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常人阴阳二气平衡,若阴阳不平衡则病,这是单就人体自身而言。人处于自然界中,时刻与自然界保持能量交换,与自然维持平衡状态,以物理化学之语言,即人与自然存在着能量平衡方程。从常人受自然阴阳二气之影响来看,则有以下情况:一,自然之阴阳二气平衡,此为四时令平之正气,则无论能量如何交换,人体总是阴阳平衡,此为和,和谐也,则人无病。二,自然二气不平衡,或阳偏胜,或阴偏胜,此为邪气,四时不和之气,人受邪气则病,人体自身能级高者,则受邪轻,故病较轻;能级低者,则受邪重,故病较重。正邪阴阳之矛盾运动,总是从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循环,故有风寒暑湿燥诸邪,对应风寒暑湿燥诸病。自然除了阴阳偏胜之邪外,还有另一种非常灾疠之气,异乎于邪,谓之毒,即现代医学确认之病毒。古人以毒攻人之阳者称为阳毒,攻人之阴者称为阴毒,实则无异,就是病毒。天然之病毒因时令阴阳乖异而生,必也因时令变换而自灭,故仲景所称之毒,亦古人称之为时疫。但若毒攻击人,进入于体内,则因体温之恒常,体内环境之稳定而能久留,久留则能传人,故须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若非天然之病毒,则非因时令阴阳乖异而生,必也不会因时令变换而自灭,则不能称为时疫。无论时疫或非时疫之毒,皆从口鼻而入,故入里神速,咽喉先痛。若毒只在喉,将唾脓血;若毒入里,则身痛,心腹绞痛,大满大胀,或通身脉络青紫暴出,手足指甲色如靛叶,口噤牙紧,心中忙乱。曰七日不可治者,乃过五日,经脉行过五藏,毒循经行,攻击五藏,五藏皆中毒也,五藏皆中毒,必病危。病危尚可治,若过七日,五藏六府相连,毒已全面扩散全身,故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谓老小再服者,意为家中若一人中毒,老小都要服药,预防传染也。 可见,仲景所论之毒,乃是异常灾疠之气,并非人体自身阴阳极不平衡之病,也不是普通之五邪致病。若人体自身阴阳不平衡之病,则不会如此传变迅猛。普通五邪之病,则太阳经受之,人体自身之营卫两气,作为防护墙,有足够时间进行抵抗。阴阳毒,则从口鼻而入,相当于从人体天然之防护缺口,直接进入体内藏府,故病发迅猛,极易致死。 无论阴毒阳毒,病毒一旦进入体内,人体内之营卫两气同样进行抵抗。身体强壮者,阴阳两气能量则强,能级高,病证则轻;体弱者,阴阳能级较低,抵抗病毒之能量较弱,则病证重。因病毒致死者,多为年老体弱者,便是此理。中老年气血渐衰,阴阳能量和能级降低,疫情期间,补充气血,调和阴阳,宜;中病毒者,也宜。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30克 当归15克 蜀椒(炒,去汗)15克 甘草30克 鳖甲(炙)手掌大1片 雄黄8克研 上六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复之;老小再服,取汗。 阴毒者,去雄黄,蜀椒。 |
|
来自: 它山客石 > 《金匮要略注(5)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