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177·能给今天的文人很多启示:宋白 宋白(936-1012),字太素,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东南)人。《宋史·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有传,列《文苑传》第一人。 本传记,宋白13岁的时候就善于写文章,很长时间游学于鄠(鄠县,治今陕西户县北)、杜(杜县,治今陕西西安西南)之间,后曾在张琼家做家庭教师,张琼是武人,但很欣赏宋白的才学,对他很优厚。而宋白才智杰出,尚气节,重交友,在文坛声名显著。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窦仪做科考主考官,录取宋白为“进士甲科”,宋白考取前三名。乾德初年(963),宋白向宋太祖进献文章百篇,参加朝廷在正常“铨选”即选官之外特设的“拔萃”科考试,获取“高等”成绩,被授予中书省“著作佐郎”职务,宋太祖在殿堂之上赐予他成套衣服、犀牛角制成的腰带。 乾德三年(965),宋朝攻灭后蜀,宋白出任新归宋朝的玉津县(治今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令。开宝年间(968-976),时任“秘书省”副长官的“秘书丞”王洞和另一位官员阎丕交相推荐宋白有才,应该进京成为京官,参与朝政,朝廷征召宋白入朝。后宋白以父母年老为由,请求外任,朝廷批准,宋白先后任蒲城(疑为满城,今河北满城)、卫南(治楚丘城,今河南滑县东)二县知县。 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晋王的时候,宋白曾经写了文章拜见宋太宗,宋太宗赐予他成衣。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提拔宋白为侍从“左拾遗”,实任兖州(治今山东兖州)知州,一年多后,又将其召还。泰山有唐玄宗石刻铭文,宋白做了拓本,回朝时呈献给宋太宗,且上言当地人盼望宋太宗“巡幸”泰山即举行封禅大典。宋太宗后来曾有过封禅的想法,但因为大雨雷电,引发火灾,烧毁两座宫殿,才打消念头。宋白回朝,参与修撰《太祖实录》,不久改任“直史馆”,实任吏部考察、选任官员的“吏部南曹”长官“判吏部南曹”。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征北汉,宋白跟随,任“判行在御史台”,担任“行在”所在的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长官。宋军攻破北汉都城太原,北汉国主刘继元降宋,在刘继元投降的第二天,宋白写成《平晋颂》,献给宋太宗。宋太宗连夜将宋白召至行宫,褒奖了他,且说:“等回还京师,就以加盖玉玺的正式文件任命你新的职务!”宋白立即在宋太宗的军帐中谢恩。不久,宋太宗改任宋白为皇帝侍从“中书舍人”,同时赐予他金印、紫色绶带。 五年(980),宋白与程羽一同出任科考主考官“知贡举”,不久改任“史馆修撰”,实任史馆长官“判馆事”。八年(983),再任科考主考官。 大约在这次担任科考主考官时,宋白受到了非议。这年宋白只录取进士28人,“物论哗然”,人们议论讻讻,认为宋白“多遗才”,遗漏了很多人才。宋太宗下诏,在崇政殿再次考试,让落选的人参考,增录99人,但举子叶齐仍然不满,到国家最高信访机构“登闻鼓院”敲击院门前的“登闻鼓”,自诉应该被录取。朝廷“不得以”,第三次举行考试,但对叶齐很反感,故意出题《一叶落而天下秋》,讥笑、打击叶齐,这次又增录进士31人,而叶齐竟考了第一名。这年最终录取的进士,含明经、律科等,竟多达800多名。 宋白主考被人非议,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为宋太祖在位时的事,但宋白在宋太祖朝多数时间在地方任县令,在朝堂时职位很低,史料没有关于他做科考主考官的记载,应是误记,有人认为司马光是把陶榖的事误记在了宋白身上。 但宋白做主考官惹了偌大麻烦,却没有受到责罚,反倒改任集贤殿直学士,实任集贤殿长官“判院事”。不久,升任翰林为学士。 雍熙年间(984-987),宋太宗下诏,指示宋白与李昉召集文士,纂修了“宋四大部书”之一的《文苑英华》1000卷。 端拱初年(988),宋太宗加升宋白为礼部侍郎,又让他第三次做科考主考官。宋白三次做主考官,颇受恶评,但所取进士如苏易简、王禹偁、胡宿、李宗谔等,都很名副其实。 宋白曾经到宋太宗的近臣何承矩家串门,其时何承矩正在招来演员歌舞饮宴,请来的客人中有一名举子赵庆,一向品行不好,游走于何承矩之门,见宋白到来,就暗地离席,拜见宋白,求宋白荐举,考取进士,后来宋白做主考官,赵庆果然考中进士,很多人以此事为辞,攻击宋白。宋白有一位妹妹,嫁给后来的参知政事(副宰相)王沔,淳化二年(991),王沔被罢免参知政事职务。当时寇准正以攻击他人以求升官,王沔被罢,寇准又向宋太宗进言,宋白家所用的黄金器具,可能是参加科考的举子贿赂给宋白的,其实不是,是宋白奉诏为钱惟濬撰写碑铭,得到的鎏金器赠品。 当年,发生了尼姑“道安”告发其兄嫂不养父母的事件。道安告兄嫂一案案情翻覆、涉及官员很多,与宋白同一年考中进士、时任开封府判官的张去华因“包庇”道安兄嫂,受到贬官处分。宋白与张去华一向交情深厚,虽然与案件没有牵连,竟也受到处罚,被赶出朝堂,任保大军(治坊州,今陕西中部县)节度使府属官“行军司马”。一年后,宋白向宋太宗写奏章,为自己辩白,其中有“来日苦少,去日苦多”之语,宋太宗看后,很可怜他,将他召回朝堂,先是任命他为闲职“卫尉卿”,很快又升任他为礼部侍郎,修纂“国史”。至道初年(995),宋白升任翰林院高级官员“翰林学士承旨”。二年,再升户部侍郎,不久兼任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的机构“秘书监”长官“秘书监”。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改任宋白为吏部侍郎,实任国家藏书机构“昭文馆”长官“判昭文馆”。 宋真宗当皇帝后,宋白向宋真宗呈献模仿唐代名相陆贽《榜子集》的文章,意图引起宋真宗的注意,求取升职。宋真宗领会了宋白的意图,任命宋白为开封府知府,以试看宋白是否可用,但时间不长,宋白就疲于政事,自动请求罢任。 咸平四年(1001),宋真宗提拔王钦若、冯拯、陈尧叟为宰执,考虑到宋白年长有德,同时提拔宋白为礼部尚书。 宋白学问广博,写文章敏捷丰富,但“辞意放荡”,缺少章法,在翰林院任职时间长了,挺厌恶轮番值班,为宋真宗起草的文件粗疏简略,很多都不合宋真宗的心意。景德二年(1005),宋白与另一翰林学士梁周翰一同被罢除翰林院职务,宋白转升刑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实任集贤院长官“判院事”。宋朝旧制,集贤院等“三馆”的“学士”每5天到“内殿”拜见皇帝,其时言官钱易向宋真宗上言,让这些官员与其他官员一起,在“外朝”进见。官员在“外朝”即皇帝与朝臣日常集会的宫殿进见皇帝,需要排队“拜舞”,行跪拜之礼,宋白年老体弱,腿脚不灵,在排队行礼时竟跌倒在地。不久,宋白向宋真宗上表,请求退休。宋真宗觉得宋白是老臣,对宋白很是照顾,没有答应。宋白再次上表,宋真宗才批准他以兵部尚书职务退休,并向宰相打听宋白家中资产状况,担心他用度匮乏。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宋白坐着轿子到“北苑”即开封北部的皇家园林为宋真宗送行,宋真宗召见了他,谈说很长时间,当即升他为吏部尚书,赐予他“帛”50匹。 大中祥符五年(1012)正月,宋白去世,享年77岁,朝廷赠予他“左仆射”荣誉职衔,因为他的“恩荫”,录用他的孙子宋懿孙为“将作监主簿”,孝孙为“试秘书省校书郎”,侄儿宋唐臣为“试秘书省正字”。 本传最后记,宋白善于谈笑戏谑,不拘小节,周济亲族,抚恤孤儿,世人都称赞他能和睦家族;聚书数万卷,收藏的图画也多有奇特古朴之作;曾编辑同类故事千余门,汇成文集《建章集》,唐代先贤编集遗落之作,也多有搜补;后学之士有文章才艺,定会极意称奖,一时才俊很多都尊崇他,如胡旦、田锡,都出自他的门下;有文集百卷。 但著名文人陈彭年行为轻率,喜欢嘲笑毁谤人物,宋白很厌恶陈彭年的为人,做主考官的时候,陈彭年参加科考,没有录取他。陈彭年因之对宋白产生怨恨,后来陈彭年考中进士,做了皇帝的近侍,为科考设定了很多规定,多所防范,就是为了防制宋白以自己的好恶录取进士的做法。宋白去世,有关部门为他初拟谥号“文宪”,陈彭年密奏宋真宗,说宋白“素无检操”,一向没有节操、操守,朝廷改定宋白谥号为“文安”。 《宋史·文苑传》没有传后之“论”,撰者也就没有对宋白做出评论。 但通过本传所记宋白行迹,我们可以看出,宋白是一个典型的想在政治上有所进取的文人:写文章是高手,却并不满足于只做文人,总是想方设法地谋求官位、更高的官位,却又做不来、做不好,结果只能退出。在这类文人中,宋白的退出、结局还算好,如大诗人李白,则近乎身败名裂,以悲剧告终。 “鉴古以知今”,宋白、李白等古代文人的得失成败,应该能够给今天的文人很多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