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一)

 东山威夷 2022-07-12 发布于广西



1本方经文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疟疾》附《外台秘要》方:“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方名虽不一致,但其组成完全相同,均为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2症状分析
2.1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
太阳伤寒,汗下不当,正气受损,无力在表祛邪外出,退守于半表半里,邪气乘虚而入,郁而化热,从而形成半表半里证。正邪交争,彼此消长,则寒热交替。邪热郁结胸胁,气机失畅,则胸胁满闷不舒。邪热滞留半表半里,不似表、里之邪有直接出路,因热性炎上,故而上行,扰乱神明,则心烦意乱。
2.2但头汗出
病患伤寒,机体正气势必向上向外抗邪,给予汗法治疗正好顺应病势,理应汗出邪祛表解,但汗不得法,不仅表证未除,而且可能损伤正气。汗后表证不解,仍应解表治疗,然医者不加详查,以为邪气入里,误用下法治疗。误下之后,一则正气受损,二则邪入半表半里,三则表邪可能仍在,此时机体调动更多的正气,不仅向上向外祛除表邪与半表半里之邪,而且纠正误下导致的体液下趋之势,因而正气上趋必然强烈。正气上趋,加之邪热上蒸,津液上行,所以仅仅头部出汗。
2.3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一则汗下不当,重伤津液,二则邪热灼伤津液,这是导致小便不利与口渴的相同原因。不过,小便不利的成因还有另外一面,即津液上行头部,水液不能下行。胃中无水饮,胃气尚和,故无呕吐。
2.4微结
《伤寒论》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得屎而解。”此条与第147条紧密相连,提示“微结”即此条中的“阳微结”,主要特征为心下满、大便硬。津液重伤与津液上行是引起大便硬的主要因素。但大便硬非心下满的成因,因为大便硬,腑气郁滞,应见腹满,而非心下满。心下满的原因在于汗下之后,中焦阳气不足,邪热乘机内陷,寒热错杂于中,气机痞塞。
2.5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疾病,证以往来寒热,发作有时为其特征,病位在半表半里。若兼邪气犯表,营卫失和,可见恶寒,微微发热,或者仅仅恶寒,而无发热。
4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