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大,有些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回答。

我们换一个大家比较好理解的比方,一个相似的问题是:

“所有身体疾病的,根源是什么?”

类比分析一下,或许能找到一些思路。

1

现代医学(西医)对人生病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致病性微生物:如各种病毒,细菌,霉菌等等,这是最主要的说法,也是西医的骄傲。

②功能障碍。西医从解剖学的观点,把人体分为九大系统或十二大系统,认为每一个系统出现障碍都会使人生病。

③内分泌失调。如生长激素失调引起巨人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质疏松症、胰岛素缺乏引起糖尿病等

④营养缺乏与失衡。简单理解就是,饿出来的病。

总结一下,就是有内因,也有外因,而一个核心的支撑因素是:个人的免疫力。

免疫力的高低跟遗传相关,与环境相关,也与个人对自己身体的照料相关。

天天不吃饭,生下来再健康、强壮的孩子,也很难健康长大。

2

类比到心理问题上,很多原理是相通的。

①心理问题有没有生物、遗传的因素?当然有。

在我自己的心理治疗个案中,大部分出现状况的,都是相对敏感的类型。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也早已被证明,跟大脑的神经递质相关。

另外,一些重性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都已被研究证明,有一定的遗传几率。

也就是说,在我们出生那一刻,除了遗传身体素质、样貌,也同样遗传了心理素质。

每个人,天生就是有差异的。

②环境。

身体疾病的感染中,病毒、细菌的感染是排在前列的。

身体疾病也同样如此。无论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都跟我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一个再健康的人,长期生活在各种病毒中,早晚会有免疫系统崩溃的一天。

只是,对于身体疾病,我们很确定哪些是有害病毒,哪些是有益菌。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显然还达不到此种程度。

③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

病人自身的功能乱了,出现障碍了,无法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了,于是就生病了。

心理问题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心冲突。

各种想法、观念,没办法有秩序、有规律地存在于头脑中,每天脑子里都有四五个“小人”在吵架。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脑的主人不崩溃才怪。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耗。也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④营养。

这是自身免疫力的基础。

类比到心理问题上,我个人觉得是——爱。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原生家庭中获得足够关爱的人,在面对困境时,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倒。

心理学是称之为“心理弹性”,其实就是心理的免疫力。

免疫力不够强,当然一遇到事情,三拳两脚就被打趴在地了。

3

综合分析,心理学上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模型来解读心理问题的成因。

那就是目前比较共识的一个模型是:“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维模型。

以抑郁症为例:

生物上:有证据显示,抑郁症状与大脑神经递质、 HPV 轴、激素等生理变化有关,同时遗传学研究也发现,抑郁症受遗传影响。

心理上:一些性格因素,思维方式,都是易感因素。

例如,完美主义、内归因、反刍倾向、情绪化等,都和抑郁相关。

社会环境上:当事人遭遇应激生活事件,例如离婚、丧偶、意外事故、重大长期慢性病等,导致生活发生重大改变,都可能引发抑郁状态。

单偏重于任何一面,去解决心理问题,都很难有理想的效果。

4

对于心理问题的成因,我个人认为需要留意的一个倾向是“原生家庭背锅论”。

任何心理问题,都能找到原生家庭这个“罪魁祸首”,来承担责任。

妥妥的:原生家庭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就像做数学题的时候,套公式一般,便捷、轻松。

这样的解读模式,可能造成如下的负面影响:

①规避了当事人的责任。

反正所有问题都是家庭造成的,跟自己无关。

一味地怨恨、责怪父母,就行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当事人的成长。

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坚持这个基本原则很重要。

②造成父母的防御和不知所措。

这个观点,原本是为了让父母反思、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然而发展极端之后,慢慢就有了一点“父母皆祸害”的味道了。

父母不愿意孩子看心理辅导,因为一去就会被批判,说自己哪里哪里做得不好,应该反省。

这样的趋势,并不利于真正的调整和反思。

家庭应当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回顾上文提到的心理问题的不同影响因素,就能发展,几乎每一条都跟家庭相关。

足以说明,父母在一个人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位置。

家庭应当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父母应当是团结的对象。

而不是树个靶子,让大家一起批判、抨击,这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

客观、公正、全面的分析原因,才能真正的理解心理问题,并且一步步,攻克它。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