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扇子

 微言喜语 2022-07-14 发布于江苏
桐城蜗牛

傍晚,太阳收取了火炉,移驾到西山歇息去了,晚风习习,频送清凉,这个时候,我习惯的坐在阳台上尽情享受这自然飘来的徐徐清风,那种舒爽惬意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

儿时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似乎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把专属自己的扇子,人们称它为巴尔略。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都明白那是一种扇子的专属称呼。似乎只有这种扇子才是扇子树上自然长出来的形状,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扇子。
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扇子树上有蟒蛇在上面看着,只有到午时蟒蛇才会离开,这个时候,人们才能快速的上去把扇子树上的叶子摘下来,好制作扇子,那时只知道故事很好听,却不知道是真是假,直到后来家乡有人种了棕榈树,才发现原来扇子就是它的叶片制作的,故而棕榈树人们也称它为扇子树。

至于母亲讲的关于扇子的故事,或许是个古老而又精彩的传说,母亲只讲了一个片段而已,故事应该有来龙去脉的,其目的是说明扇子是来之不易的,要加倍珍惜,不要轻易把它弄坏了。那时所有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这个故事,除了佩服摘扇人的胆量和勇气,却不敢多想。

网络时代,信息广泛,想了解什么?上网查查便有答案。关于扇子,今天才知道并非是棕榈树的叶子制作,而是一种叫蒲葵树的叶子制作的,虽然它长得和棕榈树极为相似,却比它要高大得多。棕榈只能长到十米左右,而蒲葵则能长到二十米左右,且它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由此可以得知摘扇人的难度,也就不难想象为何母亲们都会讲关于扇子树的故事了………
巴尔略也有人称它为蒲扇,知道了它是蒲葵的叶子制作的,倒觉得这个名字更贴切。买回来的蒲扇,过细的人家会用布条重新在边上包住,然后逢得结结实实的,这样一把扇子即便用上三五年也不会坏的。有的细致老人,一把扇子用个十几年都还是完好无损。

有时候掉了边的巴尔略,人们也不会扔,这种扇子人们称它为扇子精,不说它的作用,仅这名字就既形象又生动。没有边可不就剩下精了,再说没有边轻巧,晚上乘凉的时候,有人专门用没有边的破扇子打蚊子。摇摇打打的,会发出哒哒的声音,带有节奏感的破扇子不仅是炎热的夏夜里的一曲和音,对蚊子也极有震慑力。

扇子有好多种,我见过的有纸扇,鹅毛扇,绸布扇,还有用一种草编织的叫不出名字,但很好看的软扇。纸扇制作工艺简单,若是配上文人雅士的墨宝,它的身价就大不相同了。在当时的孩子们眼中,它似乎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在古时也只有公子王孙能有此扇。鹅毛扇有的会用红色的染料给上色,在扇子当中,算得上是轻巧的,价格不便宜,因太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用它的人并不多。绸布扇漂亮美观,精致小巧,在扇子当中当属精品,高雅别致,因其精致则是如花瓶般的感觉。那种用草编织的软扇,虽很好看,风不大也只为少数人的喜好。
受大众欢迎的还就是巴尔略,经济实惠,实用性强,它的身上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夏日却是人人都离不了的,这也许就是平凡之中见实力吧!儿时的夏天,老人的手上总是离不了一把巴尔略,白天到哪里去的时候,拿在头上遮挡骄阳,坐下来就可以扇扇清风。那时的夏日除了自然的清风,能去署逐热的当属巴尔略了。

我刚记事的时候,巴尔略好像是一毛钱一把,后来二毛,二毛五,五毛,……两千年的时候还买了一把是两块钱。如今的市面上很少看到巴尔略的身影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扇空调已经替代了它的位置。可每到炎炎夏日,总会想起点点清风即得清凉的巴尔略,以及和巴尔略有关的诸多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