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继续吹,子弹还在飞

 张迅之 2022-07-14 发布于河北

特别声明

如涉及到侵权、诽谤、信息采编错误等事宜,请于后台留言,经核实后,我们将立即给予更正、删除,并进行公开道歉。

图片

【正文】

时间进入三季度后,市场对向前或后退的博弈程度明显加剧,国内在期待明天公布的二季度和上半年GDP数据,外界则在关注美国的超预期通胀压力带来的美联储大幅度加息。

图片

图片

一、美国通胀水平创40余年新高:美联储亦可能40年来第一次加息100BP

(一)接下的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分别是7月26-27日、9月20-21日,在5月和6月议息会议上相继选择加息50BP和75BP的美联储(参见年内至少还要再加息150BP?),被市场预期接下来将极有可能再次触动75BP甚至是100BP的加息幅度,以应对远超预期的通胀压力。

(二)2022年7月13日20:30(北京时间),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6月CPI同比高达9.1%,不仅超过8.6%的前值,也超过8.8%的市场预期值,并被美国白宫认为不可接受,且创41年新高。同时,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亦达到了5.90%的高位,但较6月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美国的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食品、大宗商品等方面。

(三)2022年6月14-15日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75BP大幅调升至1.50-1.75%。而在美联储历史上,只有三次加息幅度达到或超过75BP,分别为1984年3月、1994年11月以及2022年6月。

(四)如果接下来7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选择加息100BP,这将是美联储历史上第二次加息幅度达到100BP及以上,上一次是1984年3月(加息幅度为112.5BP)且是唯一的一次。

在通胀压力的逼迫下,选择大幅加息是美联储的无奈之举。在今年6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将2022年的通胀率预测中值大幅上调0.9个百分点至5.2%,其5月8.6%和6.0%的CPI与核心CPI当月同比同样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高。

(五)现在市场的一致预期是,接下来的两次议息会议上(即7月与9月),美联储的加息幅度累计将达到150BP左右,也即美联储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将达到3.00-3.25%的恐怖水平。受此影响,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13%的高位水平,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依然在2.90%左右徘徊,意味着市场对预期美联储大幅加息,同时也在交易美国经济中长期衰退。

目前,美联储对通胀水平的关注似乎已经到了非常执拗的地步,当然支撑其执拗的前提是还不错的就业率,2022年3月以来,美国失业率已经连续6个月位于3.60%的低位水平上。

图片

二、全球加息潮持续上演:加拿大已提前加息100BP,欧洲央行预计7月加息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除俄乌冲突、地缘政治危机、粮食与大宗商品危机外,全球多数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是另一主要变量,而这一变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通胀水平的演变。目前看,除美国外,全球已有很多经济体迈入加息行列,部分经济体甚至已加息多次。其中,不仅包括巴西、南非、埃及、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

(二)美联储在本次加息周期中并不是行动最快的。

1、在美国劳工部公布6月通胀数据后,加拿大率先将隔夜目标利率由1.50%大幅上调至2.50%,是2000年5月以来加息幅度最大的一次,成为第一个加息幅度触碰100BP的发达经济体。

2、2022年6月9日,欧洲央行发表声明称决定自2022年7月1日终止资产购买计划的净资产购买,并于计划于今年7月加息25基点,预计9月后关键利率将逐步持续上升。需要说明的是,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在9月底前将累计加息75BP,但欧洲央行态度并不是很坚定,意味着欧洲目前正处于两难境地。

三、外汇市场动荡:美元指数、欧元、日元均触及20年极值水平

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政治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2021年6月以来,美元指数开启一轮上扬周期,2022年5月以来受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幅度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的上扬幅度明显加大。具体看,美元指数年内已大幅上扬12.87%至108.33,创下2002年9月以来的20年新高。

(二)与美元走强相对应的是,非美货币的全面走弱。具体看,今年以来,日元、欧元与英镑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分别高达19.87%、11.82%和12.27%,而离岸人民币与澳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亦分别达到5.74%和6.77%。

截至目前,欧元兑美元、英镑兑美元分别触及1.00和1.19的低位水平,前者(欧元)创2002年以来的最低位水平,后者(英镑)基本也创下了1985年以来的最低位水平(2020年3月曾有过短暂的更低位水平)。

同时,日元的弱势更为明显,今年以来已大幅贬值20%左右美元兑日元已贬至138左右,同样接近2002年的水平。

(三)对于美元与非美货币的分化明显,除美联储超预期的加息幅度和步伐外,大致还有如下两大因素在起着作用:

1、欧洲地区经济的修复程度与步伐明显弱于美国,使得市场对美国的评估明显好于欧元区,而和美联储以及其它经济体已快速且大步伐迈入加息周期甚至缩表周期相比,欧央行至今未开启加息周期的做法亦导致欧元承压明显。

2、俄乌冲突导致俄欧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北溪1号管道断气风波)以及天然气储量严重不足、挪威能源工人罢工对能源供给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市场对欧洲陷入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有所加剧,且这种担忧有向长期演变的趋势。

3、主权债务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欧洲地区的政策空间,并进而引发市场对欧元区各经济体财政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

考虑到上述因素短期内很难消除,且同方向的影响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意味着欧元的弱势格局可能还会结束,美元的强势格局仍将持续一段时期,触及平价的欧元仍将继续向0.95甚至0.90的折价水平靠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欧元等非美货币的贬值压力传导下:相对稳定的人民币亦将承受贬值压力

(一)美元的强势表现以及欧元、英镑、日元等非美货币的弱势表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非美货币对人民币的保护作用,这意味着欧元等非美货币的贬值压力将会进一步向人民币传导,并导致人民币被动承受贬值压力。

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经济体近期在期待偏鹰的天平由美国向欧洲倾斜,这背后的逻辑不言而喻,即抵消美联储单方面收紧货币政策的扰动,但遗憾的是目前这种期待还未成为现实,全球金融体系和市场也不得不继续承受着美联储的冲击。

(二)数据告诉我们,人民币走势具有典型的相对性。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虽然达到5.70%,但对欧元、英镑与日元的升值幅度却分别达到6.47%、7.39%和11.96%,各种因素影响下,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今年以来上扬了1.14%,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币的韧性。

(三)不过,如果美元的强势表现延续下去,则人民币韧性的基础很难牢固,寄希望于欧元区收紧货币政策来对冲美联储政策冲击的设想短期内可能很难,除非美联储主动回头或停下步伐。

(四)目前,欧元、英镑、100日元兑人民币分别为6.75元、7.98元和4.89元,基本上均创30年以来新低,甚至某种程度可以被视为历史新低。这意味着,在全球主要货币品种中,美元和人民币已成为相对最稳定的币种,欧元、英镑与日本受到市场的冲击较大。

(五)当然这种环境下,意味着相关市场主体近期可以考虑购汇锁汇机会,如对美元有远期结汇需求的企业可以考虑通过使用卖出期权类产品降低结汇成本,对于有欧元、日元避险需求的市场主体则可以考虑进行锁汇操作。

五、央行713发声:似乎也开始有自己的姿态了

(一)先前受制于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中国央行姿态上比较克制,更强调以我为主。随着国内经济填坑式修复进程的推进,以及在经济修复和通胀水平上相较于其它经济体的优势在逐步显现,中国央行在宽松上的态度也有了一些变化,而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更多从以我为主逐步向平衡为主转变。届时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错位压力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也即目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抉择基于国内经济基本面,美联储货币政策抉择则基于美国通胀水平,二者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后续随着美国通胀水平出现回落或迁移、美国经济重新趋于下行以及国内经济回归稳态,中国央行也将开始关注通胀压力这一现实问题,美联储与中国央行之间的天平将逐步向后者倾斜。

(二)2022年7月13日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似乎也向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姿态,而央行连续90天的每日30亿元逆回购缩量操作便是很明显的姿态体现。具体看,昨天的发布会上,有如下几个要点值得关注:

1、没有提房地产,也即介绍环节和提问环节均没人提房地产这个话题,这是比较奇怪的,可能正在孕育一些政策,也可能是因为基调还没定好。

2、今年6月,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和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分别为2.5%和4.16%,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6BP和34BP,也即单纯看企业端的存贷利差已经降至1.66%的低位水平,呈现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的迹象。

3、预计宏观经济会保持稳步复苏,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有望逐步修复改善,后续将继续提高企业和居民扩张意愿,即加杠杆的主体仍将是企业和居民。

4、将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填坑式修复进程的推进,后续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已经很低,央行将更倾向于通过存款利率的调整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

实际上,今年4月央行已经引导自律机构对存款基准利率进行了一次10BP的调整,而今年6月新发生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是2.32%,和调整前的4月相比,下降了0.12个百分点。

5、目前高风险机构数量有316家,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7%,资产规模仅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1%,也即主要为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压降至200家以内。

6、目前流动性保持在较合理充裕还略微偏多的水平上,且下半年还要关注通胀形势的变化,也即后续国内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的关注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意味着中国央行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有所同向。

7、后续会比较关注外围环境变化带来的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等冲击。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