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叔本华 | 论苦难 1

 M散人 2022-07-13 发布于山东

无论如何我都要求读者,为了明白我的哲学,请阅读我的每一行字。  -- 叔本华

我以为短时间内我不会再拾起英语了。前几天翻旧书,发现以前买的英文版的叔本华作品集,里面还有我的手写标记(寥寥几页而已),试着从手记中回忆,叔本华大概是我最喜欢的哲学家了,大概是受他的悲观主义气质吸引吧,曾经还读过欧文亚隆写的心理学书籍《叔本华的治疗》。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吸收了印度哲学和很多老子思想的成分,现在我在读列子,我想一起也读一下叔本华吧。

虽然《人生的智慧》更值得先读,但近来对人生的苦难很无奈,看到那篇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world,便不由自主的先读了。记得当时是临睡前读的,睡下时我脑子里又回顾了第一段即下面这段,很明显,我竟然背下来了,不是我记忆力好,大师写的果然通俗易懂,而且入我心了。

叔本华作品的译者实在好多,这篇论苦难的译者我找到两个:刘彤和韦启昌。我的翻译水平不足以评价,只是会想要求自己在他们的肩膀上也动动自己的脑子,试着写下自己的翻译版本,不太会是直译。而且也不以翻译为主,想从叔本华文字中解惑,像我中国古典一样。【不晓得直接放别人的翻译会不会侵权,如有侵权,请直接联系我删除】

Unless suffering is the direct and immediate object of life, our existence must entirely fail of its aim. It is absurd to look unpon the enormous amount of pain that abound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s in needs and necessities inseparable from life itself, as serving no purpose at all and the result of meer chance. Each separate misfortune, as it comes, seems, no doubt, to be something exceptional; but misfortune in general is the rule.

刘彤:如果我们生活的直接目的并非受苦,那我们的存在就是世界上与其目的最不相符的东西。世间充斥痛苦,欲求产生痛苦,这样如影随形、无穷无尽的悲苦困窘竟然毫无意义、纯属偶然,这样的设想未免荒谬。的确,个别的不幸是偶发事件,但不幸就总体而言却是定则。

韦启昌:如果痛苦不是我们生活最接近和直接的目的,那我们的存在就是这世上最违反目的的了。这是因为如果认为源自生活本质上的匮乏,那些没完没了的在这世上无处不在的苦痛没有任何目的,纯粹就是偶然的,那这一看法就是荒谬的。我们对苦痛的敏感性几乎是无限的,但对享乐的感觉则相当有限。虽然每一个别的不幸显得就像是某一例外情形,但总起来看,不幸却是规律中的事情。

我个人可能更喜欢刘彤的译法,简练,而且排比句、四字成语读起来比较舒服。比如 世间充斥痛苦、欲求产生痛苦;毫无疑问、纯属偶然等。韦启昌的译本多出一句话,想来可能是参考的英文版不同吧。

我的解读如下:

Unless suffering is the direct and immediate object of life, our existence must entirely fail of its aim.

unless 除非,如果不...

suffering 痛苦,苦难,苦痛,受苦

direct and immediate 我直觉这是一个同义重复,类似于政府报告中的那些”调整和优化“、”提高和加强“等,翻译成”直接的“即可。再细读,感觉像是空间上和时间上两方面都直接... immediate 是指 happen right away, 时间上立刻发生了, direct 是 straight without interruption, 空间上直接相连相关。

object of life, object 既可以指某个对象、物体,也可以是目的、目标。也许翻译成生命的目的可能更合适些。

不过结合前面的 suffering,我觉得也许可以翻译成”生命的一部分“,比如,苦难/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感觉也说得过去。我现在的疑惑是,苦难和生命到底是什么关系?object 如果翻译成”物体“的话,那life of object就是是生命的一部分,suffering 也就是生命的一个固有的属性,是生命内在的东西。如果 object 翻译成目的的话,那life of object就是生命的目的,那 suffering 也就不是生命之外的某个东西了吧。这里尚且存惑吧。【后面的分句提到了 aim,也许 object 在这里确实是目的的意思】

fail of its aim, its指代 life,生命的目的落空了,感觉这样翻译还比较别扭,我想起用”败笔“一词,生命的败笔。

我的翻译:苦难是生命最直接的目的,若非如此,我们的存在就完全是生命的一大败笔了。

It is absurd to look unpon the enormous amount of pain that abound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s in needs and necessities inseparable from life itself, as serving no purpose at all and the result of meer chance.

这句话有点长,对 as 从句感觉有点懵,不过结合 look upon, 感觉这应该是一个短语, look upon sth as...,所以这个句子结果是这样的:

it is absurd to do sth. 做这种事是荒谬的。

这里的 do sth 是指 look upon the pain as serving ... 将苦难视为...

pain有一个定语:

  • enormous amount of pain 不由得就想用佛家的话说,无边无量的痛苦

还有两个that修饰句:

  • abound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无处不在,充斥着世界的角角落落
  • originates in needs and necessities inseparable from life itself 直译:源自与生命本身密不可分的需求和欲望

originate in 归因于,多指原因,区别于 Originate from 多指时间

needs and necessities, 前者是普通的需求,后者是必需品,如 We need food and water to survive, and they are also called necessities。两个译者都翻译成”欲求“,很精炼。

inseparable from life itself, 刘彤翻译成”如影随形“感觉好棒,但是细看感觉他是把这个用来修饰 pain 了?我咋觉得这个是修饰 needs and necessities的呢。生命中离不开的欲求。

serve no purpose at all 毫无用处,毫无意义

the result of meer chance 纯属偶然

我的翻译:人们对生命无尽的欲求是痛苦的根源,无边无量的痛苦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中随处可见,如果说这些痛苦纯粹是偶然的、毫无意义,那真是未免荒谬。

Each separate misfortune, as it comes, seems, no doubt, to be something exceptional; but misfortune in general is the rule.

看到这句话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托尔斯泰说过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exceptional: 例外的,罕见的,特殊的,特别的,与众不同,好多意思,在这里是啥意思?两个译者都认为是例外,偶然发生,我的第一感觉有点不同,认为是特别的,即每个不幸各有各的特别之处。但是细想一下,尤其是结合前面的纯属偶然和后面的 rule,感觉还是两个译者也许是对的,没有人会盼着不幸,那当不幸来临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觉得这是偶然发生的,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in general 总的来说,总起来看,总体而言

我的翻译:每一个不幸的确看起来是偶然发生的,但总起来看,不幸却是必然。

汇总起来,这段我的翻译:

苦难是生命最直接的目的,若非如此,我们的存在就完全是生命的一大败笔了。人们对生命无尽的欲求是苦难的根源,无边无量的痛苦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中随处可见,如果说这些痛苦纯粹是偶然的、毫无意义,那真是未免荒谬。每一个不幸的确看起来是偶然发生的,但总体而言,不幸却是必然。

最后谈谈这次翻译的感觉:这大概是最舒心的一次了。可能是自己喜欢的文字吧,翻译起来心里舒畅,同时也因内心有从文字中汲取能量的渴求,所以比之前看其他书练笔爽多了。

叔本华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的说苦难痛苦(pain)是生命的必然,这些痛苦源自我们无穷无尽、无力抗拒的欲求,它们不是毫无来由的来,可能也有它们的使命吧,可能也是有什么意义的。

说实话,当他说认为苦难是毫无意义的这种看法是荒谬的,我就感觉人们都说叔本华是悲观主义者,读了他的书会更悲观,也许并不是如此。连苦难都可能对人生有意义,怎么会对人生出现苦难而悲观呢,期待后续能找到可能的意义。

这也让我想到列子力命篇第一篇:人力和天命的对话,拟人手法,最后天命说:

命曰:“既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朕岂能识之哉?朕岂能识之哉?”

翻译过来是说:

命运说:既然称作天命,如何还有主宰者呢?遇上正直的事,我推动它;遇上歪曲的事,我放任它。世间一切自然的长寿,自然的短命,自然的困厄,自然的显达,自然的尊贵,自然的卑贱,自然的富有,自然的贫穷,我又怎么能够明了其中的道理呢?我又怎么能够明了其中的道理呢?

似乎是一派听任天命,消极的思想。但其实并非真的消极,因为他说的是要顺应自然,不是抗拒。

我想苦难亦是如此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