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告别洪荒(6-4)

 书虫小记 2022-07-15 发布于北京

战争一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大流士,第二次是薛西斯。两次结果都是表面散沙一盘的希腊,战胜了表面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波斯

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利奥尼达,率领300名斯巴达勇士(大概就是他的御林军一类的),以及4000人的希腊邦国联军(伯罗奔尼撒联盟),在温泉关抵挡薛西斯的百万波斯帝国联军。

4300个之前被视为散沙一盘的希腊人居然抵抗了整整三天,最后连同利奥尼达本人和300勇士,全部阵亡波斯虽然清除了障碍,但却不能再进一步。

希罗多德写的历史记载,薛西斯在温泉关战役之前也得到过希腊逃亡人士的告诫,不要以为多个自由独立邦国的希腊是一盘散沙,在保卫自身领地和贸易地位的问题上,他们联合作战的决心和斗志也是同样高昂的

温泉关战后,薛西斯才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才看清楚自以为专制高压可以催动无穷战斗力的观点也是不对的。波斯百万大军就跟一千八百多年后东方的前秦苻坚大军一样,很快就分崩离析

公元前449年,波斯与希腊签订了和约,放弃了对爱琴海的染指。不过波斯却把帝国的概念传给了希腊。不久,雅典把同盟发展为帝国,斯巴达也把同盟发展为帝国,两者相争,又开始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由此,古希腊的城邦制解体

公元前3世纪初,就在雅典和斯巴达帝国因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两败俱伤时,北边的游牧部族马其顿入侵。这又是一次小范围的游牧部族对希腊文明的入侵,马其顿很快就被希腊化,而希腊也很快走向统一,形成了新的马其顿帝国——泛希腊化时代开始,希腊文明走向鼎盛。

公元前3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崛起,替代了雅典,融合了北方民族的军事体系,以及雅典的政治体制与文化艺术,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成就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

来看秦汉文明。

前面提到过大概是在公元前7世纪,雅利安语系的一部游牧民族(戎狄)越过葱岭,进入到了周地,策动周王朝诸侯国一起攻灭了周帝国。由此开启了长达五百年之久的混乱期——春秋战国。

这五百年中,华夏文明体内一共有140多个小国,一直到公元前221年才由崛起的西部诸侯——秦统一了中国。

秦之所以能够获得相比东边诸国的比较优势,也在于它处于西部边陲,始终与西部各游牧部族交战,并发生“文化杂交”,形成了一种融合中原文明和西部军事组织的新文化形态,使得它占据了优势地位。汉随秦制,后起的汉帝国基本承袭了秦创立起来的中央集权体制。

这个时期的中国文明,与西边的罗马帝国有相似性——功利主义倾向,以及对外扩张的领土要求。

此时的儒家文化尚未真正占据主流,秦汉帝国上下依然倡导一种向西向北拓展的建功立业心态。这种胸襟和气度在唐宋之后就彻底消失不见

印度文明——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的出现,也是因为印度北部受到了马其顿入侵,反过来刺激印度诸王国开始统一。公元前322年,摩揭陀国诞生,经过一代人的扩张就成为了印度最强大的势力。到第三代阿育王手中,孔雀王朝基本统一了这个南亚次大陆。

有趣的是,这位靠杀伐决断、侵略成性而上位的阿育王,在统一之后皈依了佛教,从此放下屠刀,完全放弃了帝国扩张战略。阿育王成了佛,使得孔雀王朝的帝国之路中道而废。

功利主义和扩张主义带来的就是国家与个人利益的融合,各二代子文明都有对外扩张的野心和雄心

既有利奥尼达三百勇士死守温泉关的壮丽,也有亚历山大横扫欧亚之的旷世雄风,更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因此,令人发指的暴行和令人振奋的壮举,同时发生,不可分割。

秦军坑杀四十万赵军、波斯军队屠城埃及、罗马士兵砍杀阿基米德,这都是英雄时代的副产品,也是我们歌颂国家主义时必然需要付出的代价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的》中首次提出了“轴心期”概念——轴心时代作为一个“唯一性事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清楚地占有唯一性的位置——各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大体就是在这一时期定型的,这个时期就是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同时出现在五个文明体中的思想爆发和文化突破现象

换到本书的框架,那就是在北方游牧部族对亲体文明进行第二次冲击时的一千年中,在不超过400年时间跨度范围内,各文明体都出现了本民族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的奠基者,主要包括孔子、老子、庄子,耶稣,佛陀,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批人创造出了影响至今的各民族思考的范围和范畴,创立了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宗教之源

很奇怪的,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各文明体开始反思整体的存在、自我和自我的限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各文明体树立起了差异性的、理论性的和普适性的终极目标与价值规范

也就是说,人类发展初期的第一次集中反思,就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脉络。也就是作者提到的,宗教-价值系统在此时已经开始具备雏形。

比如,在春秋战国混乱期的孔子,反思和批判殷商的鬼神文化体系,创立了人文主义的儒家伦理价值系统;在公元前2世纪的印度,佛陀反思和批判了婆罗门教,创立了超然无我、空无一切的佛教价值系统;在希腊半岛,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反思和批判希腊多神崇拜和虚假民主政体,创立了超经验的唯理主义;在亚细亚,耶稣及其门徒反思和批判犹太教,创立了唯灵主义的基督教

可以看到,基督教、佛教和柏拉图主义都有共通因素——超越经验和感觉世界,或唯灵,或唯理念,或唯空,佛教可谓超越到了极致,以至于失去了本土基础,成为一种“流亡”的宗教-价值系统。

基督教在经过希腊哲学思想的改造之后,融合了神秘主义因素,成为一套严密、系统的宗教形而上学体系,奠定了欧洲文明超越现实的精神和思维特质

唯独华夏文明,走上了另一条路。

中国在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上,与西方尚无显著差异,差异就发生在从殷商向周的转变过程中,从鬼神崇拜,转变成了对宗法礼仪的崇拜——也就是对“天”的崇拜,这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从敬畏自然,转变为敬畏血缘,尊礼崇德。周之后进入混乱期,进一步由孔子及其门徒强化,把敬畏“天命”转变为自觉的“仁义”,直指每个人的道德本心。从而完成了从鬼神文化向人文精神的转换,并且专注于现世道德修养和世俗生活。从此在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上与西方岔开了。

公元前1世纪开始,第二波来自北方的冲击陆续开始,这次冲击的主角更为强悍和复杂——匈奴。

匈奴其实是一个混称,具体包含了多少部族,至今也没有人说得清。中国称之为匈奴、戎狄、鬼方、昆夷、胡,其实也都是一个词根的音译——Hun,这是中西通用的一个音。

秦汉时代,匈奴已经形成了巨大势力,即便是强大的汉帝国,多数时间在匈奴面前也只能保持防御态势。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和卫青一次成功的打击,惨胜匈奴,也仅维持了半个世纪的安定。

汉帝国的坚硬防御和打击,迫使蒙古草原的匈奴分裂,北匈奴向西走向西亚和东欧草原,启动了多米诺骨牌式的一连串打击——大月氏民族西移,引发汪达尔人和哥特人西移,汪达尔人西移南下入侵罗马帝国,同时哥特人西移又成为入侵日耳曼人的主力,日耳曼人遂也南下入侵罗马帝国,使得已进入衰落阶段的罗马帝国解体。

到公元5世纪,匈奴帝国在阿提拉率领下达到鼎盛。解体的不仅是罗马帝国,东边的汉帝国也在持续的压力下崩溃,甚至于进入到了一个“五胡乱华”时期,前后达三百余年

一直到公元7世纪,欧洲和中国才从第二波冲击中恢复过来——欧洲建立起了基督教王国,中国建立了唐王朝,西亚则建立起了伊斯兰教阿拔斯哈里发帝国。第三代文明诞生

三、第三代文明:宗教时代

宗教时代的精神源自上述“轴心时代”的精神发端,有着强烈的彼岸意识和道德情感,这对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而言顺理成章,对于中国自秦汉以来的文明则属于一种变异——东汉到隋唐间长达三百余年的战乱,给华夏诸民族都造成了深刻的创伤,从而为宗教的引入和发展提供了精神空间。

人类文明,自第一次冲击后东西方文明走向分离,在第二次冲击之后,居然又走向融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