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平是如何帮助刘邦荥阳脱险的?其背后的人性逻辑让人不忍直视

 老易说史 2022-07-15 发布于湖南

陈平画像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朋友和对手两种关系的核心逻辑。

我们会发现,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利益诉求和美好期待,通俗一点来讲,双方要有互相有一些“得到”的想法,这种朋友关系才能稳定。如果朋友之间长时间不能实现相互成就,那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会翻。所以,我们交朋友或者维护友谊的第一要务就是,让自己在对方心中一直有价值,同时保持从对方身上看到获取回报的希望。

相反,反而是对手之间的关系更加让人没什么太多心理顾虑,因为我们通常不会对自己的敌人有什么美好的期待,内心会释然许多。干得过你就和你干,干不过你懒得搭理你,美其名曰,不齿与你为伍。你过得好与不好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我过得好与不好,也不希望你能援助半分。所以,我们抵制和预防敌人的第一要务就是,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对他们有各种胡思乱想的想法。

搞清楚这两种关系的本质逻辑,那么我们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永远不要太相信朋友,要学会如何利用敌人”了。因为朋友是渴望从你身上得到好处的,而敌人只是不愿意因你而失去,更不幻想因你而得到什么。

所以,我们对朋友的各种好,通常会被朋友认为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如果突然给一些陌生人伸出橄榄枝,却反而把他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理预期是不一样的。

刘邦和陈平等功臣

楚汉时期,对于上述这种人性逻辑运用得最好的人是哪两个人呢?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陈平。刘邦就不用说了,反正谁能帮我搞死大魔王项羽,谁对我的人生大业有帮助,谁就是我兄弟,我就可以给谁画出一张张美轮美奂的大饼。陈平则是善于利用这其中的逻辑,把敌人变朋友,把对方的朋友变成敌人。陈平这种搞法,有一个专业的说法就是“离间”。

历史滚滚向前,生活一如既往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他们算计着朋友,也算计着敌人,甚至算计着其他无辜的人,把人性的阴暗和精致演绎得淋漓尽致。

陈平一生五救刘邦,但所用的手段其实都是比较阴损的,以至于他自己晚年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不无惭愧地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其中,最典型的一次阴招就是他帮助刘邦荥阳脱险时所干的缺德事,甚至达到了让人难以启齿的地步。这件事若要深思,会让人不寒而栗,这世间果然唯有太阳和人性让人不忍直视。

刘邦荥阳脱险的大背景

张良才是刘邦的金点子大师

彭城之战后,刘邦对于项羽这个西楚霸王的认知又更进一步了。自己这个结拜小兄弟实在太难搞定了,这些年来,和他动手就从来没赢过。只是勉强靠着不要脸的精神维持着吵架没输过的颜面。

但是,刘邦这个人思路还是很活跃的,他不甘心以结拜大哥的身份给小弟项羽当马仔,但是又真干不过项羽,所以无时无刻不在挖空心思与项羽纠缠,单挑不行,群殴可以不?而且刘邦这个人很有韧劲,不怕失败,失败了再爬起来,又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一句话,咱脸都不要了,还要别人眼中的面子干啥。

所以,他在彭城之战后,一路西逃,到荥阳一线稳住阵脚。先是回关中安排后事,解决钉子户章邯的问题,再拿着萧何帮他积攒的家当,又开始和项羽叫板了。

彭城之战示意图

凭借荥阳城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刘邦和项羽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荥阳对峙。

为什么屡战屡败的刘邦能在荥阳一线与项羽形成对峙的稳定局势呢?主要是因为荥阳一线易守难攻,有敖仓的大粮仓,又有成皋天险作为战略策应,防得住也耗得起。

另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这也是我们为人处事需要认真借鉴的地方。刘邦这个人善于造势,也善于借势,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这个家伙可以毫无底线去争取,反正先搞死你项羽再说,其他事情再慢慢来。这其实是一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思维。

为了增加自己和项羽对抗的资本,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干了三件主要的大事情。

英布也算是一名猛将

第一件事就是策反猛将英布。英布本来就是一个亡命之徒,这种人骨子里充满着狼子野心,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喂不饱的白眼狼。

项羽因为为人直爽、性格刚毅,对于英布这种敢打敢拼的下属天生就比较偏爱,一直以来将其视为左膀右臂,甚至不惜在自己地盘的旁边划出一块封地,将其封为九江王,以示恩宠。

但刘邦是一个老江湖,对于英布这种人有天生的识别能力,这种人别看他喝酒聊天的时候,永远是一副信誓旦旦、推心置腹的样子,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有奶便是娘”的小人。所以利用英布患得患失的小心思,成功将其策反。

英布曾和项羽惺惺相惜

刘邦策反英布的逻辑其实很常见,就跟我们很多渣男勾引有妇之夫的逻辑类似:别看你们夫妻一天到晚秀恩爱,其实我知道你根本不爱他,你看他在外面拼死拼活,你一点都不关心他,只是每天在家里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然后出去逛街购物。你在乎的是他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生活。可是你老公并不傻,慢慢察觉了你的目的,你还能和他白头到老吗?别傻了,赶快到我的怀抱里来吧,我的怀抱也很温暖。

结果,英布真的就这样选择了背叛,专门在前情人项羽的大后方给刘邦、韩信打掩护,最后被气急败坏的项羽派大将龙且给剿灭了,成了丧家之犬,只能最大程度放低姿态去投奔刘邦。

刘邦这一招很高明,损人又利己,还没有太大的成本。

这两兄弟都想到了分封的事了

第二件事就是筹划统一战线。正是因为英布强大的背后牵制作用,使得刘邦有机会、有条件去环节荥阳战线的正面压力。

但即便是这样,刘邦依然干不过项羽,只能高悬免战牌,待到英布一败,荥阳就更加扛不住了。集中兵力的项羽直接断了刘邦的粮道,使得敖仓的粮食过不来了,刘邦的汉军出现了粮荒,吃不饱又逃不出去。

当事情陷入死局或者绝境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借助外部条件来解开症结。刘邦手下的第一名嘴郦食其提议:咱们干不过项羽,必须号召和团结六国贵族一起来对抗项羽。但六国贵族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您不如分封六国诸侯,到时候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眼下的危局不就迎风而解了?

刘邦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立即安排人去办,就连分封的各种大印都很快就刻好了。好在这个时候,他身边的人间清醒张良回来了,告诉他“喂饱了的狼是不会拼命去捕猎的”的道理,及时制止了他。更高屋建瓴指导他,要形成统一战线,就要树立榜样、制造声势,争取彭越作为榜样,投入兵仙韩信制造声势。

郦食其这次算是出了个骚主意

第三件事就是主动拖延时间。荥阳的安危已经迫在眉睫了,打不赢又吃不饱,每多呆一天,对于刘邦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怎么办?只能主动求和。咱们是兄弟,平时打打闹闹,那都是兄弟之间无伤大雅的玩笑,老弟你总不能真要狠心把哥哥弄死吧?咱们毕竟是一家人,这样,咱兄弟签个协议,把大好河山分了,“以荥阳为界,荥阳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以后咱们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项羽并不傻,心想,我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坏得很。只要把你弄死,整个天下就都是我的了,我犯得着和你来瓜分天下吗?再说,你刘老三一向有一句没一句的,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事情没少干,谁敢相信你?于是,项羽不光拒绝了议和,还加紧了攻势!

尽管刘邦议和并没有成功,但是多少还是通过谈判拖延了一点点时间,为自己续命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刘邦荥阳脱险之前,其实就是命悬一线,内心充满着深深的绝望感和无力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当时的刘邦一定会后悔自己怎么就那么爱惹事,惹谁不好,还偏偏惹怒了大魔王项羽。

张良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陈平的突围之策

就在荥阳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刘邦身边的一位重量级“护法”陈平终于开始粉墨登场了。喜欢谍战戏码的朋友可以来拜见一下祖师爷了。这位同志心狠手辣脸皮厚、绝情寡义脑子好,把谍战这样的地下工作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谍战工作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就是用最少的成本投入产生最大的战争效果!能够瞬间阴死你,谁特么愿意和你拳拳到肉地打擂台赛?谁身上的力气不是粮食喂出来的。

这位同志的人生分析,以后会专门写篇文章介绍,今天暂时就事论事地介绍他这次的“光辉事迹”。

陈平素有急智

陈平时任刘邦军中的护军中尉,相当于我们所熟知的“情报处总长”一职。这个岗位很关键,一般不是老板的心腹是干不了这个工作的。看看明朝的锦衣卫、国民党的军统就知道了。

但是,陈平以前是项羽手下的人,且一直深受项羽、范增等人的器重,他才投奔刘邦不久,刘邦集团很多功勋老将都不欢迎他,也不喜欢他,他为什么能深得刘邦的信任呢?

这里就要牵涉到刘邦是一个城府有多深的人了,其实刘邦这一辈子从未真正信任过谁,丰沛地区那些老兄弟对于他来说是一颗棋子,其他中途追随的各路人马自然也不例外,就连竭心尽力支持他创业的妻子吕雉及她的家族人,他也是日防夜防。

刘邦认为,他身边就是需要陈平这样的“孤臣”,除了给我卖命,你别无选择。再说,陈平在项羽军中呆了那么久,知己知彼,比较适合给自己做情报分析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重用陈平释放信号:那帮老兄弟你们都给我老实点。

陈平准备大展拳脚了

陈平一看老板有难,必须要站出来发表意见了,他认为项羽并不可怕,虽然待人谦恭有礼,跟个谦谦君子一样,但是太小气,舍不得给部下封官发钱赏肉吃,净整那虚头巴脑的东西,没点实际的。所以看似兵强马壮,其实根本没有凝聚力。不像大王您,与大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意恩仇,太爽快了,所以您才是真正的得民心。项羽那边的情况,我太清楚了,项羽个人能力是强悍,但其他除了范增、钟离昧、龙且等人之外,都是泛泛之辈。这些人之中,只有范增是真正富有谋略的,所以只要搞定了范增,整个项羽集团就好办了,他项羽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

于是,陈平顺势向刘邦提出请求,要刘邦拨给他一笔公关费,他去联系人在楚军内部煽风点火,只要楚军内部人心不齐,您就可以抓住机会扭转局面。

刘邦听完之后,心想,我命都快没有了,还要钱干嘛?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拨给了陈平四万两黄金,其他事一概不问,直接让陈平撸起袖子去干。

煽风点火,陈平很擅长

陈平拿到这笔巨额的业务费之后,就四处到项羽军中打点关系,然后不时地利用项羽和范增貌合神离的关系,煽风点火、制造误会、营造反差,终于搞得项羽和范增这对搭档谁都不愿多看谁一眼了。

范增心灰意冷之下,决定和项羽分手,这种互相猜忌的日子太没劲了,还不如自己单过,自己一把年纪了,何必再这样给自己添堵呢?于是,范增向项羽告老还乡,项羽也没有挽留,范增最后病死途中。

失去范增的项羽虽然陷入了一味单打的模式,但他毕竟是西楚霸王,蛮干的杀伤力也很大,一个月后,胜利在望、荥阳城唾手可得。

项羽再一次败给刘邦了

又到了陈平救主的时候,他计划以“食尽,汉王降”的名义开门投降,先麻痹敌人,然后趁乱逃走!但是,城外是一肚子火气的项羽守在那里,想趁机逃走并不容易,必须要设计点套路才行。

一天夜里,荥阳城的东门吱吱嘎嘎地打开了,楚军得报赶紧摆开队形准备迎敌,只见一支约2000人的汉军从城门中走了出来。项羽下令攻击之后才发现,这2000汉军全是荥阳城里的女子所扮。

常年征战在外的楚军战士遇到送上门来的2000女子会是什么场面?大家可想而知!楚军战士果然方寸大乱。

这时,一辆马车缓缓地从女子队伍后面驶了出来,项羽联想到刘邦之前放出的要投降的消息,以为马车里坐着是出来投降的刘邦。

不光项羽这么想的,楚军将士也是这么想的。胜利的喜悦随即在楚军中散播开去,大家纷纷举起双手,大声呼喊:“项王万岁,万岁。”

可是,待到马车走近时,项羽才发现车上坐着的根本不是刘邦,只是一个替身,便大声斥问他是谁。

车上的人微微一笑:“你好,我是纪信!长得极像汉王的纪信!”

替死鬼纪信

就在荥阳城东门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刘邦带着一队亲随,悄悄地溜出荥阳城西门,直奔成皋,逃命去了。

又一次被刘邦戏耍的项羽,气急败坏,他歇斯底里地问纪信:“汉王安在?”

纪信不慌不忙地回答到:“早就走了!”言语之中,满满的都是蔑视的味道。

恼羞成怒的项羽下令将纪信活活烧死,再重整队伍,准备去追缉刘邦,奈何为时已晚。

上述便是陈平在帮助刘邦荥阳脱险之中的主要过程,他在这一过程之中,提供了主要的计策、安排了关键的行动,算是这次行动的主导人物。

这种事看着就跟街头耍猴一样痛快淋漓,让人大呼过瘾,但是其背后的运作逻辑却让人不忍深思,大家能想象陈平的计策到底有多缺德?

陈平的主意到底有多缺德?

这个称呼对陈平来说名副其实

陈平成功帮助刘邦顺利从陷入重围的荥阳城中逃出生天,世人皆觉得陈平计智高绝、刘邦福大命大,这多多少少有点“成王败寇”的主观在里面,这和现实生活之中很多人笑贫不笑娼的看法其实差不多的。

我们认真地来回顾一下刘邦的这次脱险经历的全过程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多细思极恐的地方,离间英布那些事情就不说了,重点来剖析一下陈平的“金点子”。

所谓的神奇,就是以某种方式暴发

陈平的“金点子”其实核心逻辑就是三步走:第一步是要搞得项羽“家庭不和睦”;第二步就是以诈降麻痹项羽;第三步则是制造混乱趁机逃脱。这些手段其实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阴谋诡计,比较阴损。

为了让项羽集团的内部人心不和,陈平动用了极为阴险的挑拨手段。为什么说挑拨离间太阴险,为人所不齿呢?因为它的伤害性和侮辱性太强了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任何一种关系是经得起无限挑拨离间的。

我们可以用心去观察一下,我们周围最可怕的人其实就是那些“长舌妇”、“八卦者”,这些人一天到晚搬弄是非,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是非观,只要对自己有利,他们黑白颠倒、歪曲事实……无所不用其极。

让两个人相爱、相互信任可能很难,但是让两个人离心离德、分道扬镳简直太容易了,使劲给你们制造误会和矛盾就行了。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没有人可以对另一个人做到绝对的信任。

像项羽和范增本来就是临时搭伙过日子的“半路夫妻”,像陈平那样今天说自己比项羽更爱范增,明天对范增说项羽外面有人,大后天又说项羽的家人不喜欢范增,再过两天又说范增根本看不上项羽,委身于他只是暂时没找到更好的对象……大家说,项羽和范增能“白头到老”吗?

挑拨离间的本质就是敢于昧着良心说黑话,就是在于无底线去勾引人的私心欲望。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挑拨离间从来都是小人的杀手锏,是君子的送命符。

项伯是一个不错的背锅侠

然后再来说说陈平的后两步,诈降就多说了,自古以来兵不厌诈,这多少还可以接受。关键是最后一步,实在是太没底线了。

陈平让纪信去假扮刘邦投降,难道不知道纪信的下场是什么?但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说明在陈平心中,生死是分等级的!只有能给他带来利益的人的生死在他心里才有价值和意义,其他人的生命都只是一种实现利益的工具。

这种想法有多可怕,想必就不需要过多解释了吧,套路别人去送死,然后理直气壮地解释,死道友不能死贫道,这种人和那些明火执仗的歹徒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吗?

2000个这样的美女悲剧了

最后说说陈平让两千女子冒充士兵出城投降的事情,都是在那个战乱时代混社会的,陈平难道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吗?可以说,这2000个女人在陈平心目中,根本不是2000个生命,仅仅是2000具肉体而已。

陈平会把自己的家眷送进去吗?不会!不是说陈平舍不得让他的家眷去送死,而是这样的安排比死更让人难以接受。相当于剥光一个人所有的衣服置于闹事之中。

一个人需要无耻到什么地步,才会践踏别人的尊严、营造别人的屈辱来成就自己的利益呢?

另外,大家想一想,谁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那么陈平做出这样的安排,背后动用了多少见不得人的手脚就可想而知了。通奸为什么没有卖淫那么恶劣?勾引为什么没有QJ那么恶劣?因为前者虽然丑陋,但多少还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前提下,后者则充满了不讲武德的误导和强迫。

陈平和刘邦是一路人

当一个人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时候,这个人已经是相当可怕了,这样的人已经是毫无人性可言了。陈平逼迫两千个无辜女子去接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身体被糟蹋完之后,再用死亡来维护他的利益,这需要多么无情才能做得到呀!

所以,陈平晚年会陷入自责、自愧之中是不无道理的,一个人缺德事干多了,多多少少要担心一下自己身后子孙、家族的福泽绵长的问题,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干了亏心事,就得担心鬼敲门。

也有一些朋友还在问,陈平这么厉害,光救刘邦就救了好多次,为什么“汉初三杰”没有他的位置?甚至搞出个“汉初四杰”也可以呀?因为陈平这个人一辈子干的事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搜索一下刘邦对他的评价。

一点总结

历史不止表面的光鲜

此时此刻,如果我问大家,陈平厉害不?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说陈平厉害;但是如果我问大家,陈平可爱不?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不寒而栗地敬而远之。

成功的人并一定值得推崇,失败的人也并一定值得唾弃,我们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时,不要光注重其表象,而是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其背后的运行逻辑。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之中都过于注重成功的本身,这固然无可非议,毕竟人生在世,有很多无可预料的意外和无法抗拒的无奈,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锦上添花?

但我们也永远要记住,人之所以为人,那是因为人有道德和行为的底线约束,若真的随心所欲,那就和禽兽没什么区别了。在功利和欲望的驱赶之下,我们依然要永远不忘初心,恪守本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