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123·郭威之“师”、好官李琼 李琼(891-963),字子玉,幽州(今北京)人,《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二十》有传。 《宋史》本传记,李琼的祖父李传正曾任涿州刺史,父亲李英,曾任涿州府衙的属吏“从事”。李琼幼小的时候好学,粗略地渡过史书。在后唐庄宗李存勖任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时,带着书本去往太原寻求发展,正好李存勖招募勇士,李琼应招,期间与后周太祖郭威等十人结为兄弟。一天哥儿十个聚会喝酒,李琼熟视周祖,看出郭威不是寻常之人,于是举起酒杯发愿说:“我们兄弟十人,龙蛇混合,以后有一天有人富贵发达,不要相忘,如果有人背叛这话,就得受神明的惩罚。”众人听后,哥儿十个刺臂出血,立下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在哥儿十个中,郭威尤其和李琼感情深厚,郭威曾经拜望李琼,见李琼正襟危坐读书,就问李琼读的什么书。李琼曰:“是《阃外春秋》,所谓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对比存亡治乱、贤愚成败,都在这本书中。”郭威让李琼读给自己听,且对李琼说:“兄长要指导我。”从此郭威出出入入经常把这本书揣在袖子里,有了空闲就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李琼请教,称李琼为“老师”。 后汉乾祐元年(948),郭威奉后汉隐帝之命征讨反叛的河中节度使李守贞,解除了李琼的军籍,让他以文人身份参与作战。平定李守贞后,郭威向朝廷上表,请求授予李琼朝散大夫、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大理寺负责审讯犯罪官员的官员“大理司直”。当年岁中,升太子府负责辅助、教导太子的官员“太子洗马”。郭威出镇邺都,再次上表,推荐李琼出任大名府的副职“少尹”。 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的第一年即广顺初年(951),任命李琼为官阶从三品、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制作和纱罗缎匹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将作监”的长官,兼任管理为宫中制造所需器物的各个作坊的“内作坊使”,并赐予他只有宰相、太尉等最高级官员才能佩戴的黄金印章、系印的紫色绶带。后李琼出京,连续担任亳州、陕州知州,改任济州刺史。 郭威去世,后周世宗继位初年(显德元年,954),升李琼为洺州团练使,改安州防御使。李琼做地方官,施政宽大、不苛刻,百姓向朝廷请求为他立碑颂德,得到周世宗批准,世宗且下诏,命令中书舍人窦仪撰写碑文,赐给了百姓。 宋朝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将李琼召回朝堂,任命他为太子府的官员“太子宾客”,其时宋太祖还没有立太子,实际上是让李琼做了自己的顾问。宋朝建立的第三年即建隆三年(962),李琼向宋太祖上表,请求退休,宋太祖批准他以“右骁卫上将军”的职务退休,继续领取右骁卫上将军的俸禄。 李琼信奉佛教,第二年四月八日,到佛寺庆祝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突发疾病回家,到晚上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赠予他“太子少师”荣誉职衔。 《宋史》传后之“论”对本卷中所记的十三位武将没有做具体评论,只是说宋太祖在后汉、后周与同时代的多数将校都曾一同作战,做了封疆大吏节度使,与众将的地位也不相上下。宋朝建立,这些武将都没了猛悍不屈之气,俯首服从朝廷。 我觉得,李琼在五代乱世,能主动读书,且在做地方官时施政宽大,对百姓不苛刻,很是难得,《宋史》撰者不给他好评,是忽略了李琼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些委屈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