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远日报》专栏丨林萧:少一些“刺客”,多一些“常客”

 林萧文苑 2022-07-15 发布于广东

少一些“刺客”,多一些“常客”

作者丨林 萧

刊发丨清远日报》“评心而论”专栏


炎炎夏日,何以消暑?唯有雪糕?这个说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设想一下,在夏天吃着香甜的雪糕,吹着凉爽的空调,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正因为雪糕是很多人的“消暑利器”,雪糕的价格自然也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夏天,有一个关于雪糕的热词突然间火了,那就是“雪糕刺客”。“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在现代指杀手。雪糕之所以被戏称为“刺客”,是指那些潜伏在超市、便利店冰柜里的诸多品牌雪糕,看起来其貌不扬,也没有标价,当消费者漫不经心拿起来结账时却遭遇价格的“致命一击”。通俗点说,“雪糕刺客”就是“天价雪糕”的代名词。
中国人究竟有多爱吃雪糕,也许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看出端倪。今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专业委员会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冰淇淋/雪糕市场规模达到1470亿元,2021年超过1600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近年来,我国冰淇淋/雪糕市场持续保持增长态势,随之而来的是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曾几何时,平价冰淇淋/雪糕受到公众的普遍欢迎。然而,时至今日,1元冰淇淋/雪糕早已踪影难觅,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所谓“高端产品”则随处可见。最近,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说的是一名女孩在超市购买了一盒雪糕,看着精美的包装以为“怎么也得二十多元吧”,结果结账时被告知要160元。女孩表示“结账时手都抖了,又不好意思放回去”,憋屈了一路,回到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该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众多网友对“雪糕刺客”的热议。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夏天吃雪糕,图的就是开心。现实中,消费者一旦遇上“雪糕刺客”,要么像上述报道中的女孩碍于面子咬咬牙结账了事,结果是自己花钱买憋屈,要么丝毫不顾及面子或找个借口将雪糕放回冰柜。总之,“雪糕刺客”的出现,对于消费者而言,如同一根“刺”,不论是“刺”中钱包还是“刺”中面子,都让人开心不起来。
让人期待的是,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已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定》明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连日来,全国多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价格监管专项整治行动,对不明码标价、不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标示价格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雪糕刺客”乱象被纳入重点整治范畴。
笔者认为,监管部门除了对商品不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外,还有必要对商品的定价标准进行监督与规范。“雪糕刺客”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即使商家进行了明码标价,其价格也明显虚高,倘若对销售价格放之任之,也会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理应得到坚决遏制。以此类推,“水果刺客”“小吃刺客”“玩具刺客”等等,均隐藏在我们的身边,同样需要得到有效监管。
愿生活中少一些“刺客”,多一些“常客”,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如此甚好。

▲本文刊发《清远日报》2022年7月15日,刊号:CN44-0122

全国多家媒体报道 名家推荐

作家林萧2部新书出版

(点击下方图片可优惠购书)

注:不会微店下单的朋友请加作者微信:linxiao3122,可发微信红包或转账购书,每本书都有作者签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