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发热,三阳皆热居多,直接用这个透解方

 长安190 2022-07-14 发布于福建

图片

图片
丁氏三阳透解方
方药组成

柴胡18g, 葛根15g, 川芎10g, 黄芩10g, 白芍10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生石膏30g, 防风6g, 冬凌草10g, 青蒿10g, 甘草6g。本方为3~6岁小儿一日量, 余年龄段酌情加减。

本方为丁樱教授所创, 她认为小儿现今的生活环境及体质等较明代已发生巨变, 柴葛解肌汤亦应与时俱进, 方显生命力, 故创立丁氏三阳透解汤。

随着时代的变迁, 饮食、环境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太阳风寒兼少阳阳明邪热证现已少见, 三阳皆热证更为常见, 故柴葛解肌汤只有与时俱进,方可显示经方的生命力。 

简言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儿多肥甘果腹, 香燥充胃, 积热于内, 加之气候变暖、冬用空调及小儿保暖过度, 小儿感受风热者十之八九, 感受风寒者十之一二, 故内外相引, 入里化热, 而成太阳、阳明、少阳皆热之三阳合病。

加之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一旦感受外邪则传变迅速, 往往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正如吴鞠通言:“小儿肤薄神怯, 经络脏腑嫩小, 不奈三气发泄。邪之来也, 势如奔马, 其传变也, 急如掣电。” 

而小儿为纯阳之体, 邪易从热化, 诚如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小儿门》 所云: “大概儿病者纯阳, 热多冷少也。”

丁樱教授认为, 法随证立, 方随法转, 三阳并病证已相异, 法即应不同, 故当创制新方。

本方临证应用于小儿太阳风热未解 (或风寒化热), 入里化热, 三阳合病者。 

加减:咽痛甚者加山豆根 射干以解毒利咽; 口渴者加麦冬 天花粉养阴生津; 心烦者加栀子、淡豆豉清心除烦。

方中以葛根、柴胡为君。葛根味辛性凉,辛能外透肌热, 凉能内清郁热; 柴胡味辛性寒, 既为解肌要药( 《明医指掌》),且有疏畅气机之功, 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

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 助君药疏散风热; 黄芩、石膏清泄里热, 且生石膏用量为 30~60g (柴葛解肌汤原方为 12g)。正如国医大师张琪云: “治疗急性热病, 石膏须用生者, 更须大剂量方效。”

四药俱为臣药。其中葛根配石膏, 清透阳明之邪热; 柴胡配黄芩, 透解少阳之邪热, 尤其强调的是, 丁樱教授治疗热病, 临证时柴胡必配黄芩, 认为柴胡配黄芩, 解肌退热力尤强。如此配合, 三阳兼治, 并治阳明为主。 

冬凌草解毒利咽; 白芍敛阴养血, 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 防风一取其疏风解表之意, 二取其“火郁发之”之意; 川芎辛温升散, 能“上行头目”, 祛风止痛, 为治头痛要药, 无论风寒、 风热等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 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这些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诸药相配, 共成疏风清热、表里兼治、透解三阳之剂。本方药少力专, 药证相符, 紧扣病机, 故拈来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