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为反馈促进良好的沟通

 老树随笔 2022-07-13 发布于福建

1、看到一个现象,人类幼崽期望引发父母的关注而做出的一些行为。比如哭闹、摔东西、赖在地上、撒娇、离家出走甚至自残等行为,引起父母的关注并且提出自己的需求,期望父母的回应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幼崽的世界中对于行为对错是没有什么认识的,只要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而且实现过一次之后,会被思维记住,我需要什么的时候只要做这个行为,就能够得到。

因此这会与外界形成一个循环:需求——行为——关注——满足

但作为父母,对小孩的行为是否妥当应该是有一定认识的。因此在孩子寻求帮助的途径可以进行一个引导,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而不是因为孩子哭闹的厉害,受不了才给与实现他的要求。则会让孩子潜意识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够得到想要的。

2、这个模式又可以引申到我们的日生活中。模式是:行为——反馈——调整——行为。

我们处在一个群居社会中,总免不了与人沟通,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使人愉快。比如伴侣的交流、孩子教育、团队合作、不止任务等等,包括社交活动,一个行为都会对应一个反馈模式。只有反馈模式才能让你清楚,目前在做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否应该继续,还是变换沟通方式。

就像面对面的交谈中,那对方看着你的眼睛,时不时的点个头、说声是的、没错的时候,你也会更有动力往下继续说。

默认机制:当我们与人互动时,对方没有明确表示这个行为不对之时,我们会默认这个行为对方是认可的。下次碰到同样需求时还是会以这个行为来开个头。

3、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直接说。但存在一个问题是,有时候人会说不出口,虽然话就在嘴边,但就是不说出来。也是人的一大迷惑行为。想的事情不敢说、不敢做,然后让别人来解读或者猜,觉得对方应该会知道,然后做出你期待的行为。

人生本就够疲劳了,不知道这种猜的行为是增加了乐趣,还是增加了疲劳的负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