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野生菌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heii2 2022-07-13 发布于澳大利亚
Image

编者语:野生菌有哪些特性和分类?真菌有哪些特点?烹制野生菌有哪些注意事项?本文作者关明先生是云南资深餐饮行家,从事野生菌研究已经有五十多年,本文是他从专业角度给出的解答。

从“蕈菌”之名说起

野生菌有个专用名,叫“蕈菌”。其英文名mushroom是一个多义词,作为生物名称通常译作蘑菇,是指担子菌中的那些伞菌,特别是双孢菇中的白蘑菇。Mushroom还有一个更广义的解释,指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这一语义按照国际知名学者张树庭的建议译作蕈菌。

蕈菌生长在基质上或地下的子实体,不论大小足以让肉眼辨识和徒手采摘。依上述定义, 据相关部门统计,现存蕈菌大概有14万种,然而迄今已辨识的只有1.5万种左右。中国的蕈菌生产和饮食消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蕈菌大多数属于担子菌类,极少数属于囊菌类。从外表来看,蕈菌不像微生物,因此过去一直是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但从其进化历史、细胞构造、早期发育特点、各种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等多方面来考察,都可证明它们与其他典型的微生物——显微真菌完全一致。

真菌的形态和异养

在生物学领域,真菌自成一门,和植物、动物及细菌相区别。真菌和其他三种生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真菌的细胞有以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真菌形态多样,一般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酵母菌属于单细胞,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 都属于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食用菌类,又是食品和制药行业的重要资源。

真菌的细胞既不含叶绿体,也没有质体,是典型的异养生物。它们从动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

真菌常为丝状和多细胞的有机体, 其营养体除大型菌外, 分化很小。高等大型菌有定型的子实体。除少数例子以外,真菌都有明显的细胞壁,通常不能运动,以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担子菌属于高等真菌,其成员多是微生物世界中的“巨人”。担子菌形成的菌体大多和微生物的名称很不相称。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种灰色的大马勃真菌,直径可达17厘米。层孔菌横生在树干上,有扇子那么大。捷克曾发现一种真菌直径有4 米多,重达100千克。

霉菌在饮食中的作用

早在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运用植物发霉原理来酿酒、制酱、做豆腐乳等。目前,霉菌被广泛地应用在食品酿造、酶制剂、纺织印染、抗生素和有机酸等生产上。在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霉菌有以下几种:

Image

1. 根霉:根霉主要形成糖化酶,是酿酒的糖化菌种。

2. 毛霉:毛霉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常用在豆腐乳、豆豉等食品的生产。

3. 曲霉:曲霉是食品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类真菌。目前,已经被利用的就有五六十种之多。它主要用于酿酒、做酱油、制醋等领域。

4. 青霉:青霉是产生著名的青霉素的重要菌种, 目前已知的有数百种。青霉多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淀粉酶等。

5. 木霉:木霉是产生纤维素酶的主要菌种。它能把木材、木屑、麦秸等纤维素原料分解转化为葡萄糖。

食用菌类的形态和分类

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 和WHO(世界卫生组织) 提出开发食品资源,必须符合“天然、营养、保健”的要求。食用菌类的概念是:以肥大子实体供人类作为蔬菜食用的某些真菌。

食用菌类的形态不尽相同,但均是由吸收营养的菌丝体、繁殖后代的子实体这两部分组成。供食用的是子实体——常为伞状,包括菌盖、菌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有些种类尚有菌膜、菌环等。此外, 还有耳状、头状、花状等形状的子实体。食用菌类颜色繁多, 质地多样, 如胶质、革质、肉质、海绵质、软骨质、木栓质等。

食用菌类的分类:

1. 按其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寄生、互生、腐生三种方式。

2. 按商品来源的不同,分为野生和栽培两类。

3. 按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鲜品、干品、冻品、腌渍品等。

菌在云南

早在1998年,张光亚先生在《云南食用菌》基础上编写了《中国常见食用菌图鉴》。“有山必有灵,有灵必有菌。”云南省作为一个多山的省份,拥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中不乏珍贵稀有的品种。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云南省已知的野生食用菌有978 种,占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的45%,占国内已知野生菌种的91%,是全球野生食用菌品种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云南省食用菌市场大部分是野生食用菌。由于良好的土地基质以及优良的气候条件,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品质非常高。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还有一些特性:很大一部分是菌根性食用菌,即菌和树木是共生的,菌的菌丝打入到树的根部,共同形成一个菌根。松茸就是典型的菌根性食用菌。只要树林长得好,有些树的根部会生长菌根性食用菌。

Image

云南省很多食用菌种都非常稀有,比如享誉欧美的块菌(松露)、鸡(土从)等。以鸡地从为例,因为鸡地从是和白蚁共生的,不能进行人工栽培。并且,鸡地从在美洲以及欧洲都没有产出,只分布于部分东南亚热带地区和非洲热带地区,分布区域狭窄,因此弥足珍贵。块菌亦非常珍贵,在欧洲市场,黑块菌、白块菌每公斤售价都相当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南市场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有240多种,除前面提到的几种以外,还有黄癞头、鸡油菌、牛肝菌、见手青等在国际上颇有知名度的品种。

野生菌中毒防范

在已知的食用菌种类中,见手青(手摸此菌,它会变青紫色) 有微毒,要是烹制方法不当,会引起食物中毒。云南省每年都有媒体报道野生菌食用中毒事故发生,多为误食有毒野生菌或未加工熟透食用导致。野生菌中毒大多数为见手青。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都是胃肠类型和神经精神型。

此类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伴烦躁、幻视等症状。中毒严重者,出现血尿、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故我们要注意,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每种野生菌即使无毒,也不要过多地混杂炒煮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杂炒煮,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加工野生菌一般要通过高温煮透,以降低毒性。另外,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因为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某些物质可能与酒中所含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

初步鉴别菌子是否有毒,有如下两个办法。

无毒菌:

1. 闻气味:有特殊的香味,无异味。

2. 分泌物:新鲜无毒菌撕断菌秆,分泌物较清,菌面撕断不变色。

有毒菌:

1. 闻气味: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2. 分泌物:有毒菌撕断菌秆,分泌物浓稠,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食菌中毒后自救:

1. 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就医。自救时,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物刺激舌根,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

2. 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 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3. 对已昏迷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

4. 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野生菌速冻原理

新鲜食用野生菌不能长久保存,一时用不完可采用急速冷冻方法保存,能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

工厂一般采用急速冷冻法,使温度快速降到零下30℃至零下35℃,从而使菌体中心温度降低到零下18℃冻结,并在零下18℃至零下20℃的环境中保存,这能有效地抑制菌体微生物的活动,抑制食用菌的酶活性,从而保持鲜菌原有的新鲜状态和风味营养,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这种保存方法无需任何防腐剂、保鲜剂,烹制时也方便。

烹调之前, 将冷冻菌从冰柜取出,放入开水中煮数分钟,使菌体完全解冻。捞起来放入冷水中漂洗放凉,再进行后续加工。这种速冻方法能让野生菌解冻后留有鲜嫩、清香、滑爽的效果。

新鲜野生菌保存

刚采摘回来的野生菌菌体生命并没有停止,孢子一直在生长,易感染霉菌、细菌和变质腐烂。一般来说,采购到新鲜野生菌最好在当天用完。

一时用不完,可以把它存放在阴凉的地上,保鲜温度3℃~5℃,能存放2~6天。使用时,用竹刀或瓷刀刮去菌体的泥沙,用洁布或刷子擦净,再用清水冲洗, 清洗时不宜一次放过多的量,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会影响它的鲜味和营养。

云南民间还有一种保存方法:把采摘回来不耐保存的野生菌洗净切片或切块,拉油(经过油轻炸),放凉,包装好后,放冰箱冷冻。食用时直接拿出来解冻烹调,这样也能较大程度地保存新鲜野生菌的风味和口感。

Image

本期内容出品

撰文丨关明  图片丨段兆顺

编排 | Hana   设计 | 快乐肥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