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凝固历史的外滩老建筑

 问拍天下 2022-07-15 发布于福建

外滩亮点“江海关大楼与汇丰银行

外滩亮点:和平饭店与中国银行大厦

台湾银行与字林大楼

外滩之夜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资公司和美资的旗昌洋行。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外滩是上海城市标志性区域,外滩建筑群富集文艺复兴时期西洋建筑设计的精华。一幢幢风格迥异、造型别致、各具个性的建筑,组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外滩老建筑凝固着宝贵的历史与人文信息, 是百年上海的影子,非常珍贵,应该好好保护! 

外滩老建筑群原本是形态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区,而现在簇拥的大量现代高楼已经破坏它们的整体感,当你从浦东看外滩的全貌,已经是新旧建筑的混合体,而历史的形态,既存在于单体中,更存在于群体里以及周边的大环境。如此新旧混杂的老街区,丧失了珍贵的沧桑感,唯一庆幸的是,单体建筑旧貌还在!

 2012年我到上海,2次行走外滩拍摄老建筑,从外滩的中山东一路1号亚细亚大楼起,到黄浦路15号百老汇大厦止,全长1.3公里,其中共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27处,现介绍于下:

     




1.亚细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建于1913年。原为七层,后加了一层。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立面为巴洛克式,柱式以爱奥尼克式为主,底层拱圈用镇石,外墙用石面砖,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外滩第一楼”之称。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可谓简繁相怡,华贵典雅。






2. 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又称皇家总会,原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 1864年建楼,1909年在原址建六层新楼,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建筑是文艺复兴式风格,所谓文艺复兴式风格的特点就是整体感觉给人十分均匀、对称。整幢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显得和谐均匀而稳重。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有六根爱奥尼克立柱,爱奥尼克立柱特点是柱身修长,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

   

3.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3号),1916年竣工, 主体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立面三段式构图,均衡对称,但立面装饰多处采用豪华的巴洛克风格的旋涡型图案。整个立面通过竖线条的构勒,给人以明快、简洁、流畅的感觉。转角处顶部设计了一个塔亭,顶端有球形圆顶。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座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建筑。

   

4. 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于1921—1925.由德和洋行设计,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糅合, 其外观为日本近代西洋式,有古典立柱和有浮雕图案的窗框,凹凸感强,整个建筑立面均用花岗石贴砌。

 
5.中国通商银行(中山东一路6号),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银行,成立于1897527,创办人是盛宣怀,1906年翻建,由英资玛礼逊洋行的格兰顿设计.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东印度式建筑风格。1906年拆旧建新,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    

6.大北电报大楼 (中山东一路7号),建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1993年租赁给泰国盘谷银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纵向三段式。法国晚期文艺复兴风格。两侧顶端为方形穹顶,并饰有曲檐,入口处弦形檐部,体现出巴洛克风格

 

 7.旗昌洋行大楼(中山东一路9号).英商通和洋行设计,砖木结构的3层楼房,文艺复兴式风格。二、三层建有科林斯式的双柱廊。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此地。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连同在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卖给1873年成立的受李鸿章保护的中国官商合办企业轮船招商局。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8.汇丰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0-12号),又名市府大楼,今天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外滩大楼群建筑中最显眼的一幢大楼,建于1925年。汇丰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汇丰银行大楼采用严谨的新古典主义立面构图,外观上可以明显看出新古典主义的横纵三段式划分。正中为穹顶,穹顶基座为仿希腊神殿的三角形山花,再下为六根贯通二至四层的爱奥尼亚式立柱。大楼主体高五层,中央部分高七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半。大楼主体为钢框架结构,砖块填充,外贴花岗岩石材。汇丰银行大楼内部装修品质十分高雅,选用大理石、黄铜等装修材料,技艺精良,且设有暖气和冷风装置。营业大厅的8根柱子为整根大理石筑成,在当时为亚洲独例。

 
 9江海关大楼(中山东一路13号),现存建筑于1925年12月15日奠基,1927年12月19日启用,其形式为西方古代晚期的折中主义。它外墙用花岗岩贴面,正立面沿外滩朝东。下部是由4根希腊多立克式立柱组成的柱廊。据说此处所用柱子,是我国最标准的多立克柱式。但由于人行道铺加地砖等原因使马路增高,导致柱子失去了原有的比例,从而失去了多立克的美感。底层使用了古希腊柱式并构成回廊,有古典主义精神;从3至6层明显感觉到线条强调垂直直线,故有哥特复兴式精神;而上面又有一个强烈的水平檐部,檐下还有齿饰,又有文艺复兴精神;顶上层层内收的钟塔,又似简化了的巴洛克风格,如此等等,便形成它的典型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虽然建筑装饰已经简化,但更加注重体量的大效果,建筑整体造型更加典雅端庄。


10交通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4号)这里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19世纪下半叶,颠地经营失败被德华银行买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没收德国在华财产,大楼被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1947年,这里被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1951年上海市总工会进驻。建筑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以垂直线条突出建筑的立体感,中间升高两层做塔状造型,使建筑物轮廓鲜明。

 
 
11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5号),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外观呈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复古建筑风格,大门左右有4扇券窗,2、3层立面惯以爱奥尼克立柱。

   
12台湾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6号).1924年建造,现在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仅4层,德和洋行设计,简化的古希腊神庙建筑样式。主立面有四根变形的古希腊科林斯式柱。

   



13字林大楼(中山东一路17号),现定名为友邦大厦; 1921年建造,当时曾是上海最高建筑。大楼建成后,《字林西报》社只用1、5、6层,其余都租给几家保险公司,而其最大的客户就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国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底部有两根陶立克式柱,上部设陶立克式双柱廊,顶部两侧建有双柱巴洛克式塔亭,中部檐下饰八位男性石雕像承托檐部。

  



  
14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中山东一路18号).设计者是英资公和洋行; 建于1923年,呈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共5层。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中段中间两根爱奥尼式柱,柱头很标准,柱身没做齿槽,却不属于塔司干式。1955年改名春江大楼。

 
15汇中饭店(中山东一路19号).1903年建,1906年竣工。六层,砖木混合结构。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除底层立面用花岗石敷贴外,其他五层立面为白色清水砖,用红砖勾勒腰线和窗、柱框线,顶部建有两座不同样式的巴洛克式凉亭。是上海现存最早的饭店之一,1909年2月,“万国禁烟会”在该饭店召开;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庆贺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





16
沙逊大厦(中山东一路20号).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由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建造。沙逊家族靠鸦片贸易起家,1847年沙逊洋行进入上海。1907年国际《禁止鸦片贸易协定》签订后,沙逊家族转向房地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上海房地产业巨擘。1956年改为和平饭店,1992年被世界饭店组织列为“世界著名饭店”,中国仅次一家获此殊荣。主体10层,局部13层,高77米,是当时远东地区第一高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呈现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学派风格。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以花岗石贴面,腰线、檐部饰有花纹雕刻,东部金字塔式方锥形屋顶高达19米,配以绿色,十分美观,这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派风格的建筑。

  
17中国银行大厦( 中山东一路23号). 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现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主体1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量采用中国建筑传统风格,如四方攒尖顶盖绿色琉璃瓦、檐部以中国古建筑斗拱装饰、栏杆和窗格的传统装饰、外立面的镂空窗框、入口处的高台阶等等,以及原有现已毁的门框上方“孔子周游列国”石雕、大厅“八仙过海”图饰等,是中国元素糅合西方元素成功的近代摩天大楼

   



18横滨正金银行(中山东一路24号).建于1924年。是横滨正金银行在中国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大楼底层用大型块贴砌。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二层至五层之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和典雅之感。独具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有着花岗石的外墙,明晰的主线,对称的造型,但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使其更显流畅。整幢建筑给人以稳重感。内部大厅中长圆形玻璃天顶,造型典雅,工艺精美,是外滩的典型建筑。

   
19扬子大楼(中山东一路26号).建于1920年,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目前使用者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中山东一路26号,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主体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新古典主义风格。中上部间檐口凹凸,檐下饰有花环花卉石雕。2层为半圆形拱窗,5层拱窗中部石柱分割,6层中部建爱奥尼式双柱廊,7层为罗马式交叉栏杆。

 



20怡和洋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7号).新的怡和洋行大楼始建于1920年,竣工于1922年11月。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洋行施工。外观为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一、二层为一段,门和长窗为罗马拱券形,大块拉毛花岗石作外墙贴面,平整石块铺砌大门台阶,门的两侧装有一对壁灯。三至五层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为装饰和支撑,立柱间为阳台和石栏杆。五层以上为第三段,层顶有较宽檐口,顶部为大平台,平台前有栏杆,中间是石屏,紧贴石屏建有一座圆顶,圆顶中心插有旗杆。同银行不一样,大楼内不设营业大厅,但是每间办公室的设计和装饰都十分豪华。
  

21 格林邮船大楼(中山东一号28号).又名蓝烟囱轮船公司大楼、怡泰大楼,是位于上海北京路外滩的一幢新文艺复兴式建筑,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该楼。主体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属英国新古典文艺复兴风格。东入口处2根爱奥尼式柱,半圆形拱券雕饰。该楼阳台自成一体,东立面4、5层中间挑出阳台,南立面3、4层两侧和中间挑出封闭式阳台,东立面2层、6层均有阳台。7层上建有退台式塔楼。

  



22东方汇理大楼(中山东一号29号),现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建于1914年,是法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楼,英商通和洋行设计,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雕刻精美。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三段式,该楼立面丰富,有2-3层的两根爱奥尼式大立柱,门廊的爱奥尼式小立柱和窗户的柱式装饰,窗楣有半圆拱形、扁拱形、平直形,2层阳台和女儿墙为罗马式瓶式栏杆,正门是巴洛克式门廊,深穹顶,断山花装饰,小构体上也精雕细凿,可谓是巴洛克式的经典之作。

 
原英国领事馆


原英国领事馆教会公寓

原英国领事馆新天安堂
23原英国领事馆(中山东一号33号),建于1873年,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属于19世纪流行的殖民地样式,并带有外廊式建筑特征。  主体两层,砖木结构,四坡屋顶。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廊式内阳台。二楼窗户下部饰罗马瓶式栏杆。33号包括四栋楼:原英国领事馆、领事官邸、教会公寓和新天安堂。

 
24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位于上海北苏州路20号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楼高76.7米,双层铝钢框架结构,22层,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1930年夏季开始动工兴建,投资500万两银子,1934年春季竣工,由英国建筑师法雷瑞设计,为英商投资所建,当年因在百老汇路顶端,故名百老汇大厦。副楼又名“浦江饭店”。

  
25俄罗斯总领事馆位于外白渡桥北侧,苏州河与黄浦江会合处。该楼建于1916年,大门两旁有古典式双立柱,第二层、第三层有圆拱式和平拱式窗框,窗户之间有壁柱。屋顶为双折四坡式,屋面有弧线尖顶窗户,西侧楼顶有二层楼高的瞭望塔一座,绿色铁皮穹顶,沿江有堤岸,东侧建有六角凉厅,可观赏黄浦江、苏州河会合处的景色。

 
 
26外滩信号台(俗称外滩天文台),中山东一路1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外滩信号塔由西班牙建筑师阿托奴博设计,在全球范围内阿托奴博风格的建筑仅有两幢,一幢就是外滩气象信号塔,另一幢在挪威。圆柱形的建筑雄伟挺拔,线条简洁,风格优雅。室内装饰采用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均衡式风格,华丽气派,古典优雅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设立的气象信号台. 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塔高36.8,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

   
27太古洋行(中山东二路22号),是外滩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幢清水红砖的百年保护建筑,她始建于1906年,由新瑞和洋行设计、英国太古洋行投资修建,是一栋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1949年划归“丰华”圆珠笔厂,称“丰华大楼”。如今是汇集高级手工定制品牌、时尚艺术中心的顶级会所式商业生活中心。(此座老建筑在东二路,我没走到,其余26座都走到拍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