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181·高傲自大屡受小人困辱:郑起 郑起,字孟隆,生卒年不详,也“不知何许人”,不知道是哪里人。《宋史·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有传。 本传记,郑起少年时性情轻薄无节操,在开封、洛阳间游历,听说襄州(治今湖北襄阳)双泉寺有僧人能炼黄金,就前往投奔,削发为僧,侍候僧人。但时间久了,发现僧人只是瞎说骗人,就又还俗。 郑起有文才,还俗后考中进士,当时参考的举子大多推崇诗赋,只有郑起写了7篇文章,而他所作的歌诗,尤其清新华美。后周广顺初年(951),郑起出任尉氏县(今河南尉氏)主簿,三年任满,给宰相范质写信自荐,范质荐举他到朝堂担任了右拾遗、直史馆。后周恭帝即位之初(959),升殿中侍御史。 宋太祖乾德初年(963),郑起离京,到泗州(治今江苏盱眙西北)管理市场税收。泗州刺史张延范职衔为“检校司徒”,官吏尊称他为“太保”。郑起穷,买不起马,经常骑一匹骡子。有一天跟随张延范到近郊送客,张延范给郑起施礼作揖,对郑起说:“请打马走快些。”郑起说:“这是骡子,不应当破格称它。”讥讽张延范。张延范因之深恨郑起,向宋太祖密奏郑起嗜酒,玩忽职守。 后周显德末年(969),郑起见宋太祖手握禁兵,为人所仰望,就上书范质,竭力陈说宋太祖对后周有威胁,又曾在路上遇到宋太祖出行,横冲过宋太祖的前导仪仗队,宋太祖没有跟他计较。此时收到张延范的奏报,就将郑起调离朝堂,出任河西县(治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令。 乾德三年,宋朝攻灭后蜀,朝廷调郑起到四川远地为官,但郑起不欲往,就用烙铁烫伤了自己的脚,声称有病,不能去。谁知,郑起竟因此得病而死。 本传最后记,郑起仗着自己有才,高傲自大,对很多人都予以诋毁攻击,结果屡次受到小人的凌辱困迫,却始终不改。 《宋史》撰者没有评价郑起,但通过观鉴他的行迹,我不禁又想到那句谚语:性格即命运。而郑起在屡次受到小人的凌辱困迫后却始终不改,既是一位“怪人”,也可称是一位奇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