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我们不能相容,只因我们天生不同

 泠风思语 2022-07-14 发布于山东

图原创:高英

一般情况下,无论因为先天遗传还是因为后天影响,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其父母的各种烙印。
常听许多夫妻会在生活中说“看,这孩子多随我”,或者“这孩子真像你”,然而有些时候也会说“这孩子这方面怎么谁都不随呢”——我和我家先生就有过这样的感叹。
在我家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她个性鲜明,性格中有比较特别的地方,我们一直尊重她的个性发展,不过她身上自有我们父母双方的影子,那时并不觉得和我们有多大差异。
到了青春期,我家女儿与自己父母不同的地方变得日益明显,这也一度成为了母女间亲子冲突的根源。
跟我家先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同样感到纳闷。
谜底最终还是由我家女儿揭开。
中考过后,女儿买了一本名为《天生不同》的书,告诉我们这是关于人格类型研究的学术书,一点也不玄乎。
我忽然醒悟:人本来就天生不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像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并不存在,那么孩子与父母有所不同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何况我和我家先生本就性情迥异,两个性情差别比较大的人所生养的孩子自然更容易和父母有所不同。
女儿还热心地给我们发了测试链接,一家三口都用心地做了人格测试,结果我家先生是执政官人格,人群中占比百分之十二,相对大众化;我是提倡者人格,人群中占比百分之一,相对稀少;我家女儿是建筑师人格,人群中占比百分之零点八,相对罕见。
无论如何,人格测试分析都令我们直呼“真准”,并且促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彼此。
原来当我和女儿发生冲突的时候,并非母女不能相容,而是因为我们天生不同。
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各自切入的视角与侧重的要点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以及看法自然不同。
这与三观无关,也与心理无关,只是因为天生的人格类型不同,所以才会带来日常为人处世方式的不同。
理解并接受了家人各自所属人格类型的不同,就能重新审视我们的亲密关系处境,从而积极作出有效调整。
人格类型天生不同的诠释,无疑可以成为积极化解亲密关系冲突的理性指导原则。
首先,我对那爷俩强调,天生的人格也需要后天自觉进行调整,优势要保留,劣势尽量要避免。
其次,我们觉得在和对方有所冲突时,就要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作出恰当的解释,从而达成谅解。
还有,关于各类人格的告诫一定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把这一告诫运用到实践中,合理行事。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喜欢趋同,总希望家人和自己保持一致,却忽略了人与人本就天生不同。
真正的和谐关系,必然是“和而不同”,而非“既同又和”。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们在平时总会忘了这一点,尤其在家庭中更容易忽略家人之间的天生不同。
当一家人正视了天生不同并予以尊重,亲密关系中的人格差异反而可以形成良性互补,而非冲突源头。
我家先生善于行动,具有利他性,却不够细腻缜密,有时显得冒失一些。
我长于思考,乐于利他,却行动迟缓,过于感性,常常忘了照顾好自己。
我家女儿富有理性,能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易被误解为对其他反应淡漠。
我们仨,貌似差异很大,实则互补性很强,简直是奇妙的家庭互补人格组合。
另外,我和我家先生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共同点是“利他性”,总能为他人着想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共同特征,而我们俩一个擅长行动一个擅长思考,则属于绝妙的互补组合。
作为互补型夫妻所生的孩子,我家女儿因具有天生的稀有人格而变得与众不同,自然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像我们。
细思则懂,孩子还真没必要处处随父母,要是处处随父母的话就成了父母的复制品,只会活得毫无创意。
孩子自有个性,孩子自有专属于孩子的人生。
从此以后,只要尊重并接受人与人的天生不同,就会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变得幸福许多。

高英写于2022714日,六月十六,周四巳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