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小研考安大之中国语言文学:吃透古汉语(九)

 安小研 2022-07-14 发布于安徽

考研的小可爱,都 置顶/星标 小研  ^_^

专题九:

简答 


同义词辨析

小研解析:

古汉语里同义词很多。但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并非完全相等,而是有同也有异。学会辨析同义词,对正确理解古书有很大帮助。例如教材所举“畏”和“惧”都有“怕”的意思,但它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有所不同,意义也不完全相等。古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别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看到不同的差别,但其中必有一个主要的差别。抓住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是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方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概念的不同

有的属于概念的内涵不同,例如“府”和“库”,“府”是收藏文书和财物的地方,《国语·越语》:“府仓实。”“库”是收藏兵器和战车的地方,《礼记·曲礼下》:“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有的属于概念的外延不同,例如“人”和“民”,“人”指区别于动物的所有的人,《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不亦禽兽乎?”而“民”是指人中比较愚昧者,《说文系传·通论》:“民者,氓也,萌而无识也。”《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辨析同义词的概念时,要注意泛指和特指的不同。段玉裁称泛指为“浑言”或“统言”,称特指为“析言”。“浑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所共有的含义,“析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中每个词所特有的意义。

2.程度轻重的不同

例如“饥”和“饿”,“饥”指没有足够的食物吃,即吃不饱,《孟子 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而“饿”常表示几天没有进食,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这里“饿于首阳之下”,与《史记·伯夷列传》“饿死于首阳山”同义。

3.感情色彩的不同

例如“杀”和“就”,“杀”是中性词,指一般的杀死;“就”指下杀上,含有对杀人者的谴责,是贬义词。《左传·桓公二年》:“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例中“杀”和“弑”的区别很明显。

4.使用条件的不同

例如“能”和“得”,“能”一般用于主观上能力所及,《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得”则用于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有些使用条件的不同显示出语法的差异,例如“耻”和“辱”,二字用作名词时同义,用作动词时,“耻”一般用于意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辱”一般用于使动,《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来源:安小研山下学姐21天吃透古汉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