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中医世家郭氏秘传原发性肝癌治疗经验方

 tnj660630 2022-07-15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系指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故有“癌中之王”的称谓。据统计其发病率在男性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年死亡率为14.54/10万人口,女性居第4位,年死亡率为5.61/10万人口。男女发病率比值为(3~4):1。高发年龄为30~50岁,早期肝癌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就诊绝大多数为中晚期,病变凶险,发展快,治疗和预后极差。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水源污染,特别是黄曲霉素污染食物是最可疑的致病因素,而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发病密切相关。

       原发性肝癌与中医文献中“癥瘕积聚”“肝积”“鼓胀”“黄疸”“玄癖”“癖黄”“痞气”的描述相似,各个不同阶段,可分别表现为“癞积”“鼓胀”“胁痛”等中医病证,晚期可出现“血癥”“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中医学认为本病原因有气血瘀滞、脾虚湿聚、热毒内蕴等。如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血行受阻,日积月累,而成积聚。张子和谓:“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脾虚湿聚,寒气侵袭,饮食失调,脾阳不运,湿痰内聚,气血瘀滞,积块而成。湿郁化热而现黄疸。脾气受伤而致水肿腹胀。《灵枢·百病始生》谓:“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热毒内蕴,嗜酒过度或邪毒外侵,湿热郁蒸而致黄疸、鼓胀等症。

图片

(二)临床分型辨证论治

       1、肝气抑郁

       症状:胸腹胀满,食后胀闷更甚,胁下疼痛,胃纳不佳,有时恶心,疲倦乏力,下肢浮肿,苔腻,脉细弦或细濡。

       治法:益气健脾,行气化痰,化湿理气止痛,调中和胃。

       处方用药:异功散、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人参6克(或党参20克)、甘草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山药15克、枳实6克、厚朴6克、柴胡5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扁豆10克、莲子10克、砂仁5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木香6克、金银花50克、蒲公英30克、当归30克、玄参30克、天花粉10克、熟地黄30克、山茱萸20克、麦冬20克、车前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用药论述: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陈皮、半夏、砂仁、甘草取香砂六君子汤之意,健脾益气和胃,理气止痛;柴胡气质轻清,能疏解少阳之郁滞;厚朴、枳实理气畅中;当归养血活血;白芍性凉,味苦酸,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神曲、麦芽、山楂健胃消食、化积调中;甘草调和诸药。加金银花50克、蒲公英30克、当归30克、玄参30克、天花粉10克、熟地黄30克、山茱萸20克、麦冬20克、车前子10克,有利于平稳扶正,消散癌肿毒邪。上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调中和胃之剂,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脘痞满、闷胀不舒、嗳气不爽等症状。

图片

       2、肝郁脾虚

      症状:右胁肋胀痛并可触及积块,脘痞腹胀,食少便溏,唆气泛恶时作,郁怒时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

      处方用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6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郁金10克、香附6克、延胡索10克、八月札20克、青皮6克、甘草6克、金银花50克、蒲公英30克、玄参30克、天花粉10克、熟地黄30克、山茱萸20克、麦冬20克、车前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用药论述:早期原发性肝癌本证多见。由于肝郁不疏,气机失畅,阻于胁络,横逆乘脾所致。方中以柴胡、郁金、青皮、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止痛;当归、白芍柔肝养血;八月札理气活血;延胡索活血止痛;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加金银花50克、蒲公英30克、玄参30克、天花粉10克、熟地黄30克、山茱萸20克、麦冬20克、车前子10克,有利于平稳扶正,消散癌肿毒邪。若脾虚明显可加用党参30克、生薏苡仁20克、豆蔻10克;若气滞明显可加厚朴6克、大腹皮10克、莱菔子10克;若积块肿大质硬可加鳖甲20克、生牡蛎20克。

图片

        3、气血瘀滞

       症状:胁下有积、积块大而坚硬、固定不移、胁肋疼痛、痛引腰背、胀痛不适、肢倦乏力、腹胀食少、形体消瘦、面色黧黑、小便黄、大便不爽、舌苔少或厚腻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弦或弦涩等。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理气散结,健脾消积。

       处方用药: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越鞠丸等加减。

当归30克、生地黄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枳壳10克、赤芍15克、柴胡5克、甘草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10克、白芍30克、郁金10克、桂枝6克、茯苓12克、牡丹皮10克、苍术6克、香附6克、神曲6克、栀子6克、降香6克、延胡索(元胡)10克、炮穿山甲10克、土鳖虫6克、生牡蛎20克、白屈菜20克、八月札20克、黄芪30克、蒲公英30克、玄参30克、天花粉10克、麦冬30克、山茱萸2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用药论述:方中加赤芍、土鳖虫活血化瘀;降香、延胡索(元胡)、郁金、八月札、白屈菜理气行血止痛;重用当归30~60克、白芍30~60克,养血柔肝;穿山甲、生牡蛎软坚消积。加黄芪30克、蒲公英30克、玄参30克、天花粉10克、麦冬30克、山茱英20克、金银花30克,以增强益气滋阴补肝肾,清热解毒消散癌瘤。若本证脾虚明显者减少土整虫、炮穿山甲的用量,加用太子参、白术、茯苓;若气滞明显者可适量加入厚朴、大腹皮、枳实;若痞块明显者可加大黄蛰虫丸6克,一日两次。

图片

        4、湿热结毒

       症状:两胁痞积,持续疼痛,发热,口干苦,身目俱黄,腹胀,便干尿赤。舌质红绛而暗,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散结。

       处方用药: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加减。

金钱草15~30克、虎杖15~30克、姜黄10~15克、栀子10克、龙胆10克、牡丹皮15克、茵陈50克、大黄10克、草河车15克、白英15~30克、龙葵15~

30克、半枝莲30克、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莱菔子10克、羊蹄根20克、蛇莓15~30克、玄参30克、天花粉10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用药论述:本证多属病情进展期。为肝郁气滞日久,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热酿毒,瘀浊阻滞所致。方中金钱草、茵陈清利湿热退黄,姜黄疏肝利胆而行血。虎杖、栀子、牡丹皮、草河车、龙葵、白英、龙胆、半枝莲、蛇莓、羊蹄根凉血解毒、清热泻火,厚朴、大腹皮、莱菔子行气导滞而消胀。大黄苦寒泄热,荡涤胃肠,不但能协助茵陈、栀子以泄郁热,并能通大便以泻实结。羊蹄根、蛇莓、半枝莲具有较好抗癌效果,以利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散瘀,以达治愈癌肿之目的。

图片

        5、热毒内蕴

       症状:发热烦渴,胁下刺痛,黄疸加深,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有时齿龈出血,甚则便血,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祛郁利湿祛黄疸。

       处方用药: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泻青丸加减。

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龙胆6克、泽泻12克、木通6克、车前子10克、当归30克、生地黄30克、柴胡6克、生甘草10克、芦荟6克、青黛6克、大黄3克、木香6克、防风6克、羌活6克、川芎6克、茵陈30克、玄参30克、山茱萸2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6克、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用药论述: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解毒,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泻心火为君,兼泻中焦之火。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引邪热从小便而出。龙胆泻肝汤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方中龙胆草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为君,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故佐以生地黄、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泻青丸泻肝火,并能疏散肝胆郁火,宜于肝火内郁证。

      对于本证肝癌肿热毒内蕴型加玄参30克、山茱萸2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6克、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以利滋补肝肾,扶正祛邪,增强清热解毒、解郁利湿祛黄疸,消散癌肿。

图片

        6、气阴两虚

       症状:阴虚内热,低热不退,精神疲倦,四肢乏力,动则汗出,胃纳不佳,口干津少,舌光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养血,滋阴生津降火。

       处方用药:生脉散、一贯煎、大补阴九、加减复脉汤等加减。

人参1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北沙参10克、生地黄30克、当归30克、枸杞子10克、川棟子10克、黄柏6克、知母6克、熟地黄30克、龟甲15克、炙甘草10克、生白芍20克、阿胶6克、麻仁5克、玄参30克、黄芪20克、山茱英15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用药论述:生脉散中人参、麦冬、五味子可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一贯煎滋阴疏肝,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药味苦、性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大补阴丸滋阴降火;加减复脉汤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在本证肝癌肿气阴两虚证型中,加玄参、黄芪、山茱萸、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天花粉、金银花,以增强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抗癌肿之效。

图片

        7、肝肾阴虚

       症状:两胁隐痛不休,神疲羸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黄鼓胀,尿涩量少,吐衄便血,腹筋暴露,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柔肝,益气养阴。

        处方用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黄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生龟甲20克、牡丹皮15克、青蒿10克、黄芪30克、生鳖甲20克、半枝莲30克、北沙参30克、麦冬30克、枸杞子10克、川楝子10克、山茱英20克、玄参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6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用药论述:对此证肝癌肝肾阴虚型,多为肝癌晚期。肝肾同源,肝病及肾。本证特点是正虚邪盛。病程日久,既有肝血亏耗、气阴两虚、肝不藏血、脾不统血等虚象,又有邪毒内蕴、肝热水结等实候。方中生地黄、生龟甲、生鳖甲、北沙参、麦冬、构杞子滋阴软坚;白芍、当归养血柔肝;牡丹皮、青蒿清虚热,黄芪健脾益气,半枝莲清热利湿,稍佐川棟子理气通络。加山茱萸20克、玄参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6克、金银花30克,以扶正,滋补肝肾之阴,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以散癌肿。对本证的治疗,以补虚、扶正祛邪为原则,而扶正尤其注重先天之本及后天之本,时常顾及患者之胃气。若有腹水加大腹皮、抽葫芦(功能:利水消肿。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脚气肿胀等)等利水消臌之品;若见出血,摄血止血之药亦当加入,但切忌见到实邪明而攻伐太过,以免损伤正气,进一步耗伤肝肾之阴,或损络动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