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螵蛸散

 学中医书馆 2015-12-30

桑螵蛸散
    (《本草衍义》卷17)
    [组成]  桑螵蛸  远志  菖蒲  龙骨  人参  茯神  当归  龟甲酥炙以上各一两
(各30g)
    [用法]  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6g)(现代用法:研末,睡前,党参汤调
下6g;亦可白水冲服)。    、
    [功用]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  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滑精,心神恍惚,健
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证乃心气不足,肾虚不摄,水火不交所致。肾藏精,主水,
与膀胱相为表里,肾气有助膀胱气化,司膀胱开合以约束尿液的作用。肾虚不摄则膀胱
失约,以致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甚或遗尿;肾虚精关不固,而致遗精。心藏神,
心气不足则心神不宁,且因肾精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使心神失养,故心神恍惚,健
忘。舌淡、脉细弱亦为心肾两虚所致。
    [配伍意义]  本方为尿频、遗尿、滑精而设,证属心肾两虚,而以肾虚不摄为主。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以及《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之”的治疗
原则,以调补心肾,涩精止遗立法。方中桑螵蛸甘咸而平,为“肝肾命门药也,功专收
涩,故男子虚损,肾衰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本经逢原》卷4),本
品既能补肾助阳,又能固精止遗,标本兼顾,故为君药。龙骨甘涩收敛,能镇惊安神,
缩尿固精,  《本经逢原》卷4谓其“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龟甲咸甘性子,滋
阴、潜阳、补肾,“能通心人肾以滋阴”(《本草经疏》卷20),龟甲得龙骨则益阴潜阳,
安神之功更著,二药交通心肾,共为臣药。且桑螵蛸得龙骨则固涩止遗之力增,得龟甲
则补肾固本之功著。人参大补元气,补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配人参养心安神之力尤
著;菖蒲善开心窍,宁心安神;远志安神强志,通肾气上达于心,合菖蒲则交通心肾,
益肾宁神之力增强;当归补养心血,得人参补气生血;以上五药均为佐药。诸药相合,
共奏调补心肾,补益气血,涩精止遗之效。
    本方配伍特点为固精补肾与安神补心并用,交通心肾。
    本方以桑螵蛸为君药,因用散剂,故名“桑螵蛸散”。
    [类方比较]  本方与金锁固精丸均为涩精止遗之方,但金锁固精丸纯用涩精补肾之
品组成,专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本方则在涩精止遗的基础上配伍交通心肾之
品,使心肾相交,神志安宁而肾自固,主治心肾两虚所致的尿频、遗尿、滑精。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治疗心肾不足而小便频数、遗尿或失精者,尤宜于遗尿或时欲
尿而不能控制属肾亏者,以尿频,遗尿,滑精,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证治要
点。
    2.加减法  若肾阳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温补肾阳;若遗精,脉细弱
者,可酌加山萸肉、沙苑蒺藜以固肾涩精;糖尿病之小便频数,可加怀山药、山萸肉以
固肾填精;神经衰弱之滑精、健忘、心悸、失眠等,可酌加五味子、枣仁等以养心安
神。
    3.本方现代常用于小儿遗尿、神经衰弱之梦遗滑精等病,以及糖尿病及妊娠小便
频数、小便失禁等病,属心肾不交者。
    [使用注意]  若由下焦湿热而致的小便频数,溺赤涩痛,或由脾肾阳虚所致的尿频
失禁,均非本方所宜。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宋.《本草衍义》,该书卷17载:“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
小便数,补心气。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以上各
一两,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如无桑螵蛸者,即用余者,仍须以炙桑白皮佐之,
量多少可也,盖桑白皮行水,意以接螵蛸就肾经。用桑螵蛸之意如此,然治男女虚损、
遗精、阴痿、梦失精、遗溺、疝瘕、小便白浊,肾衰不可厥也。”追溯其源,本方是由
《备急千金要方》的茯神散(人参、茯神、远志、菖蒲)和孔子大圣枕中方(龟甲、远
志、菖蒲、龙骨)等加味而成。《仁斋直指方》卷10之桑螵蛸散以本方加炙甘草,所治
相同。《临证指南医案》卷3治许案,因患者纳少胃弱,将本方改为蜜丸。本方现代主
要用于尿频、遗尿、遗精等证。
    [方论选录]
    1.汪昂:“此足少阴、手足太阴药也。虚则便数,故以螵蛸、龙骨固之(螵蛸补肾,
龙骨涩精)。热则便欠,故以当归、龟版滋之。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能通心
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于心,并能清心解热。心者,小肠之合也,心补则小肠不虚,心
清则小肠不热矣。”(《医方集解。收涩之剂》)
    2。徐大椿:“心不下交,肾气不密,故封藏不固,遗溺不止焉。桑螵蛸固涩脬气,
龙骨固涩溺窍,人参扶元气以摄水,当归养血脉以荣经,茯神渗湿清水府,龟甲滋阴壮
肾水,菖蒲开窍通神明,远志宁神交心肾。为散参汤下,使真元布濩,则心肾相交,而
真阳秘密,脬气自固,遗溺无不止矣。此通心固肾之剂,为心肾不交遗溺之专方。”
(《徐大椿医书全集.杂病证治》卷7)
    3.费伯雄:“交通心肾,去虚热而固精,此方最佳。”(《医方论》卷4)    。
    4.张秉成:“治小便频数,并能安神魂,补心气,疗健忘。夫便数一证,有属火盛
于下者,有属下虚不固者。但有火者,其便必短而赤,或涩而痛,自有脉证可据。其不
固者,或水火不交,或脾肾气弱,时欲便而不能禁止,老人、小儿多有之。凡tl-,JL睡中
遗溺,亦属肾虚而致。桑螵蛸补肾固精,同远志人肾,能通肾气上达于心,菖蒲开.i5
窍,使君主得受参、归之补,而用茯苓之下行者,降心气下交于肾,是则心肾自交。龙
与龟皆灵物,一则人肝而安其魂,一则人肾而宁其志,以肝司疏泄,肾主闭藏,两脏各
守其职,宜乎前证皆瘳也。”(《成方便读》卷4)
    5.湖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本方证为水火不交,心肾不足所致……且人参可补

肺气,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足则能约束水道,若肺气亏虚,上虚不能制下,亦可致小便
不禁,此即《金匮要略》所谓‘上虚不能制下’之证。张景岳说:  ‘盖小水虽利于肾,
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肺,宜以参、芪……为
主,。由此可见,本方配伍人参,颇具深义。”(《古今名方发微》)
    [评议]  注家对本方证的病机和本方功用认识比较一致。认为肾虚不固,水火不交
是引起小便频数的基本病机;固肾涩精,交通心肾是本方的主要功用;并重视人参、菖
蒲、茯苓、远志的补心气,开心窍、交通心肾的作用。汪氏还强调了心和小肠相表里,
提示小便异常、白浊如米泔,勿忘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张氏则认为,龙骨、龟甲
的安魂宁志,使肝肾各守其职,在治疗本方证有重要意义。湖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又
提出,上虚不能制下,可致小便不禁;方中人参兼可补气治肺,使肺气足则能约束水
道。均对临床应用本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验案举例]    .
    1。小便频数  《本草衍义》卷17: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
亦白.心神恍惚,瘦瘁食减,以女劳得之,令服此桑螵蛸散,未终一剂而愈。
    2.遗精  《临证指南医案》卷3:
    (1)华,二九,神伤于上,精败于下,心肾不交。久伤精气不复,谓之损。《内经》
治五脏之损,治各不同。越人有上损从阳,下损从阴之议。然必纳谷资生,脾胃后天得
振,始望精气生于谷食。自上秋至今日甚,乃里真无藏,当春令泄越,生气不至,渐欲
离散。从来精血有形,药饵焉能骤然充长。攻病方法,都主客邪,以偏治偏。阅古东
垣、丹溪辈,于损不肯复者,首宜大进参、术,多至数斤,谓有形精血难生,无形元气
须急固耳,况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若得中苏加谷,继参人摄纳填精敛神之属。方今春
木大泄,万花尽放,人身应之,此一月中急挽勿懈矣。参术膏,米饮调服,接进寇氏桑
螵蛸散去当归,此宁神固精,收摄散亡,乃涩以治脱之法。又,半月来,服桑螵蛸散以
固下,参术膏以益中,遗滑得止,其下关颇有收摄之机,独是昼夜将寝,心中诸事纷纷
来扰。神伤散越最难敛聚,且思虑积劳,心脾营血暗损,血不内涵,神乃孤独,议用严
氏济生归脾方。
    (2)戈,遗精数年,不但肾关不固,阳明络脉亦已空乏,欲得病愈,宜戒欲宁心1
年,寒暑更迁,阴阳渐交。用桑螵蛸散治之。
    (3)胡,遗精四年,精关久滑不固,阴久伤,阳气不入阳跷穴,夜寤不寐,前以镇
摄小效,独心中怔悸不已,以桑螵蛸散,从心肾治。
    按语:案(1)一(3)之遗精均属心肾不交所致,用本方从心肾论治。案(1)上
下交损,病情尤重,故兼治其中,以化生精血;历半月,精关方得收摄,然仍有“心脾
营血暗损”,故用归脾汤收功。古人云:“心为情志之府”,若淫欲常扰,则精室不安,而
遗泄难止,故案(2)叮嘱“宜戒欲宁心”。
    [临床报道]
    1.尿频  用桑螵蛸散治疗儿童小腹部外伤后尿频10例,甚者加台乌药、益智仁,
多数用药3—5剂见效,lO剂以内全部治愈uj。
    2.老年性便秘  运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23例,所有病例除有排便困难外,还有排
便间隔延长,最长为8天,最短为4天。基本方为桑螵蛸散去茯神,加芡实,肾阳虚衰

显著者加制附子、肉苁蓉;脾肾阳虚者去龟甲,加炮姜、肉苁蓉;气虚甚者加黄芪、山
药、白术等;气阴两虚者加五味子、麦冬等;阴虚甚者重用龟甲,加鳖甲5血虚甚者重
用当归,加阿胶;气血双亏者加阿胶;大便干燥者加黑芝麻;小便色清而频数甚者,重
用桑螵蛸、芡实,加金樱子;下焦虚火盛、小便频数而赤涩疼痛者加知母、黄柏。结果
痊愈18例,好转3例,无效2例L2j。
    3。子宫脱出  以本方加减,治疗子宫外脱症,、有较好疗效。附病案5例,均子宫
脱出并宫口有渗出液,伴有小便频数,重者加黄芪、升麻、柴胡,服药3—7剂而愈L3j。
    缩泉九(固真丹)
    (《魏氏家藏方》卷6)
    [组成]  天台乌药细锉  益智子大者,去皮,炒各等分。
    [用法]  上为末,别用山药炒黄研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
丸,嚼茴香数十粒,盐汤或盐酒下.(现代用法:每日1—2次,每次6g,开水送下)。
    [功用]  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  下元虚寒证。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或小便清长,或溺有余沥,舌淡,
脉沉弱。    、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证乃下元虚寒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水泉不止者,
是膀胱不藏也。”膀胱者,与肾相为表里,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则膀胱虚寒,不能约
束水液,.以致尿频、遗尿、小便清长或溺有余沥。
    [配伍意义]  本方为下元虚寒所致小便频数而设。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
收之”、“寒者热之丫,以及《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以温肾祛寒,
缩尿止遗立法。方中益智仁辛温,为“行阳退阴之药,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本草纲
目》卷14),能温补肾阳,固涩精气,收缩小便,故为君药。乌药辛温,‘善理元气,“固
非补气,亦不耗气,实有理其气之元,致其气之用者”(《本草述钩元》卷22),可调气
散寒,能除膀胱肾间冷气,止小便频数,伍益智仁使收散有序,开合有度,涩而不滞,
故为臣药。更以山药糊丸,取其甘平,健脾补肾,固涩精气,为佐药。茴香辛香发散,
人肾、膀胱经,用数十粒为引,助诸药温肾祛寒之功,使下焦得温而寒去,则膀胱气化
复常,约束有权,溺频遗尿自可痊愈。    ‘
    本方配伍特点:在温肾固摄的基础之上调气散寒,寓收于散,寓合于开,使气化复
常,而津液得敛。  、
    因本方有止尿频,缩小便之功,剂型为丸,故名“缩泉丸”。
    [类方比较]  本方与桑螵蛸散均属固涩剂,有固涩止遗的作用,可用于小便频数或
遗尿,但本方以益智仁配伍乌药等,重在温肾祛寒,适用于下元虚寒而致者;桑螵蛸散
则以桑螵蛸配伍龟甲、龙骨、茯神、远志等,偏于调补心肾,适用于心肾两虚所致者。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下元虚寒证,以尿频或遗尿,舌淡,脉沉弱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肾精不足,加鹿角胶、菟丝子以补肾填精;若肾阳虚,加仙灵脾、
山萸肉以温肾助阳;若肾阴虚,加熟地、龟甲以滋阴潜阳;若气虚,加黄芪、白术以益
气;若嫌固涩之力不足,可酌加鹿角霜、桑螵蛸、乌贼骨、牡蛎等敛涩之品。
    3。本方现代常用于真性及应力性尿失禁、神经性尿频、尿崩症等属下元虚寒者,
亦可用于多涕、流涎、乳泣、泄泻、遗精、带下、崩漏等证属肾气亏虚,固摄无权者。
    [使用注意]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本方药简力薄,若病情较重者,当酌加温补固
涩之品。
    [源流发展]  本方源于宋.《魏氏家藏方》卷6,原名固真丹,治肾经虚寒,小便
滑数及白浊等疾。《魏氏家藏方》为南宋医家魏岘集家传及其亲自试用有效的验方而成。
书中另有缩泉丸,由乌药、益智、吴茱萸、川椒四药组成,用治脬气不足,小便频多,
及老年阳虚遗溺等证。后人取固真丹之方,冠缩泉丸之名。《世医得效方》卷7有三仙
丸,与本方相比,药量稍殊,加朱砂为衣,以镇心安神,用于下元虚冷,精关不固,心
肾不交,梦遗泄精之证。今人治遗尿等证常以本方加味组方。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出处  本方出处,不同医籍标注不一,颇多异议。《中医治法与方剂》
说出自《集验方》,《简明中医词典》、统编教材5版《方剂学》等说出自《妇人良方》,
《古今名方发微》、《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分册》等说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方
萃》说出自《证治准绳》。据现有资料分析,以上几说皆误。
    由乌药、山药、益智仁3药组成,以缩泉丸命名者,首见于《医方类聚》引《济生
续方》,后世医书如《世医得效方》、《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校注妇人良方》、《古今医
鉴》、《证治准绳》等均载本方。
    古医籍中名《集验方》者以北周姚僧垣之著为最早,此外有唐杨归厚之《杨氏产乳
集验方》及明邹福之《经验良方》后世也称《集验方》,但此三书均佚。有人将散载于
唐、宋诸方药书中引用过的《集验方》中的方药重新辑校,编成《集验方》,但书中未
见载有缩泉丸。  《妇人良方》为宋陈自明所著,书中并无缩泉丸一方。明王肯堂所著
《证治准绳》和薛已的《校注妇人良方》均载有缩泉丸一方,方中药物组成、炮制、服
法完全相同,而《校注妇人良方》成书时间(1547年)明显早于《证治准绳》  (1602
年),但仍晚于《济生续方》  (1253年成书)。因此可以确定《医方类聚》引《济生续
方》为缩泉丸方名的最早出处。然而,《医方类聚》引《济生续方》仅为缩泉丸方名的
最早出处,并非缩泉丸之方源。其方源为《魏氏家藏方》(1227年成书),本名固真丹,
后世习称缩泉丸Llj。    ‘
    2.关于本方适应证  除尿频、遗尿外,现代还用于尿崩、流涎、乳泣、多涕、带
下、崩漏等证。《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类经附翼》卷3云:“肾者
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液皆归于精,而五精皆统于肾。”肾司开阖,为封
藏之本;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主宰着整个人体的水液代谢。如肾气亏虚,气化失常,
以致固摄无权,则可出现尿液、涎唾、泪液、乳汁、汗液、精液等水液滑脱而不能自
止,甚至出现泄泻、带下、崩漏等证。本方用益智仁暖脾肾,摄津液;乌药理元气,助

气化;山药固肾气,补脾肺,合为补肾温阳化气,固摄水液滑脱之剂。故凡属肾气亏
虚,固摄无权,水液滑脱不禁诸证,尤其是尿频、遗尿、小便清长者,均可以之加减治
疗。
    3.关于方名含义  缩,有收敛,减缩之义;泉,原意指水由地出者,此处喻为小
便。以“缩泉”命名,是说本方有缩敛小便的作用。
    4.关于益智仁  益智仁为辛温之品,可行气温阳,味不酸涩,而有敛摄之性。《本
草经疏》卷14云:“益智子仁,以其敛摄,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此皆肾气不固
之证也。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脾肾气虚,二脏失职,
是肾不能纳,脾不能摄,故主气逆上浮,涎秽泛滥而上溢也,敛摄脾肾之气,则逆气归
元,涎秽下行。”《本草求真》卷3云:“益智,气味辛热,功专燥脾温胃,及敛脾肾气
逆,藏纳归源,故又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是以胃冷而见涎唾,则用此以收摄;脾虚而见
不食,则用此温理;肾气不温,而见小便不缩,则用此盐炒,与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
药粉为丸,盐汤下,名缩泉丸以投。与夫心肾不足,而见梦遗崩带,则用此以为秘精固
气。”总之,本品对于脾肾气虚,肾气不固,可敛摄脾肾之气,藏纳归源,常用于流涎、
遗尿、遗精、崩漏、泄泻等,可谓固脾肾、摄水液的要药。
    [方论选录]
    1。吴昆:“脬气虚寒,小便频数,遗尿不止者,此方主之。脬气者,太阳膀胱之气
也。膀胱之气,贵于冲和,邪气热之则便涩,邪气实之则不出;正气寒之则遗尿,正气
虚之则不禁。是方也,乌药辛温而质重,重者坠下,故能疗肾间之冷气;益智仁辛热而
色白,白者人气,故能壮下焦之脬气。脬气复其天,则禁固复其常矣。”(《医方考》卷
4)
    2。徐大椿:“脬气不固,小便频数,精府亦因之以动,故遗精昼甚,明是阳虚气不
施化焉。乌药顺九天之气,敷气化于脬中;益智补先天之火,缩小便于水府;山药糊
丸,淡盐汤下,乃以专补脾阴兼益肾脏也。使脾肾两充,则阳化阴施,而精溺自分,积
室完固,安有溺数遗精之患乎?此化气摄液之剂,为阳虚气不施化之专方。”(《徐大椿
医书全集.杂病证治》卷7)    。
    3。傅衍魁,等:“本方具有温肾止遗功效。为治小便频数,小儿遗尿之有效方剂。
方内乌药、益智仁皆为辛温人肾与膀胱之药,并具温肾固涩,行气散寒之性。而山药甘
平补脾益肾以增强二药补.肾益脾之功。可谓补后天之脾而益先天之肾。共奏止尿频,缩
小便之功。因而名其为缩泉也。”(《医方发挥》)
    4。钱伯煊:“方中以益智仁温补脾胃,本脾药而兼人心肾,主君相二火,补心气、
命门之不足,能涩精固气,以盐水炒者,取其下达于肾;乌药上人肺脾,下达膀胱与
肾,善疏导胸腹邪逆之气;山药补肺脾,涩精气,全方之意,使肺气足,则肾气亦得
荫,肾为封藏之本,肾强则下元得固,水道调摄如常矣。本方虽药物组成简单,但在益
肾、温涩的基础之上,不忘补气、调气,的确见识不同一般,其方药之间配伍很是巧
妙,临床应用效果也较好,尤适于治疗小儿遗尿。”(《女科方萃》)
    5.李飞,等:“本方为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而设。盖肾气不足,膀胱约
束失权;下元虚冷,膀胱气化不行。故方用益智仁温肾暖脾,摄津缩尿为君;山药健脾
补肾,涩敛精气为臣,增强其温肾缩尿作用;更以乌药行气散寒,内助膀胱气化为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