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乐胥灵峰,一代教育宗师

 昵称UbGqKkAE 2022-07-14 发布于甘肃

清朝末年,那是一个春天。

羞答答的野刺玫,在山里静悄悄地开。

一抹血红的斜阳,染透了天边。

松鸣岩上,风涛阵阵,一只鹞子盘旋在半虚空。

药水峡边的八松庄,人家里飘出了袅袅炊烟。

那一缕游丝,像极了乱世中轻飘飘的命运。

夜黑得像砚台上积年的墨渍,层层叠叠。

一轮如钩的新月,高高地挂在箭杆白杨上。

广大的天幕下,错落的人家,像一个个蹲着的夜猫子。

一扇扇灯火摇曳的窗户,是他们警觉而明亮的眼睛。

山里的夜晚,总是带着三分寒。

填满牛粪的土炕,细细地蒸腾着热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白纸已经泛黄的窗棂边,盘腿坐着一名书生。

他呷了一口茯茶,大声朗诵李白的诗。

炕沿下,立竖竖站着一个少年,跟先生摇头晃脑地念。

这名书生,是河州诗仙祁魁元,字梅仙。

这个少年呢,叫胥应魁,字灵峰。

在祁梅仙教导下,胥灵峰像加了精料的羖鹿娃,长得非常给劲。

光绪二十一年,胥灵峰是个22岁的大小伙了。

这一年是1895年,他到兰州参加省考。

可惜成绩不理想,仅得了个“附生”。

这离成功上岸,还差着几条巷道的距离。

他也没灰心丧气,回家乡办起了国学辅导班。

他的教学点,先后设在了扎麻崖、鸣鹿关一带。

教学有方,耐心负责,胥灵峰在当地叫响了名气。

他像只黑马,领着一群马驹攀越知识的太子山。

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学海无涯,他要驾着一叶扁舟,做乘风破浪的哥哥。

1903年,而立之年的胥灵峰,背起行囊再出发。

他成功敲开了兰州初级师范学堂的大门。

在这里,他像闯进了菜园子里的花牛犊,如饥似渴地嚼着新鲜的学问。

学习拔尖,作为优秀毕业生,他被分配到狄道。

狄道就是后来的临洮,康乐是狄道西乡。

胥灵峰的第一份工作,是狄道州官立中区丙等学堂堂长

按现在的话说,应该就是小学校长吧。

他要放开手,撸起袖子美美地干一番事业了。

在这里,一群年轻人在他栽培下茁壮成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其中,包括追随孙中山的同盟会骨干成员、临洮大才子黄文中。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大风起兮云飞扬。

胥灵峰也被裹入时代漩涡,成了临洮县议员。

1913年,县上成立自治筹备所,他当了筹备员。

这年年末,临洮发生了“复清会”事变。

城头变幻大王旗,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虽然40岁了,他的心里还装着十万个为什么。

哥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还是熟悉的水井,还是原来的味道。

只不过,当年心疼的尕狗娃,已经老花了眼。

隔壁邻舍,儿女忽成行,笑问阿爸你从何处来?

在八松庄,他又操起了老本行——办私塾,教学生。

他鼓励自己的学生:去兰州求学,回家乡播火。

1914年,一名得意门生来找恩师胥灵峰。

这位学生,28岁,京师大学堂毕业。

跑到东南沿海考察实业、教育,他揣着梦想回家。

他的名字,后来在甘肃的史册上熠熠生辉。

他叫牛载坤,实业家、教育家,兰州理工大学的祖师爷。

牛载坤找老师胥灵峰,是想喊他一起办学校。

他们拉来十几个人聚义,一起干有意义的事情。

一万年太久,咱说干就干。

一座新式学校,在八松庄破土出芽。

9间教室、14间宿舍,齐摆摆的看起来真美当。

图书数千册、仪器设备数百件,供学生阅读研究。

学校还制定了校歌,简直不要太高级。

牛载坤当选董事长,胥灵峰任校长。

1915年2月,学校开门大吉,开始栽培苗子。

学校取名为“树风学校”,旨在树立新风尚。

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题写校名并赠送校训:

坚苦自立、忠实不欺。

八个大字闪金光,这是康乐县第一所乡村学校。

69名男女学生,在这所七年制完全小学读书识字。

1918年到1919年,树风学校迁址扩建。

而且,她还抱了很多蛋:13所风化初级小学

牛载坤、胥灵峰,亮闪闪地成为当地教育的双子星座。

树风学校成为康乐地区小学教育的先遣队。

1920年,胥灵峰被甘肃省政府选派去北京自治讲习所进修。

这一下,他大开眼界,浑身充满了高压电。

回来后,大刀阔斧地整顿学校,教学质量欻欻地上了几个台阶。

从此以后,康乐的基础教育,长期走在全省前列。

由于表现很抢眼,1925年,胥灵峰受到教育厅表彰。

国家把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了他:

甘肃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临洮师范)校长。

1931年,他又开始涉足政坛:

洮西亲善委员会主任委员、康乐县设治局二区区长。

他不忘初心,又兴办了不少学校。

1928年,河湟事变,马仲英把战火烧遍河州大地。

人命都保不住了,哪还有心思读书?

星星之火的学校教育,成为奄奄一息的灰烬。

乡亲们推举胥灵峰为民团团长,救济灾民。

1935年,战乱的乌云渐渐淡去。

62岁的胥灵峰,挑起康乐县督学的担子。

时隔六年,又回到了倾心一辈子的教育行当。

他使劲吹风加柴,当地小学教育又慢慢跳动火苗。

后来,他又担任苏城乡(辖今苏集、八松、鸣鹿)乡长、康乐城工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受了一辈子的熬煎,他有点力不从心。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是时候归园田居了。

一杯清茶,三卷诗书,洗去尘世的浮名利禄。

他皈依佛教,打坐参禅,成了一名净土宗居士。

空余的时间,写诗,会友,登山,听风。

看看松鸣岩的鹞子,和药水峡溪流里的虾米鱼儿聊聊天。

他还有一桩心事未了,就是给恩师祁梅仙出诗集。

恩师的诗稿,他怀揣了40年,躲过多少战火。

在学生黄文中帮助下,他整理编印了一部诗集:《梅仙诗遗》。

1938年,历史学家顾颉刚到西北考察教育。

他专程拜访65岁的教育界名士胥灵峰。

在胥灵峰的请求下,他答应给《梅仙诗遗》作序。

顾颉刚为胥灵峰题写了一副对联:

“先生自合称五柳,嘉绩长留在八松。”

1941年6月,病魔把69岁的胥灵峰带走了。

地方人士给他送了一块匾额:“清光粹范”。

在河州南乡,他从炮火烟尘和历史迷雾中走来。

八松的土地上,他斫去婆娑,放来万道清光。

【资料来自《临夏州教育志》和八松中学晏继祖老师,以及素心如简的美篇,特此鸣谢!】

这个康乐大牛人,创办了兰州理工大学

松鸣岩里,住着河州诗仙,顾颉刚为他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