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湿气大涨,不除将后患无穷,祛湿第一古方,三管齐下,从根源把湿气赶走!

 中医知识圈 2022-07-12 发布于山东


湿为长夏的主气,与脾相应,脾喜燥恶湿,故湿病多伤脾胃。夏天雨季,湿热熏蒸,水气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此时不除后患无穷!

【湿气是万病之源!藏在哪里?一定要找出来!】

1、湿在皮下——胖,赘肉多,浮肿;

2、湿在肝脏——肝功超标,脂肪肝;

3、湿在血液——血液粘稠,高血脂;

4、湿在上焦——脸上痤疮,头油大;

5、湿在中焦——舌苔腻,口中黏腻,肚胀;

6、湿在下焦——大便黏腻,小便黄;

7、湿在肺——咳嗽,嗓子有痰。

要是中了2条以上,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湿气会引起高血压、癥瘕积聚和癌症。

图片

【湿气分寒热,看看你是湿热还是寒湿】

【湿热特征】

  • 看舌:舌苔厚、粗糙且偏黄。

  • 看面:面部易出油、易生粉刺、痤疮、青春痘。

  • 看排泄:大便软粘,或有便秘;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

  • 看全身:全身粘滞不爽;手脚易出汗;体味较大;怕热。

  • 看性格:性格多急躁易怒,还容易紧张、压抑、焦虑。

图片

【寒湿特征】

  • 看舌:舌苔厚腻、发白;还伴随着口臭;会反复出现口腔溃疡,伤口难以愈合。

  • 看面:面部易出油、长痘、长斑;面色晦暗无光;眼睑下垂。

  • 看排泄:大便不成形;小便短少或浊。

  • 看全身:周身沉重、头痛胀闷;起床时痰多;手脚、四肢常年冰凉。

  • 看性格:性格多温和低沉,胖人居多。

    【祛湿四大忌】

1、凉食冷饮

2、吹空调冷风

3、熬夜

4、整日嗜酒

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脾为体内水湿代谢重要脏器,无论寒湿还是湿热,祛湿关键要健脾!

祛湿第一古方,三管齐下,从根源把湿气赶走!

此方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的三仁汤:杏仁9克、飞滑石10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仁15克、半夏9克

图片

【方解】

1、君: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2、臣: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3、佐: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诸药合用,辛开苦降淡渗,以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