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名方 | 小便白浊、尿频、下焦虚寒……

 江苏盐城亭湖姚 2022-07-15 发布于江苏

医家简介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医家解析

附方】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

川草二钱(10g) 黄柏炒褐色 石菖蒲各五分(各3g)  茯苓 白术各一钱(5) 莲子心七分(4g)

丹参 车前子各一钱五分(各7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湿热渗入膀胱。白浊,膏淋,尿有余沥,小便浑浊,舌苔黄腻者。

萆薢分清饮,治疗小便不清,小便浑浊,像洗米的泔水一样,浑浊而有点粘,包括了现在所讲的脓样尿,都是由于脾、肾湿浊所致,更多是由于脾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肾也不能藏精,所以肾精下注,适应于多种病证。蛋白尿,尿深黄而其上如有油脂,都是脾肾的功能不行,导致水谷之精不能作为人体的营养的物质而从里面出来。这个方子只是个基本方,如果见到这样的证就用这个方子,那是不行的。小便浑浊,上面还有油,在中医叫膏凝,要看尿的颜色,成年人也会出现这个情况,没有明显的病,尿盆里常有沉淀,这种情况要看全身的症状,没有任何感觉,精神也挺好,腰不酸不疼,是正常的排泄,不用治疗。这里指的是病态的膏凝,糖尿病的后期也会出现这个情况时,用温肾化气法,效果比较好。但彻底治好是比较困难的。不要因为书上这样说,到时候就专用这个方子。


萆藓本身可以祛湿利小便、分清浊,所以用它命名。菖蒲一般是芳香开窍的,能够化湿浊,另外还是通心气的,菖蒲、远志是交通心肾的药,在这个地方,心肾是否相交与失精有关,从中医总的来讲,叫肾精下流,所以引起了小便的病,因为它在这里通心气开窍,就能振奋心阳,心阳振奋就能下交于肾而肾阳也就能振作起来,就可以摄精,改善小便浑浊的问题、尿如膏脂的问题。这个方子所治的是虚寒性的。益智仁与乌药为什么没提呢?因为有缩泉丸,治疗小便频数就是这两个药。益智仁是脾经药,治疗小孩口水多有时就用益智仁,因为益智仁辛温入脾、肾经,能补肾固精而摄小便;加上乌药辛温,入脾、肾、膀胱经,顺气散寒,所以能温暖下焦而治下元虚冷的尿频。

在这个方子中还要少用一点盐,就是引药人下焦。作为基础方子,萆薢分清饮确实有效,但是要与其他药物合起来用,单纯靠这四味药是没用的。作为基础方子,就是在治疗方面给我们开了一个思路,提出了一个基本方药。如《医学心悟》的方子就不同了,它主要是治疗湿热,小便浑浊,心经有湿热,下移于小肠,所以尿浊、小便有余沥。这两个方子方名虽同,也都有萆薢、菖蒲,但一个配的是益智仁、乌药,一个配的是黄柏、莲子心、丹参、茯苓,所以一治虚寒,一治湿热下注于膀胱,虽小便都浑浊、频数、不畅,其实虚实寒热恰恰相反。由此可见“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绝不能大意。

萆薢--祛湿利小便、分清浊

益智仁--补肾固精而摄小便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止痛

石菖蒲--芳香开窍、化湿、通心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