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教的情怀 vs. 现实

 雨雨的一隅之地 2022-07-14 发布于贵州

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选择支教,ta会支教多久?或者直接问正在阅读文章的你,如果给你一个安全的支教环境,你会支教多久?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因为很多因素影响支教的时常。

我在这边支教过程中认识的老师一般签的合同为2-3年,但是实际情况是只呆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的居多,很少有能再久的,按合同进行2-3年的就微乎其微了。

我倒是听说分众美丽小学的老师稳定很多,有不少都教学至少6年,属于元老级人物,再加上之前在美丽中国支教过,他们的教龄也是很高的了,年龄上来看和我都差不多。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如此不同的“离职率”呢?我相信无论是我这边认识到的支教老师,还是工作在分众美小的老师,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大多数都是有支教情怀、或教育情怀、或乡村教育振兴的情怀,他们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乡村的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无论是课本的知识,还是课本外的知识,当然两所小学也都在讲求创新教育。

不过两所学校的老师还是有所不同,分众美小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经历了美丽中国的几年支教,而能到分众美小来继续教学的老师肯定有某些标准的筛选;而我这边学校所招募的老师背景则很多元,因为是面向社会所有人进行招募。我曾听XJ说过,她说到分众美小之前以为自己的优势在于“对孩子们的关爱”,到了之后发现在这一点上也比不过其他老师,所以我个人觉得,在“对孩子们的关爱”方面,分众美小的老师估计做得更好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各种现实的区别,比如气候环境、比如生活环境、比如工资待遇、比如成长空间、比如领导的为人处事风格、比如同事关系等等。

气候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对于一个老师是否能够更久地留下其实并不算关键,比如我2月底来之后很不适应贵州这种湿冷的气候,睡的床铺也是0.9米宽的单人床,我那能盖两个人的被子似乎有点无处安放,睡前洗脚的盆一定要推远一点,否则被子落地后会湿掉,短期内还干不了,就等着发霉吧……但我仍旧“忍”了下来,即便又迎来了炎热的夏天也并没有把我劝退,而让我从这个学校转到另一所小学教英语则是校长的安排,转过去之后发现床变大了、房间变大了、我住在一个单人间里面、房间没那么潮了。我确实开心了许多,但这并不会影响我的去留。

工资待遇会不会影响呢?我们几个从新东方来的人工资由各自的新东方人力照发,所以这边的工资待遇和我们几个无关,但我觉得这很和其他老师有关。我这边的学校和分众美小都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支教,一般支教所获得的收入不叫工资,而是补贴,一般只有1000左右,而这两所学校的工资待遇方面也证明各自的老师已不是普通的“支教”身份,而更像是正式老师、正式员工的身份。

那么在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到底要强调什么?是讲专业还是讲情怀。如果讲专业,那么大家就都专业些,老师讲课专业、领导培训专业、发展途径明晰、工资也要到位;如果讲情怀,那么大家可以少些专业、多些自由度、多些团建、多些文化方面的渗透、工资低一些也正常。但如果要是打着“讲情怀”的牌子,却按“讲专业”的标准进行要求和对待,那就有点耍流氓了,举个例子,假设我是领导,我和你说,你要好好工作呀,为中国乡村振兴做贡献、为乡村教育做贡献、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多加班、多家访、尽量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来、工资方面呢我也给你得很有竞争力,普通支教1000,我给你5000你说好不好,然后你感激涕零,加入了团队!

我问蘑菇你为什么想离开(离开的学校不是上面我所提到的两所),她说因为这里做的事都不是一个普通老师能做的事,而既然这样,那待遇应该也要上去吧,没上去,我就不留了,这是一个原因,那我问多少可以留下你,她说,得1#000吧,我点了点头,表示可以理解,只是以目前的公益机构来看,员工或老师想要获得10k+是几乎不可能的,领导层倒是可以。

到底专业重要还是情怀重要,当然都重要,很多人支教都是冲着情怀来的,但来了之后会面对很多现实问题,如果没有专业水平,靠情怀来支撑工作或者教学,也许不久就扛不住了,所以现在短期支教盛行,即便开始想着要长期支教,后来发现也没坚持多久。无论是支教方面还是其他公益领域,专业度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就像是市场上面的各个领域,新东方早期会搞励志演讲,但后来课程中会加入越来越多的干货,偶尔的“扯淡”就算是餐中小菜,作为调味用的。无论是新教师培训还是后期的学员评价,都在看你讲得怎么样,没实力、没功底、没提分,都很难在培训机构长久地混下去,现在的大学生和家长又不傻。培训机构的老师要求高、工作忙,但待遇也是很不错,所以很多人可以持续做下去,有些人喜欢教学,有些人就是觉得工资很高、缴纳五险一金、定期体检和团建以及各种优惠的待遇值得ta时间精力的投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遇到不少支教的同事开始都说要做满3年,但随着支教生活工作的开始,发现真实的情况并没有处处如己意,愿景是好的,大家也都希望让孩子们能够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获得更多的成长,我一个本想要离开的支教朋友在看到那些孩子的笑脸、家庭生活和感人的音乐的时候又想要继续留下来了,但当与领导谈话后发现,还是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