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桃夭》原文及赏析3

 昵称503199 2022-07-13 发布于湖北

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

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

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

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

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点是

什么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

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

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点,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

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

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

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

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

意义。“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

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应该说,这种观

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否定了“善”与“美”的差别,否定

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这种美

的观点,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

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

先秦儒家的美学观点,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也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他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他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