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越是内向的人,往往越“自私”

 谢耳朵馆长 2022-07-12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个体的性格会以截然不同的形式表现在社会生活之中。有的人性格活泼开朗,无论与什么样的人交往,都会成为社会交往场合当中带动气氛和活跃话题的那个人。
有的人则不瘟不火,不骄不躁,既不会在情绪到达某个点的时候变得十分活跃,也不会显得很“自闭”,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保持自己的特点。
这种性格特征虽说比较值得我们去学习,但与他们相处久了,难免也会感到乏味。还有的人则十分内向,他们或者是由于先天原因,抑或是由于后天某些事情的影响,变得十分沉默,在大多数社交场合当中都沉默寡言,更不会主动去与人交往。
诚然,无论个体性格如何,其实都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这些性格都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既然不同的个体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之中,并且依照某些共同的社会事实成为了集体,那么想要去更好在社会当中生活,就至少应该去了解一下,什么样性格的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与之相处。
这样的话,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自己的社会交往进程,减少一些波折;从他人的角度来看,也能够在交往的过程当中显得更加和谐,不会过多地遇到一些尴尬的场景。

“自私”的内向者

很多人看到“自私”二字,可能都会感到惊讶:那些内向的人,看上去那么的友好善良,怎么会和“自私”这样的消极评价扯上关系呢?首先应该说质疑也是正常的,因为确实大部分性格内向的人都会为别人着想。
其次应该对这里用到的“自私”进行一个说明:我们理解当中的“自私”,指的是某些人的一种性格特征,他们无论对人还是对事,总是会将自己的利益、感受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一切作为第一要义,简而言之就是什么事情都会想着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向的人,才是真正“自私”的人。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其背后的逻辑:自私便是以自己为重点,总是想着自己。从这一点上来看,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情绪上的问题——正如马克斯·格拉克曼(Max Gluckman)与维克多·特纳(Victor Witter Turner)为代表的曼城学派所进行的诸多研究所表明的,人类社会当中所出现的冲突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驱动力,此时这些性格内向的人就会将问题的关键、错误的一方等原因都“归功于”自己。
所以从这种角度而言,这种将原本与自己无关的错误也和自己相联系的行为,也是一种“自私”。
而对于很多人而言,之所他们会表现出内向的性格特征,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种“自私”心态:长时间的自我责怪让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那么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内部归因与自我攻击倾向

所谓内部归因,是情绪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of emotion)的一种形式,该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沙克特(S. Schacter)与辛格(Isaac Singer)最先提出,大致内容为:当个体的情绪由于外界影响而产生变化时,这种变化往往取决于其生理变化,以及对于这种变化的个体解释。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可以大致明白一点:那些内向的人,由于在生理上形成了一种自己性格比较内向自我认知,所以会在情绪由于外界的事情而受到刺激(尤其是与人发生矛盾与冲突时)的时候,就会将这种情绪变化的原因“怪罪”于自己。
然而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往往并不是瞬间就完成的,而是会有一定趋势以及预兆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有过青春期的经历,个体在青春期时,由于个体认知并未稳定形成,所以会常常对外界的人和事产生质疑,此时也是个体与外界冲突的多发期。
那么当冲突和矛盾发生时,其内心的想法往往就是:我是世界上的唯一,他们想法和我不一样,他们一定就是错的。长此以往,便会积累一种比较有攻击性的情绪。
所以对于自我认知成型、能够较大程度上控制自己言行的成年人而言,当自己察觉到因为某些事情,自己内心的消极情绪在积累时,不妨就通过一些方式去进行疏导。
那么假如不作任何反映,任由这种消极情绪在体内蔓延,最终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攻击情绪,甚至形成自我攻击型人格。这种情绪指的是个体以自我生命有机体为代价来寻求自我解脱的情绪发泄方式,轻者会让自己受到一些伤害,重则会失去生命。除了身体上的疼痛之外,由于冲突和矛盾带来的消极情绪也会让个体的精神状态也随之受到折磨。
今年刚刚从大学校园进入社会的胡凯便是一个别人眼中“内向”的“老好人”,在学生时代也是一个人缘很不错的人,在家庭内部也受到父母的关爱,人们都认为他会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然而,正是由于性格过于内向,胡凯缺乏对于社会的了解,一直努力学习的他满心以为,自己大学毕业之后就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并未对之后的生活做好准备。但是毕业之后,茫茫的简历投递没有回音,有回复的又是胡凯认为与自己所学知识无关、自己难以胜任的工作。
这样一来二去就过了三个月。没有合适工作又没有收入的胡凯因此陷入了一种十分绝望的状态之中。最终绝望的胡凯无处发泄,又不想跟父母倾诉,只能通过虐待自己来发泄这种情绪。当父母发现时,胡凯已经进入一种抑郁状态了,十分危险。


总之,作为成年人,一方面要对生活中的事情做好准备,一方面则应该注意一点,那就是人生当中永远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千万不要把火撒在自己身上,这种行为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自己的生活雪上加霜。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