是中山路的一部分。民国初年因修建环城马路,大部分城墙都被拆除,小吴门也随之作古,只留下一个地名。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1949年解放军从小吴门进入长沙城

剩下城北边的两个门:新开门(兴汉门、云阳门)和湘春门。

新开门位于现在蔡锷北路和湘春路交汇那里。在清朝很多时候,新开门是封闭不开的。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图中红圈标注标注的新开门,并没有城门

新开门往西就是湘春门,也常常被叫做北门,所以城内对着的就是北正街。湘春门位于现在黄兴北路和湘春路的交汇点。“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的说法,这个北门就是湘春门。而湘春门的得名,又起因于始建于唐朝的湘春塔和湘春阁。1911年4月22日,响应辛亥革命的湖南新军就是从湘春门入城的。

“老九门”:长沙古城门记忆

清末民初湘春门

科举时期,举子们从湘春门入城,从北正街走向东边的学宫街参加贡院考试。因此这里一些巷道也就有了讨口彩的地名:紫东园——紫气东来;高升门——登第高升;文星桥——文星高照。贡院前还有文运街——文运畅盛;顺星桥——“顺乎文星,得中魁”……

民国初年,长沙开始拆除城墙,并在原城墙的墙基上修建成马路。几年以后,除天心阁以外,全部拆除。千年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从长沙版图上迅速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